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7-01-04栗传政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栗传政

摘要:为实现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有效分析,本文对河北省各高校和一些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为自身和家庭的影响,其次运用Logistic二元模型对构成以上两方面影响的十项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创业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评估

一、在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研究在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现实表现,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于2016年5对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主要高校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82份,回收了882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74份,有效回收率为99%,所有调查均不记名。河北省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调查问卷的编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态度、动机和影响因素。本文以此问卷为资料依据,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态度积极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农村创业感到有兴趣,态度为支持,重在过程的支持率是50%,认为应谨慎支持的学生占到36%,认为无所谓和不支持的学生分别占10%和4%。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能达到86%,表明大学生农村创业愿望强烈,创业意愿明显,创业兴趣浓厚。但是调查还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创业信息的关注、创业热情是趋于递减的。大一刚入学的学生创业热情相较来说最高,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对创业信息的关注度是最低的。在调查的大学生当中,非常愿意去农村创业的学生占5%,愿意去农村创业的学生占到30%,视情况而定的学生占50%,不愿意去农村创业的学生占15%,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去农村创业还是有一定的热情的,如果有优惠的国家政策条件和适当的机会,视情况而定的学生就会转为创业,这样愿意去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就达到85%。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动机明确

创业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创业活动,并导致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基本具备创业的条件和一定的能力,并且大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创业动机很明确。

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农村创业的动力或者原因很明确,因为要自己赚钱,提高物质生活而选择农村创业的学生最多,占47%,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占29%,还有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占15%,认为自己有好的创意,能够服务社会的学生占6%,认为找工作很难,不如自己做老板的学生占3%。可见大学生对于农村创业的选择是非常冷静而理智的,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动机。

(三)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大学生认为影响农村创业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认为农村环境不好,自身了解不深的学生占了总数的42%,不了解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8%,认为家人及亲戚会反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4%,还有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认为城市比农村优越、缺乏创业知识、技能和其他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19%、22%、11%、1%。社会环境的影响深刻程度仅排在个人因素之后。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大学生认为影响农村创业意愿的首要因素是资金问题,认为应拓宽融资渠道观点占到29%,认为应放宽贷款政策的学生占到25%,因此,认为应优先解决资金链问题的学生总共占到54%。认为应放宽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审批及简化审批程序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23%,认为应该有税收优惠和舆论支持的学生分别占到16%、5%。认为会应该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学生占1%。

二、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较大。为了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结果,本研究又对构成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十项要素进行了二轮调查,这十项要素包括学生性别、年龄、专业、政治面貌、是否担任干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父母职业和政策了解情况,运用调查数据通过引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独生子女”因素对去农村创业意愿影响相对不明显。各种不同的专业都可以尝试去农村创业,不存在对口、不对口这个问题,关键是自己有没有恒心、有没有毅力去农村创业。独生子女去农村创业,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

第二,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受“性格”、“年级”、“政治面貌”、“父母职业”、“是否了解农村创业政策”几方面的综合影响。由于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在一定范围上存在,一般男性在学业、事业上的成功率要比女性大,模型最后性别(X1)的系数为正,也进一步承认了男性在农村创业中的优势地位。年级(X2)的系数为正0.6,也说明年级越高,获得的知识相对丰富,农村创业成功的几率增大。通过模型数据的筛选,对“政治面貌(X4)系数为正,说明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也会对未来的事业有所帮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职业(X9)是正向因素,影响孩子的今后事业选择。是否了解农村政策(X10)的系数为正0.8,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农村创业优惠条件的了解也会推动大学生创业。

第三,“是否为学生干部”、“生源地”两个因素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较大。首先在10个因素中是否为学生干部(X5)正向系数最大,大学生有学生干部的经历,培养了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会比其他创业者更有优势。其次大学生生活的地域不同,对于农村创业的选择是不同的,生源地(X6)这个影响因素的系数是1.13,表明城市中的大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更多的信息交汇,使得他们的眼光更加敏锐,对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取向更加清楚,城市中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去农村创业。

第四,“家庭收入水平”因素反方向推动贫困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家庭收入水平(x8)的系数为负,与预想的恰好相反。家庭收入水平对推动大学生农村创业起的是反向推动作用。生活条件优越,家庭条件富裕反而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创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愿意去农村创业,以自己的能力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的生活。

三、提高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提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创业是一项艰巨复杂且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创业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也可能出现挫折和失败。所以要求创业者在内外两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首先是内在,也就是意识层面的提升,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等;其次是外在,也就是能力层面的提升,包括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来看,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摒弃知识无用观,在课堂所学的基础上,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拓宽知识面;其次,不能相信知识万能论,应理论联系实际,多接触社会,创造机会对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解,为将来创业积累经验,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小成本小规模的创业活动。

(二)丰富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资源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普遍缺少的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应对这方面加以重视。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到农村创业的意义,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通过走访调研、文化教育扶贫方式,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合作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今后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已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查找实际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制度保证。比如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简化创业企业的审批手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组织成功创业企业创建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当前我国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执行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对优惠政策再进行细化,既要设定一定的指标约束、资格认证,又要鼓励基层执行部门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给予人性化支持。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