APP下载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2017-01-05唐燕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顺口溜笔画写字

唐燕

遵循规律,教学生科学地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但由于部分教师认知的偏差,在识字、写字的教学实际中,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深思,理性探求其背后的成因,努力寻找解决的策略。

误区一 小学识字,记住字形就可以了

在教学一线,每天早晨,从一年级教室里传出较多的是这样的顺口溜:

门:一笔点,二笔竖,三笔横析勾,大门的门。

明:明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

碧:碧是上下结构,王先生,白胖胖,坐在一块石头上。

很明显,此类顺口溜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忆字形,这样记,学生无暇观赏汉字之美,只一心想着怎样拆解汉字,组装后记忆。遇到独体字,如“门”无法拆解,就改记笔画。这样以字形记忆为目的肢解式识记汉字的方式,怎能符合课标第一学段所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思维基本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用顺口溜、儿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但是,在识字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教学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远远不够的。汉字从起源来说是一种抽象符号,对具有一定言语水平但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字形的学习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注重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是识字教学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所谓汉字识字,一方面要掌握有关字词的音、形、义各要素,建立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所掌握的字词的实际应用,以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目的。

因此,在指导学生识字时,要遵循识字规律,再辅以儿童喜爱的教学形式,那定会事半功倍。如上文说的“明”是会意字,则可以用“有日有月更明亮”这一顺口溜,将音、形、义三者对接,学生得形又得意。此类文字很多,如“三人众,力量大”(众);“不正就歪”;“一火灭”等。从学生心理来看,初识汉字的人,大多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远不及图画、实物等形象、生动。如上文提及的“门”字,是象形字,在古代是指两扇门。在教学中,可从字形入手,辅以图画,再分别出示其古汉字,使学生“见门即知义”(图1)。

图1 “门”字的演变

此类象形字很多,如“日、月、川、山”等,都可采用此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象形文字图画与现代汉字字形的关联,印象会更深刻。形声字“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的造字规律,可使学生在熟悉了一个熟字后,用偏旁与字义相结合的方式认识一批字,也就是苏教版教材中的字串识字。如认识“丁”后,就有了“有火照得亮,有眼盯着牢,有口摇得响”(灯、盯、叮)。

形近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如能抓住形近字的不同点,巧编儿歌或顺口溜,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鸣—呜”这组字,可以编成顺口溜“有眼鸟儿欢乐鸣,无眼只能呜呜哭”。有些汉字可以利用部件来识记,如上文提到的“碧”字,如果仅用“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这一顺口溜识记则只能单纯表形,如再加上一句“共赏一片绿”,则形义结合。

如此识字,将学生认知规律与造字规律结合起来,不仅能优化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这种积极状态下学习,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记忆效果良好,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悄然达成。

误区二 识字教学,扩词越多越好

扩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汇的必要途径,但扩词超量却不可取。部分教师集中抄写大量扩词给学生,表面上指向的是生字的积累与应用,但实际上是一种集中“识记”,学生是被 “灌输”,而不是真正内化与应用,违背了低年级识字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倡导的“随文识字”理念,是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学过的生字在随后的课文与阅读中定会反复出现。从课程标准来看,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出现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一要求,强调的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不是在“识字与写字”中积累词语。因此,低年级生字的巩固、积累,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遵循规律,养成随文识字、在情境中识字的习惯。

另外,超量扩词也违背了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适当降低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即由原来的“1600~1800”降为“1600左右”,要求写字“800”个。下调识字量,多认少写,是为“多识字,写好字”提供保障。在开始写字阶段,应注重基本功的培养,注重写字质量。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字的训练上。但扩词就意味着学生要多读、多写,挤占了更多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对扩词要有清醒认识,不要一味求多,而应适度又适量、不抄不写也不默写,只需口头讲讲说说,起到加强字义理解的作用即可。

误区三 写字学会笔画就可以了

有许多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学会笔画就可以了。一年级上学期,学完拼音开始识字教学后就反复地练习笔画。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1就是“一到十”的识写,笔者教过多届一年级,深知学生在这一课中不是在写字,而是在“画字”,因学生对笔画、间架毫无概念,导致了他们只会像搭积木般地把字搭出来,生硬、呆板。

写字,首先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其次就是学会字的笔画,应先练好基本笔画,再写字。苏教版语文教材编排中将基本笔画的教学放在识字中同步进行,并没有将笔画单列出来集中教学,教材体现了分散难度,增强兴趣的编排思想。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第一次写字,就需要完成认识田字格、知笔画、写笔画、注意间架结构等多样任务,繁重的任务一年级学生不可能达到,只能用“画字”来应付。

笔者就本区域内的47位一年级老师作了调查,所有教师都认为:学生如不经过任何基本笔画的练习,直接书写汉字难度很大,书写质量差,孩子一开始有较强的挫败感,难尝写字之乐。有必要在一年级学生正式书写汉字前或教学汉字之初,适当穿插基本笔画的教学。这样做一是降低难度。对于初写字的学生来说,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注意间架结构难度较大。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基本笔画的书写,他们写字时只需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分两步化解写字难度,有利于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和写字质量的提高。二是在基本笔画的书写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笔。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运笔方法,才能进一步学会经营结构,写出规范漂亮的字来。

那么笔画在何时练?怎样练呢?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这样尝试的。在拼音结束后,并没有直接教识字,而是利用2~3课时集中进行八个基本笔画的教学与练写。为防止笔画教学枯燥,我们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图文并茂、讲解生动。如:横的书写,先出示一张桥面图,让学生观察“横”就像桥面一样有略弯的弧度,而后辅以口令“顿——行——顿”来规范学生书写,这样有声、有色、有形、有法教笔画,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笔画书写化难为易。

为防止教师对笔画书写要求的任意拔高,基本笔画教学只安排2~3个课时,规定了基本笔画教学的要点:一是讲解基本笔画运笔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能初步辨别笔画的优劣;三是留下充裕的时间练写笔画。

练习笔画是一个长期而枯燥的过程,集中基本笔画的教学对于初写字的学生来说,只是一个了解笔画书写方法的“印象课”。当学生“知写法”后,就可以按教材的编排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练习提高。如:可在每天写字之前练写一、两个基本笔画,只需花费一、两分钟,耗时少、成效大,为写一手好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识字和写字教学要遵循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和融合,让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不仅有趣有序,更有理有法,走向正轨。[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顺口溜笔画写字
顺口溜
声母顺口溜
学写字
找不同
写字
写字大课堂
巧记质数
30
添笔画等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