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小蕾 照亮特殊世界的使者

2017-01-05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6年23期
关键词:少年宫融合儿童

王海珍

“艺术像一束光,照亮特殊孩子生命里的暗夜。”关小蕾想借这束光,照亮他们和普通孩子融合相处的世界

“这一天,在阿璞家聊着,说到他的年龄竟已经是38岁……着实吓了一跳,在我眼里,也许他从来都只是个……小孩。”2016年年初,关小蕾这样写道。一晃眼,她认识阿璞已经有三十二年了。在关小蕾眼里,阿璞还是当年那个背上垫着吸汗毛巾的瘦小男孩,“那个总会缠着你喋喋不休地谈论音乐、绘画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改变过……”

阿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苦难就再没离开过他:先天神经发育不完全、智力障碍、脊柱肿瘤、抑郁症。8岁那年,阿璞破格进入了广州市少年宫,遇见了他的启蒙老师关小蕾。阿璞在绘画上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天赋让那时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关小蕾感到惊讶,阿璞如他的名字一般,是一块值得耐心打磨的璞玉!在他并不擅言语和疼痛折磨的世界里,画布是他释放丰富想象力的唯一去处。

21岁那年,阿璞以“听着音乐绘画”的独特创作第一次出版《无音之乐》画册,关小蕾负责编辑并竭力促成出版。17年来,这本画册不断再版,成为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和特殊教育中心学员的教材。关小蕾从阿璞身上看到一个特殊儿童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让艺术关照特殊儿童的心灵

阿璞很幸运,在他的成长期,遇到关小蕾,而关小蕾遇上阿璞,何尝不是某种命运?

关小蕾,在广州甚至全国儿童艺术教育界,都是名人,许多人亲切地称呼她为“公主”(和“宫主”同音)——她就像格林童年中的人物,以披肩的长发和一袭长裙形象,生活在这个现实的这个世界中——也因为她是广州少年宫的常务副主任。

关小蕾从小喜欢艺术,自1984年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广州少年宫工作。在关小蕾看来,艺术可以给所有的孩子带来乐趣,可以让他们得到一种抒发,与人沟通,而对特殊儿童就更重要了,可能某一扇窗关了,他的另一方面就会更加突出了,艺术的直观性、能够很容易与情感挂上钩的这种特性,会使得特殊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快乐。

1998年,关小蕾帮助阿璞出版了他的画册,也是在这一年,她带领广州少年宫开设全国首个“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免费为特殊儿童提供美术教育,让他们通过美术来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最初招了10多名孩子,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十三岁。在关小蕾和她的同伴们眼中,这些特殊孩子给她们的改变是巨大的:“谁说是我们在教他们呢?他们每一天不也是在帮助、拯救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吗?”关小蕾说,“孩子们的纯净,是成人世界所稀缺的,他们那种天然的快乐与纯粹的信任,给予我们的更多。”

2005年,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落成,教学场地和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关小蕾开始担任少年宫领导工作,于是主持成立了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发展中心,该中心在以前美术实验班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戏剧、舞蹈、综合艺术、艺术治疗等课程,招生规模也扩大到了每年2000多个学位,招收的孩子中包括残障、听障、视障、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孩子。“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语言,也是没有心灵边界的语言,”关小蕾说,“无论是美术课还是音乐课,其根本目的不是传授技巧,也不仅仅是对孩子行为的纠正,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来发现自我,给孩子打开一扇与外界交流的窗口,给予他们以勇气和信心。”

人人都能接受和享受艺术,特殊儿童同样具有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基于这样的理念,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多元化艺术课程纷纷上马美术潜能班、绘画实验小组、手工劳动兴趣小组、感官游戏美术实验课程等课程,让孩子们欢畅在美术的海洋中,释放激情;音乐潜能班、声乐兴趣小组、器乐兴趣小组、特殊儿童合唱团、肢体潜能开发、音乐治疗工作室等课程,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音符旋律中,享受美好。一切悄悄地在发生改变:以前羞于带“特殊宝宝”出街见人的家长们,现在联动起来,组织成“妈妈合唱团”。在关小蕾的促成下,在广州市青少年基金会名下正式成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艺术发展慈善基金”。借基金成立之机,由患唐氏综合征为主的智力障碍并具艺术潜能的少年儿童组成的“雨后彩虹唐氏艺术团”正式启动。

多年来,特殊儿童中心作为少年宫的公益部门,依托少年宫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上的残障儿童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同时,也将关心的触角延拓至各类弱势少年儿童,关小蕾带领少年宫的老师们将艺术教育课程带到重症病房、福利院、社区、少管所等场地,为重症儿童、边缘失足少年、孤残儿童、贫困少年等提供有计划的长期性的艺术教育。让身患绝症的儿童在感受艺术之美时减轻身体的疼痛,福利院的课程注重关注孩子们的情感缺失,帮助孩子们自我认知,少管所的艺术课程则侧重打开孩子们的心门,抚慰受伤或不羁的心灵,重新打开他们的心灵愿景。

关小蕾认为,针对弱势儿童的课程,并不仅仅是对弱者施予同情,而是把艺术之于心灵的救助功能变成一种系统的、可操作的课程实践。

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办公室中间有一张小小的桌子,上面隔不久就会多出一些食物,有橘子、有点心,有沙拉酱,有妈妈们亲手蒸的馒头,有奶奶们亲手包的饺子……都是孩子们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默默送来的。这里的课程是免费的,但却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地方。

