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Teams,拿什么抢《钉钉》的饭碗?
2017-01-05罗乐
罗乐
布局企业IM,微软的野心冲着谁来?
Microsoft Teams(以下简称Teams)的发布其实早就有蛛丝马迹。早在2016年年初,就有外媒曾经捕风捉影,宣称微软要花70亿美金去收购Slack。但纳德拉表示:“微软完全有自己的实力推出类似服务,为什么非要买别人的?”。虽然Slack拥有超过400万每日活跃用户,但是Office 365月活跃用户也有超过8 500万,微软只要妥善利用好自己的平台,加上软件本身不要犯蠢,想要取得优势并不是难事。
因为年初时的这桩恩怨,所以从某些功能来看,微软Teams就是为了狙击Slack。我们不妨来看看Teams功能:Teams的工作空间与office 365的工具套件深度集成,可以实现文件共享,互发音频或视频交流;允许公司各团队成员创建子团队,员工可以在他们的个人分组中讨论工作。此外,Teams还将在多个国家以18种语言,免费提供给Office 365的付费企业版用户使用,预计全面上线时间在2017年一季度。目前,Teams的测试版可在Windows、Mac OS、iOS和Android平台上运行。
相对于Slack,Teams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嵌套消息,让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里进行多个对话。这意味着用户针对某个话题开始讨论时,也可以参与其他话题交流。但是,Teams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它明确表示不适合单独消费者使用,就差直接说不会理会个人用户了,而且,目前还没有提供免费版本。这一做法的风险非常大。
此外,说一个有意思的八卦—与Slack之间传出绯闻的不仅仅是微软,还有阿里巴巴。早在去年11月,就有传闻说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要和Slack合作(阿里巴巴出钱,Slack出技术)。从这一点上来看,微软和阿里巴巴在企业IM市场中的争夺,恐怕是迟早会发生的。
Teams,中国之行未必好走
那么,如果假设Teams将大举“侵入”中国,是否会对《钉钉》与《企业微信》这样的企业IM工具产生威胁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关键还在于这些软件的相似度如何。如果有自己的特色功能,那么自然能够抓住一部分需要这些功能的用户(当然前提是这些功能不被抄走)。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功能,用户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咱们首先来看看《钉钉》—它同样也是一个缺少私有化部署的应用,这点和Teams非常像。但是《钉钉》的功能都基本免费,只有部分针对企业的定制化需求才需要收费,而且大部分收入会划归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钉钉》自己收取的比例非常少。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目前《钉钉》还处于烧钱养平台阶段。但是反观Teams,却有一种上来就想要实现盈利的姿态。在中国市场,Teams面对一群已经习惯了看企业烧钱的消费者,想要纯靠产品来获得他们认可,恐怕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至于《企业微信》,则具有浓厚的个人《微信》风格,依靠增值服务、推送相关生活服务信息和商家分成收取广告费,以及变卖广告资源等来盈利。其实,用户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简洁版的《微信》来使用。从这两大目前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IM就可以看出,Teams少了腾讯的社交天赋,又与《钉钉》的特色高度重合,恐怕也不会愿意烧钱补贴用户……。在中国,Teams恐怕很难吃开。
Teams,要把劲往哪里使?
在这里,咱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Teams想要玩过《钉钉》或《企业微信》,又应该把劲往哪里使?笔者个人认为,打“安全牌”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现在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一些旗下有社交应用的互联网企业还严令禁止员工使用腾讯系的同类产品,以避免企业机密外泄。但是,能产出自己社交应用的互联网企业其实并不多,而且并不是每款应用都适合企业内部使用,这时候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靠安全性做到甚至连产品开发商自己都不能随意获得用户的某些资料,那么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自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重要的是,安全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个功能,并不是抄几行代码就能够把它完完全全复制到自己的应用之中的。微软如果能够把Teams安全可靠的形象打入更多用户群的心里,那么就会为自己争取到越来越多的用户。
现在企业IM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微软在这个市场中,已经失去了先机。究竟Teams是会像xBOX一样,虽然失去先机,但还是能慢慢把市场夺回来,还是像Windows Phone一样,就连微软自己都嫌弃?考虑到世界互联网市场的节奏越来越快,恐怕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