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读研,如何搞科研

2017-01-05毕超凡

新东方英语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哥读研师姐

毕超凡

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在中国上学直到大学毕业,然后去美国读个研究生,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接受教育的方式。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全世界领先,而美国成熟的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则使他们的研究生教育在全球领先。根据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编注:由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有五所来自美国,四所来自英国,还有一所来自瑞士。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你如果在大学毕业之后,希望在科研道路上更进一步,或是想再多学点东西,那么去美国留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在增加,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那些刚刚到国外开始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却往往因为不适应国外严谨的科研环境而感到手足无措,每天忙得分身乏术,进步却微乎其微。我曾经也是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年。那么在国外留学读研,究竟该如何搞科研呢?鉴于很多即将出国的同学经常问及此类话题,或是担心自己在学习上徒劳发力却无所收获,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到那些有着同样困惑的朋友。

我在美国读研、进行科学研究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文完全看不懂,不了解专业名词和概念,算法、公式也研究不明白,可以说是一头雾水。

回想当初我去美国华盛顿大学读书,在去系里报到之后,我便直奔导师办公室,想要一睹导师的“芳容”。结果刚一进办公室,我就差点被导师强大的气场压垮。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浩然正气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在科研上的那种超乎常人的严谨。接下来,导师与我进行了将近一小时的谈话,但我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瞬时追踪,什么基于蓝牙技术的关联研究,我是半个字都没弄懂,心想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活大爆炸》中Penny每次跟Sheldon对话一样,极其迷茫。

在那天的谈话中,导师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混”,这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一条忠告。所谓“研究生”,就是搞研究的学生。至于搞哪方面的研究,导师自会安排。但在导师安排之后该如何开展研究呢?这一问题往往会让很多中国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国内偏重应试的教育已经让很多人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即按照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往前推进。但在美国读研究生,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带着自己往前走。搞科研是一个从0到1、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专业领域内的文献,尤其是高引用文章。由于专业知识匮乏,再加上语言生疏,这个积累过程可能会相对较长。但无论长短与否,这是不可跨越的阶段。我们必须耐着性子广泛涉猎。在完成积累之前,不要急于上手,否则很可能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还交不出导师想要的东西。有人说:导师逼我出成果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沟通,主动和导师交流,让导师明白你需要一些时间。导师也经历过学生阶段,所以通常能够理解学生的难处。

在我读研的前三个月,导师给我定下的要求是认真读完实验室历年发表过的全部文章。我当时听完松了口气,觉得这毫无压力,可当我拿到资料时却瞠目结舌,因为光是导师自己发表的高水准国际期刊论文就有一百多篇,再加上往年硕士、博士、访问学者发表的作品,那满满一个文件夹,我就是用尽“洪荒之力”恐怕也读不完。我刚开始读时,阅读速度特别慢,基本上每句话都会遇到从没见过的专业名词。待我把所有生词都搞懂,再读一遍,却发现还是有许多地方看不懂,于是只得继续反复揣摩,直至完全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种状态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但随着不断积累,之前积攒的许多疑团慢慢解开,然后突然有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能够一遍看懂文章了,而这也表明我终于成功度过了搞科研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可以看懂论文,但无法实现其中的算法,更无法进行还原实验。

在此阶段,由于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于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认知,我已经可以看懂论文,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但由于我的专业技术还不过硬,所以我即使看懂了文章,也无法复原实验,无法判断文章的结论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因此,在过了入门阶段后,我开始着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这也是很多其他理工科学生需要在第二阶段完成的任务。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开始系统学习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化工材料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实验的正确进行方式、试剂的搭配、结果的分析等;电子电路专业的学生则要深入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搭建、结果的记录以及报告的撰写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到真正上手,我们会发现实际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抱大腿”。导师整天日理万机,没有时间管学生。但是不要忘记,实验室里还有师哥、师姐。我就曾经发现,有时那些困扰了自己一整天的问题很可能会因师哥、师姐一句无心的提醒而得到解决。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在别人提醒下收获的知识反而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更长久的印象。当然,凡事都要有个度,我们不能遇到问题就丢给别人,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常识问题,还是得自己上心,多查资料,尽可能独立解决。

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一阶段还要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需要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之道。在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借助各种外力和资源,比如师哥师姐、图书馆资源、便利的搜索引擎等。

第三阶段:专业技术得到提升,可以实现论文中的算法,可以对大部分专业论文进行还原实验,对于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和看法也有了更客观、可靠的认识。

只有进入这一阶段,科研生涯才算真正开始。能否在科研上有所突破,能否取得研究成果,全都要看一个人在此阶段是否足够努力,以及在专业领域里挖得够不够深。科研中,大部分创新都是在前人的道路上继续挖掘,弥补前人观点的不足,同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该阶段里,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沉下心来,一点点地钻研,找到创新的空间。

很多人在选择主攻方向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好像哪个领域都有前人做了无数工作,没有留下任何研究的空间,不知该如何下手。当年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开题答辩之前,我急得上蹿下跳,好不容易找到了感兴趣的话题,却发现该做的研究似乎都有前人的足迹,网上随便一搜,相关论文一堆一堆的,打印出来连起来,说不定真能绕地球一圈。后来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导师咨询。他老人家当时的一席话如今依然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任何一个领域,无论前人做了多少工作,你只要认真思考,都能找到研究的空白。举个例子,比如交通安全这个话题,可以细分为成人安全和车的安全。而车的安全问题,还可细分为普通轿车和大卡车的安全问题。不同车辆的安全,还可根据天气、路况、城市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客观因素追加研究。”这么想下去,我发现任何领域的研究工作其实都可以细到无穷无尽。所以,不用担心找不到主攻方向,多和导师、师哥、师姐交流,总会找到一个。

再聪明的人在科研道路上都会经历迷茫、困惑、懵懂和无助。正如本刊的另一位作者左微说过的那样,这“是一段苦行的路,一个人孤独地走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有坚定的学习信念与专注的精神才能做得好。”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搞科研更是如此。年轻的我们切忌妄想一飞冲天,当实力还不足以撑起野心的时候,还是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猜你喜欢

师哥读研师姐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师姐的一周
师姐的一周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
好害怕这种戏狂!
霸王别姬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