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龙里约破茧

2017-01-05徐雯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王皓张继科刘国梁

徐雯

11 月17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四,太阳从连日的雾霾中挣扎出了珍贵的脑袋。在山东滨州征战多场乒超联赛之后,马龙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时间。他回到北京,在西装革履的商业活动间隙,又换上了运动服,切换回了球员的角色。

三个月前,28岁的马龙第一次夺得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成为中国男乒首位全满贯球手。

怀抱强烈的进取心、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勤勤恳恳,这是过去十年马龙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如果继科是个百米健将,那马龙就是跑马拉松的。”马龙的主管教练秦志戬曾如此评价爱徒。在大众心目中,张继科趋近于亡命之徒,马龙则更像苦行僧。

十年磨一剑,马龙把自己从一个经常在大赛中掉链子的“普通世界冠军”修炼成了拥有铜墙铁壁的选手。从一个藏在“二王一马”背后的年轻人一跃跳到台前,变成了一张中国乒乓球队的名片。但和所有叙述起来云淡风轻的故事一样,马龙的经历远比此刻想象的要凶险。在那些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日子里,马龙一度想离开乒乓球,在那些无比脆弱的时刻,马龙甚至埋怨过母亲:“为什么小时候要让我学乒乓球?”

马龙没有主教练刘国梁的机敏,也没有张继科的杀气,但他最终成为了自己:一个在挫折中摸爬滚打、最终破茧成蝶的可供模仿的励志样本。

“蹭”来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2013年巴黎世乒赛半决赛,马龙又一次站在了悬崖边上。前五局大比分2:3落后于对手王皓,第五局战成3:10。这意味着马龙必须连续躲过7个赛末点才能将比赛拉回均势。马龙发球,王皓反手拧拉,马龙下网。3:11,没有奇迹发生。马龙擦了一下自己的球台,低头离场。

在腾讯体育的跟队记者王怡薇眼中,那场比赛马龙非常紧绷,甚至没有和王皓形成势均力敌的抵抗就缴械投降了。在日后接受的多次采访中,马龙都将这次失利视为职业生涯最为惨痛的经历。当时,王皓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马龙则呈现出势不可挡的魄力。

“他内心有太多的犹豫和煎熬,就是输给了自己。”秦志戬总结道。此后半年,马龙都无法全身心投入训练。跌落到最低谷,他甚至都找不到发泄的渠道。有一天他站在地铁站拥挤的人潮中,压低帽檐,逆流而上,“真想有人过来撞我一下,我好狠狠地揍他一顿。”

马龙年少成名。18岁就被主教练刘国梁带到了不莱梅世锦赛团体赛的舞台上。那时候和马龙并肩作战的队友都已经在国际大赛中证明过自己,而在关键场次中,马龙也并未出场。当时的解说嘉宾称他为“最幸福的人”:“马龙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儿,已经当上了世界冠军。”

“故意蹭了一个(冠军),可能外界会觉得你已经是世界冠军,但是当时自己没有觉得多么高兴。”十年以后,已经是大满贯球手的马龙回忆起18岁捧起圣·博莱德杯时的情景,依然觉得脚底发虚。这份提前到来的幸福透支了马龙的运气。此后9年,马龙夺得过几乎所有小比赛的冠军,可偏偏在世乒赛和奥运单打比赛中碌碌无为。

“其实自己这些年成绩一直都还比较稳定,不算很差,只不过在大赛当中没有突破、没有实现别人的期待。”马龙焦虑,不自信,觉得自己再也没机会拿到大赛单打冠军了,“要多担心就有多担心”。每一次,他都依靠小比赛一点一点积累信心,可一到大比赛,就又一次性哗啦啦地全输光。他将世锦赛视为一个人的婚礼与127人的葬礼,并开始敏感于时间的流逝。“大赛两年一次,输一次相当于输两年。这两年之内你做得再好,如果这个比赛你没有拿到,那就相当于白费了。”

有时候队内训练,刘国梁会同时表扬马龙和已经夺得大满贯的张继科,每当此时,马龙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他自卑。

“乒乓球这项运动,必须拿到冠军才能受到外界和圈内的认可。”马龙内心憋着劲儿。有时候张继科和他开玩笑:“你别老这么乖,坏点才能成事儿。”马龙嘴硬:“你别嘚瑟,好好打球。”但马龙知道自己的软肋。他是个完美主义者,看不得自己有任何的短板。于是有一段时间,他开始非常功利地强迫自己喜欢足球场上威风霸道的C罗。

于事无补。

改变带来蜕变

马龙骨子里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如果把他放在足球场上,最令他舒适的位置是中场,“给人传传球,挺好”。他最喜欢的网球运动员是费德勒,理由同样非常简单:“无论是心态还是动作,他都能有一种自控。”

稳健地控制。马龙认为这是他和费德勒最像的地方:控制自己、控制对手、控制比赛。

“马龙是技术带动心理。”刘国梁曾这样评价弟子。而在中央电视台乒乓球记者周到眼中,马龙极其自律,有着教科书一般严谨而完美的球风:“因为他是教科书,所以他稚嫩的时候,别人读得懂他。但当他从小学文凭修炼到博士学位时,他就再难遇到敌手。”

