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少年和如诗故园
2017-01-05许志华
许志华
书本是香的,书页是香的,书页里的字和图画都是香的,这是我一年级拿到书本后的感受。
四年级的暑假,我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大矿藏。好奇的我进了一个窗户破了一角的房间,发现自己掉在一个巨大的书堆上。随手拿起一本,都是我从前没读过的,很多书都吸引着我。于是每隔一天,我就去无人的小学“借阅”一两本,看完了就回去换新的书来读。自从发现了那“宝藏”,我哪里都不去,就躲在自己楼上,废寝忘食地看书。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总要叫上很多遍,我也总是装作没听见,那是一段如饥似渴的阅读时光。暑假过完,我的眼睛就近视了。我记得那时最爱读三国,读了总有两三遍,读得都记到心里去了。有一次一位长辈到我家做客,饭后,他要我给他讲“大书”,我就讲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那几章,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把他听得入了迷,听了大半个下午还意犹未尽。
我第一次接触“诗”是在一部电影里,父亲带我在厂区附近的电影院看的。电影的名字已经忘了,内容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父亲给她六七岁的女儿写了一首诗,就在长满青草、阳光斑驳的庭院里,他掏出一张纸轻轻地给坐在身边的女儿读诗。我和我的父亲站在坐满了人的电影院的过道上,那一瞬间好像有一阵奇异的风掠过头顶,我的身体像过了电一样,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多年以后,只要想起那个温暖的场景,诗所带来的那种奇特的感受,轻易地把我幼小的心灵穿透。
书看得多了,写作文自然有文采,当你要描述什么、表达什么的时候,准确生动的词语会自动来到你的笔端。小学中高年级,我的作文一直是班里的范文。记得一次考试,上面来了一位教研员,语文老师葛老师带教研员专门来看我写作文。但我没有按照葛老师之前的交代写我曾写过的那篇作文,我想写一篇新的作文,大概没有写得那么好,教研员走后,我被葛老师狠狠批了一顿。五年级的时候我代表学校参加镇里的作文比赛,记得题目是写田野秋收,写到后来,小时读过的《悯农》跳入脑海,我就在描绘了辛苦忙碌的秋收场景后,用《悯农》诗作了结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篇作文得了一等奖。
我的中学是在白茅湖,袁浦中学的老校区读的。我的语文老师是韩和顺老师,我很感谢他,每次作文批改他都非常仔细,而且总不吝鼓励和赞赏。有一次我写农村人生孩子,男人在老婆生女儿前后的态度变化,反映农村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观念,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那次韩老师在课上全文朗读,作文本发下来,除了看到文句修改,我看到作文后面那句让我一生难忘的评语: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读中学的时候间接影响我的是几个写诗的同学。那时候诗人孙昌建老师正在袁浦中学教书,他的一个学生正好是我的邻居,他比我大三岁,爱写诗,他有一句“冬天,棒针衫好大好大的透气孔”,我一直记得。还有我的一个徐姓同班女同学,在一次班队课上,她接连朗诵了自己写的三首诗,其中有一首写小鹿:紫色的花朵,追梦的小鹿的意象背后是一颗爱幻想的纯真的少女心。女同学的诗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后来,我也开始写像“诗”的句子,涂涂改改,为伊消得人憔悴。徐姓同学,去年同学会遇到她,她已是本城知名的律师。但对当年写诗的事情,她已忘得差不多了。至于昌建老师,是我中学三年想遇见却从未遇见过的神龙不见首尾的诗人,多年以后,我在一本诗刊上读到他的《爱鸟周》,他写那把生锈的老猎枪的枪管弯成了树枝,已经生出了绿叶,已经成为小鸟的栖息之所,我一直记着爱鸟周的美好。
我想说说我的诗歌处女作,写一只在海边独自唳鸣,在波光中起舞的白鹤:“也只有在梦里/我苦苦追觅它的踪影/也只有在梦里/我用我热烈的双手捧起它悠然的唳鸣……”
十五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我想那时我是一个忧郁的少年。十七岁的时候我考入杭州师范大学,离开乡村去了城市,依然还是一个懵懂无知和忧郁的少年。世界和我,还隔着一首诗的距离。
一首诗是桥梁,连通世界和人的心灵,给人温暖,给人安慰。一首诗,又一首诗,生命有尽诗不尽。一首好诗是让人疼的,如同蚌含着沙石,作为异物的沙石经历时间可以孕成珍珠。在人生中或许也要孤独地磨砺很久,才能写出一首真正温润和光亮的诗。一首温润和光亮的诗,当你在心里轻轻地诵读它,它就成了秘密的桥梁,带你返回纯真的少年和如诗的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