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2017-01-04王楠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人才

王楠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量大,对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作为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性高等教育的核心特点,对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进行讨论有必要性。本文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起积极作用

解决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人才类型的技术性、人才层次的高级性、职业岗位的基层性、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性,是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人才需要具备的特征。为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学校需要迎合社会的实际与要求制定一个培养计划,以求培养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来自企业的发展需要,药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采用直接将企业对于人才的诉求告知学校,并且企业直接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显然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目的的实现。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现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向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靠拢,而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需依靠科技,二需依靠我国的人力资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需要方方面面高技能人才的贡献,但因学校教育的实用性不强,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缺失,这种缺失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低,失业率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少。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应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教育出发,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三)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相辅相成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的利益。以就业为导向,一来有利于为学校的发展观掌舵,二来,为高职学校在经济发展的高压下生存打好基础做好后盾,再者,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教育改革。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人才,会给学校带来高就业率。因此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相辅相成。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现今我国中央、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高职教育的法律条例,对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因为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加之对其认识并不健全,不能够做好引导、协调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工作,从而导致这些法律条例在实际情况中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高职教育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特色没有得到体现。

二,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对高职教育都存在观念问题。学生因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较低,认为高职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学校一方,行政人员对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投入相当的精力和重视,激励机制的缺乏造成了教师积极性锐减,从而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阻力。从企业出发,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与教育合作的思想和计划,一味只顾选择人才,而不挺身参与人才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负担,在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后,出现企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果断放弃了人才培养的计划。

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运行问题。现在对校企合作尚缺乏整体推进,缺乏系统的通盘考虑和统筹运作,使学校办学与企业运行诸多要素之间有机结合构成整体,从而实现办学目标和预期效果的最优化。再者,校企合作的运行制度不够成熟、完善,在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冲突时,无法站稳脚跟。现多数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浅层次,大多学校只为求得生存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与企业合作。而企业身为主动方的情况实在不多,身为被动合作方给予学校的,多数仅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在校学生等。这种合作远远谈不上是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目标。

三、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方法对策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加强政府干预,出台、完善好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双方责任进行进一步明确。政府也可以适当采用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学校建设基础设施,提高教学条件,为企业、学校合作搭建好桥梁。

同时,高职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明确教学目的,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增强师资力量。通过把校内培养成功的人才输出,使得企业得到相应的收获,与企业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平等的合作关系。为求得合作关系的稳定,企业也应做好对合作模式的定位,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平衡好双方投入和受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取得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其优势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还能为企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对口的高技术人才,进一步稳定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持续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人才
人才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