2015年苏州世乒赛,马龙终于站在了男单决赛的舞台上。隔网相对的不再是那个一而再再而三战胜他的王皓,也不再是那个让他有过自卑之感的张继科,而是更显稚嫩的年轻运动员方博。

比赛进行到第六局。距离获得最终的冠军,马龙只剩下最后11个球的胜利。每得一分,他都挥拳或怒吼,展现出志在必得的气魄。高球扣杀,方博回球出界,10:3,马龙获得赛点。他挥舞双手,示意全场观众为他鼓掌。赢得比赛之后,马龙更是展现出了少有的热情奔放,他仰天长啸,跳上乒乓球台,迎接一场迟到多年的欢呼。

一战破茧。

马龙将这一切的蜕变归结为世乒赛开始前三个月的创新与突破。当时,刘国梁突然让马龙改变球拍海绵。马龙心里有点发怵,换新球拍意味着一次赌博。过了两三天,马龙想,刘指导经验丰富,一定是看准了时机才让自己换。他又审视自己,27岁,很多东西已经成型了,能做的改变已经不太多了。他心一横:改就改吧,大不了再输一次。

“原来可能还会犹豫、然后错过这个时机,但是那次起码在勇气上突破了自己。所以看上去只是海绵的改变和突破,但是其实是我心里开始承认我应该改变了。”马龙说。

当年,赢得职业生涯最重要冠军的马龙接连拿下男乒世界杯、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成为乒球历史上首位一年之内连续取得这三项冠军的男子球员。2016年2月,夺得德国公开赛男单冠军之后,马龙的巡回赛冠军数增加至史无前例的25个。而在外界的评价中,他也从一个不够硬朗的人变成了一个霸气外露的冠军球手。

“最高的境界,不是谁打得厉害,而是要有霸气。气场比这儿好、那儿好更重要。”马龙说,“可能原来大家都会觉得运动员性格就必须要有那种外露的霸气,但其实也会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的霸气。”随着比赛成绩越来越好,马龙不再逼迫自己喜欢C罗,同时也开始拥有更强大的自我认同。他依然是个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但不再追求自己欠缺的那种桀骜。

在王怡薇眼中,马龙越来越从容了。他不再像以往那样,一遇到大赛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任谁都不理,而是努力达到了一种平衡,既重视比赛又能保有平常心。

“2015年的突破,对我来说,无论是心态上、技术上还是思想境界上,进步要比以往任何比赛都大。”马龙说。

2016年8月,他终于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舞台上。获得男单冠军,他在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第九位大满贯球员的同时,还完成了全满贯的伟业,成为乒坛史上第一人。最后一战,面对大场面先生、卫冕冠军张继科,马龙没有心慈手软。4:0,一个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悬殊比分。马龙向世界举起双手,做出一个爱心的手势。停顿数秒,完成和解。

水到渠成。

一切归零,重新起航

一下里约回程的飞机,马龙的世界变了天。

作为后奥运时代最受瞩目的体育明星,马龙在最近三个月过上了一种和之前迥然不同的生活。他频繁地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上,采访他的人从只会问“今天球打得怎么样”的体育记者变成了问他“现在生活怎么样”的泛新闻类记者。在乒超联赛出场,他被山呼海啸的掌声裹挟,出门坐高铁和飞机,周围全是长枪短炮拍他的迷妹……关注如潮水般涌来,马龙有过手足无措的时候,但也远比预想的要有娱乐精神。

在人生中的第一个综艺节目《天天向上》里,马龙牵起了偶像蔡依林的手,唱起了《今天你要嫁给我》。他半开玩笑地挤兑节目组没有提前通知导致他发挥不佳,又承认自己不擅长这些场合,但随即他又表现出朴素的自黑精神:“观众也喜欢看到你丢人的那一面,那就娱乐娱乐他们。”

马龙隐藏着很深的幽默。被问及“最近时尚杂志拍多了,摆造型功力是否有提升”时,他习惯性地微笑、摆手说:“我又不是演艺明星,摄影师对我的要求不会那么高。我入框就行。”摄影师布好灯,让他下额磕在隔网相对的球桌上以显示和乒乓球亲密无间的样子。马龙很配合,可过了一会儿又有点回过神来,站直了身子咧嘴笑道:“这姿势像不像狗一样?”

但即便被喧嚣包裹,马龙内心也始终潜藏着一份清醒:“他们喜欢你关注你,还不是得你成绩好?”他努力保持一个职业球员的本分,对于随荣誉而来的名利,既不过分热切,也不过分疏离。

11月17日,里约奥运会的周期已经归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四,马龙站在国家体育局训练局的乒乓球馆里。

深蓝色的球桌、朱红墨绿相间的墙壁、强烈的白炽灯,马龙的运动鞋和地板的摩擦声在空荡荡的球馆中被无限拉长。他侧身、下蹲、抬手、跺地,终于发出一个崭新的球。

猜你喜欢

王皓张继科刘国梁
我是小小绘画家
Limit Cycles by Perturbing a Piecewise Near-Hamiltonian System with 4 Switching Lines
认识刘国梁
刘国梁重掌帅印
虎父无犬女!刘国梁6岁女儿获世界亚军
球队的灵魂,球场上的一股激情
刘国梁卸任一说彻底翻篇 坦言要与队员一起出发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王皓国画作品
FromGrammaticalGendertoSapir—Whorf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