融合教育需要社会的包容

“艺术像一束光,照亮特殊孩子生命里的暗夜。”关小蕾更想借这束光,照亮他们和普通孩子融合相处的世界。2013年,她遇到了台湾的吴淑美教授。20多年前,吴淑美把融合教育引入台湾——这是一种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各国都较为成熟的教育理念,让普通生和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各类特殊生在同一课堂学习。核心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包容、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2014年,关小蕾一直盼望的那束光,漂洋过海来到广州。关小蕾创办融合艺术团并任团长,尝试让特殊生与普通生成为同班同学。她期望教会他们,除了竞争、输赢之外,那些最美好的品质,比如合作、接纳还有同理心。

“广州在普通儿童的教学中融入特殊儿童,还只是一个开头。只有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不再抱以异样的眼光,残障人士和正常人平等的时候,融合教育才会相对容易些。”关小蕾说。她表示,首先要从学校入手,虽然现在政府有规定,让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但是因为不计入考评和升学率中,很多学校对于特殊儿童都是放任自由的状态。“我们现在就是期望给每个随班上课的学生都配备一个辅导员,这样才能保证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关小蕾说。“社会环境也很重要,我在美国一个儿童博物馆看到一个脑瘫十分严重的残障人士坐在轮椅上在门口收门票,自食其力,没被任何人歧视,我很感动。”关小蕾说,不再躲开、不再有异样眼光,特殊儿童教育才能真正展开。

“我孩子那么聪明,怎么可以和智障孩子一起上课?”这种想法在家长中占了主流。有普通生家长当着她的面领走自己的孩子,扔下一句“不能被差生带坏了”。关小蕾明白,融合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态度的改变。她把吴淑美教授在台湾20多年的实践讲给家长听:融合班毕业的特殊孩子,大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普通生也全部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去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最后,有24个普通孩子留了下来。“融合的结果需要时间去考量。”这个见到每个孩子都拥抱的女人,温柔的坚持着。

有家长劝她“还是把他们分开吧”,但关小蕾不甘心。她尝试在融合班不区分“特殊”和“普通”,只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就像有人长发有人短发一样。先让孩子们之间的身体差异“变得普通”。

最明显的改变是从一声“小秘书”开始的。24个普通生作为老师的小秘书,当特殊生需要帮助时,老师就会喊一句“小秘书”。经过长时间训练,普通生一听到“小秘书”,就知道发挥光亮的时候到了。对于“小秘书”的行为,老师既不做硬性要求,也没有特别的奖励,只是让普通生在与特殊生的相处中了解,他们需要支持就像近视的人需要眼镜一样简单。

搭建特殊儿童教育展示平台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特殊儿童,关小蕾和她的伙伴们越来越注重做社会公益项目,倡导社会力量,在公共场所展示特殊儿童的艺术教育成果,搭建特殊儿童教育展示平台。除了每年举办珠三角特殊儿童艺术节,特殊儿童艺术教育交流与研讨会,少年宫还举办过很多大型展演。2013年,广州少年宫分别在北京、广州、西安、佛山等地举办“海上儿童”之“当我遇上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2014年,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深圳自闭症研究会、广州甜公益发起了全新的公益艺术城市巡回展演,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0个关于自闭症、脑瘫与罕见病等特殊孩子以及相关家庭、志愿者、从业人员的故事,制作成100个雕塑和大型艺术装置,结合影像与艺术的力量唤醒每个人心中的“笨小孩”,获得120万人次的关注。2015年,由甜公益艺术倡导中心、广州市少年宫、壹基金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2015公益六一儿童节——“点点森林有你有我”大型公益音乐会暨主题艺术展开幕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10位自闭症人士,用他们的绘画作品汇聚成一片森林,让路过森林的人感受每一棵小树带来的点点美好。森林的深处还有若干洁白的瓷娃娃,讲述着来自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真实故事。2016年,关小蕾和她的伙伴们又将这些特殊儿童带出国门,带领他们感受世界的更多精彩……

经过多年的努力,关小蕾和她的小伙伴们基本建构了一套融合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的课程,确立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方向。对艺术融合教育她有着清晰的认识,她说“虽然艺术创作的介入不足以把这些特殊儿童从洞穴中解救出来,也难以完全改变那些饱受折磨的家长们的境遇。但是,当特殊儿童透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心灵,并使得我们也能够去分享这种表达的快乐和成就感之时,起码在那一刻,阳光透过艺术之境的反射,照在了画纸上面……”

关小蕾教过的学生中,很多和她一直保持着经年的联系,她看着他们从孩童走向成人,从需要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到以自己的方式谋生,她会觉得特别欣慰。比如,阿璞,从他八岁到现在,30余年的光阴他和她都仿佛在一起,她看着阿璞成为一名艺术家,给人们带去天才之作,在自我谋生之余为世界带来更多美的享受。这一刻,她会觉得,任何辛苦的付出都值得!

“他们还可以通过艺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艺术来生存。等他们长大后可以把表演、绘画等艺术作为自己今后生存的职业,他们也可以通过卖自己的艺术品更有尊严地生存。”她还举了个例子:几年前,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个金石头工作室,里面的艺术家都是一些残障人士,有自闭症的、有脑瘫的,还有唐氏综合征等,他们最大的有四五十岁了,靠卖画为生。他们有经纪人还有一些慈善机构在支持着,当他的画卖出去了,他就收获了生活的来源。“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构,但这可以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以后或许我们也有呢?”这是她的期待。

责任编辑 余玮

猜你喜欢

少年宫融合儿童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中国少年宫兴衰往事
破次元
融椅
免费“染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彩虹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