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上的“活雷锋”

2017-01-05和武杰

党建文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活雷锋省委党校井冈

和武杰

前些日子,偶然翻开一本《学习参考》。一看封面,眼前一亮,这不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毛秉华老人吗?仔细看完杂志的特稿“井冈山上的‘活雷锋——记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思绪回到2010年。

那年5月,参加江西省委党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赶到省委党校设在井冈山上的培训基地,晚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毛秉华老人作报告。报告的题目至今记得很清楚,“革命理想高于天”。老人两个小时的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井冈山地位为何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人民军队的摇篮,是红色政权的摇篮。学习井冈山史实,就是要学习井冈山精神:信念坚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

讲课结束后,老人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员每人都赠送了亲笔签名的《井冈山诗词》,当时还以为是培训班统一购买的教材,觉得装帧有点普通。

真正走近和了解老人,是几天来在井冈山的早晨。习惯成自然,每天6点准时起床去散步。连续3天,都在路上遇见步履匆匆的老人。老人穿着实在是朴素,甚至感觉有点寒酸,其中一次是雨后,老人脚上竟穿着黑色的雨鞋,那是只有乡下上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的那种雨鞋,拿着黑雨伞。

有次实在忍不住,吃早饭的时候特意向跟班学习的省委党校的老师询问。原来真是有眼不识,老人原是《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1968年因工作需要调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任馆长。从此,老人与井冈山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2万余场,听众累计达220万人次,被誉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

“前几天你们学习班发的书,都是老人个人赠送的”,他很有感慨地说。作为1989年离休的干部,老人不差钱,但是老人一生简朴。“我们党校很多人去过老人的家。”他说,家中除了一张旧书桌、一把旧藤椅、一张旧床、一台旧彩电之外,所见的就是大堆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资料。老人常年爱心助学,先后为15所中小学筹资1100多万元,解决了学校的危房改造、校舍扩建、道路不通等问题;通过个人捐款(累计个人捐款20多万元)和筹款,帮助180多位家庭贫困的大、中、小学生上学读书,被人们称赞为井冈山上的“活雷锋”。老人先后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260多项荣誉称号。

老人讲课有四大自律原则:不吃请、不收讲课费、不参加当地安排的旅游活动、不收任何礼品。用老人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井冈山精神。”

学习结束后,回到原单位,从各种渠道继续关注着老人的消息、活动和行程:

2011年获得江西省第四届“十大井冈之子”;

2012年“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2015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2016年江西省第二届“最美家庭”。

经常与同事们谈论起老人,觉得他不仅有义务宣传之情,更有助人为乐之谊。每当心情郁闷的时刻,就回想老人的言行:对理想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他能化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传承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人常说:一次井冈行,终生井冈情。老人的名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廉政净土,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不容亵渎”经常在耳边萦绕,随时提醒:永远传承不辍的井冈山精神,并让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新的光芒。

猜你喜欢

活雷锋省委党校井冈
身边的活雷锋
井冈的山泉水
井冈精神 培根铸魂
科学“立制”,促进干部“自愈”——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岳东峰谈凤翔做法的创新性
红五军井冈突围
生活中的“活雷锋”
“五老”都是活雷锋——献给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
井冈山上唱井冈
“活雷锋”舒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