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英语”与“用英语教”
2017-01-05李丹凌
李丹凌
所谓“英语浸入式(有时也译为“沉浸式”“浸泡式”)教学”,是一种双聚焦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英语进行语言和学科教学,使学生能有效“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期达到学科和语言学习的双目标能力。英语在此不仅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工具,不仅“教英语”,更是“用英语教”,目的是甩掉母语在语言教学中的“拐杖”作用,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认知发展、跨文化理解和人格情感的整合性发展。
一、浸入式教学理念:多元整合
1.语言和学科内容的整合
很多小学生通过英语课掌握了“人际交流基本技能”,比如能使用英语问路、打招呼、简单购物等,但却缺乏“认知/学术语言能力”,比如使用英语表达音乐鉴赏、美术绘画、体育活动、社会思品等所涉及的话题。究其原因是英语被当成了一种教学内容而非教学工具。事实上,语言是由表达内容(content)与表达方式(expression)所构成的一种体系,内容与方式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2.语言和思维认知的整合
在母语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与认知发展同步,但传统英语教学常将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割裂。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相关性得到了认知语言学大量研究的证明。如皮亚杰认为,是认知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认知。认知(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
3.语言和社会文化的整合
语言具有社会性本质,个体语言的发展植根于社会和文化环境。比如,一个经常看到毛毛细雨的小孩和一个只见过热带倾盆大雨的小孩,对于“雨”字有不同的理解。语言教学中,目的语只是一种媒介和工具,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目的语的掌握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能探求该语言体系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课程设计:四目标、四环节
在课程模块设计方面,小学一、二年级实行“主题教学”思路,统整部分学科课程(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英语5门课程)为一门综合课程,每周占用1/3至1/2的总学时;三至六年级则采取“分科教学”思路,用英语对部分学科课程(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美术、英语5门课程)进行分科教学。
具体到每门课,融合语言、学科、思维认知、社会文化四大目标,采纳梅耶(Meyer)的金字塔式课程设计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是话题选择,需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确定适切的主题。二是媒介开发,包括开发学习策略和输入脚手架。开发学习策略是指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包括元策略;输入脚手架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帮助其理解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资源、先行知识等,从而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三是任务设计,包括开发学习任务和提供输出脚手架。学习任务设计可以是针对语言目标、学科目标、思维认知目标、社会文化目标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任务;输出脚手架是提供学生得以完成任务的资源,如词组、句型等。四是作业选编,开发针对四维目标的练习活动,以回顾关键内容和语言要素。
2.教学方法:五大原则
根据浸入式教学应遵循五大原则。一是“融合性原则”,指英语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相互交融,这是统领教学的核心原则。二是“全英语原则”,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只使用英语,不使用母语,避免翻译转换,使学生建立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三是“活动性原则”,指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和情景,让学生通过各种参与性活动,达到对语言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四是“习得性原则”,指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便于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五是“听领先原则”,指要遵循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即“听领先,说随后,再学习读写”,允许学生有一段时间的“语言沉默期”,鼓励学生在大致听懂的基础上用英语表达。
3.教师培养:“双化”融合
浸入式师资的培养首先需完成教师“双化”,即学科教师英语化、英语教师学科化,最终实现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两类教师的融合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新手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之间“配对子”组成学习共同体,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发展的总目标,通过知识获取、情境参与和创造性学习三种组织方式,最终走向融合发展。
4.评估方法:三维立体式
浸入式教学评估体系分三个维度。一是目标维度,也是评价的内容维度,分为语言目标、学科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二是组织维度,可分为小组评估和个体评估。小组评估考察学生在小组内展现语言交流、学科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完成任务等情况;个体评估考察学生单独完成某项任务的情况。三是方式维度,根据评估施动主体的不同,分为他人评估和自主评估。他人评估指教师、教学管理者或国内外专家的评估,这方面的评估取得了较为丰硕的信息,评估结果均指向浸入式的正面作用;自主评估指学生借助清单、书面语言或画图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
三、浸入式教学的管理:构建教管研共同体
实施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个大型的综合项目,必须有强力且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构建“浸入式教管研共同体”,这是多年实践摸索出的有效途径。
浸入式教管研共同体是指围绕教学、管理、研究三种主体活动,由浸入式一线教师、实验学校管理者、国内外专家组成团队,由共同目标和愿景引领,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教学、管理、研究三个主体既相互独立又通力合作,实行双循环工作机制。国内外专家首先设计浸入式教学整体实施方案,通过与实验学校管理者有效沟通,结合实验学校实际,设计浸入式教学校本实施方案,通过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加以贯彻实施;继而,专家、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开展协作式行动研究,通过录像、访谈、问卷、文本分析对教学实践数据进行收集,以会议和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反馈、合作分析,修改最初校本实施方案,再实施新一轮校本实施方案,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而不断完善的校本实施方案也会对浸入式总体实施方案产生影响并据此作出修改,也是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通过这种双循环工作机制,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得以不断改进和推广,完成本土化过程。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