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文明古国的文明为何销声匿迹
2017-01-05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国: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可以说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无不源于他们的古典文明。但是,四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其余三大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乎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但就历史实际而言,族群征服可以造成一种文明的暂时中断,但并不一定造成永久毁灭与消失。因此,在判断一种文明是否中断与消失时,不能简单地将“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混为一谈。这是我们在讨论各种文明是否中断与消失时应首先注意的。
实际上,中华文明“未曾中断(消失)”说乃基于两点:一是排除了少数民族入侵与征服造成的传统政权中断,二是排除了文化传统的暂时断裂。否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入主中原、金对中原腹地的占领,尤其是蒙元、满清的统治,就不能说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究其实,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说是就几个事实而言:其一,少数民族入侵虽然带来中原文明的间歇,但并没有导致中原民族主体语言——汉语言——的根本改变或消失;其二,以传统汉语言写成的古典文献绵延不绝,保存至今;其三,由于传统语言及古典文献的保存,其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得以保存、延续。以此标准衡量,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无疑是“有古而无今”的中断(消失)的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自己的不自爱。可以想象一下,在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广袤肥美的平原上,发展出了高度的农业文明,然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和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但古巴比伦王国似乎并不懂得如何延续他们的辉煌。对外征战不休,不仅是屠戮敌人的身体,而且还将荆棘和盐撒进敌人的土地;对内国家一片歌舞升平,乃至到了繁荣“娼”盛的景象。但是由于不懂排水洗田,这片曾经创造文明的沃土不可避免地盐渍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失去其根本——土地的巴比伦人被自己折腾至奄奄一息,终于无法抵挡外来的入侵,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而辉煌一时的古巴比伦文明终于被黄沙所掩埋,成了一个满目荒凉的遗迹。
如果说古巴比伦丧于自己的话,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则和外敌的关系更大一些。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攻占埃及时,一把火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化为灰烬。四百多年后,西奥都西斯一世为了响应这位恺撒大帝的“伟大壮举”,又拆毁了大部分神庙,并驱散了所有还懂一点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得本已式微的古埃及文明加速了衰亡。他们为了政权的稳固要禁异教,却毁灭了一个文明。与此同时,自然也没有放过多灾多难的埃及人。尼罗河的洪涝和气候突变带来的旱灾,彻底地击溃了这个尼罗河孕育的伟大文明,将一切都用风沙掩埋。古埃及文明如今能让我们看到的显著标志就只是一尊狮身人面像和几十座金字塔在夕照风摧中顽强的挺立了。
古印度文明则是最为神秘的,它留下丰富的考古资料,表现出的发达让人们赞叹不已;而它早早地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又让人感慨万千,它注定要成为一段难以追寻的记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应该是不平衡的;除了孔雀帝国和贵霜帝国前期。从印度河文明时代起,到列国时代,直到贵霜的后期,广阔古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可能正是这种分裂和不平衡,让雅利安人得以乘虚而入。不过,过于落后的雅利安人,似乎难以继承这些让他们感到瞠目结舌的文化。分散于四处的原有的居民又处在被雅利安人驱赶或杀戮的状态下,所以,古印度文明连同它的印章文字就被后来人彻底遗忘了。
昨日之文明是我们今日的文明之根,只有理解了人类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类的历史,并更自觉地去展望和创造人类的明天。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珍视中华文明,更加有一种使命感去坚持和发展壮大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