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中后期的奢靡之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017-01-04张淑芳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影响

张淑芳

摘要:在介绍了西汉中后期的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阐述了西汉中后期的奢靡之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西汉中后期;奢靡之风;经济;社会;影响

据《汉书》记载:西汉初年,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凡事简易、崇尚节俭,七十余年间,府库充盈,民给家足,社会繁荣稳定。然而,到了西汉中后期,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日益盛行起奢侈腐败的风气,“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最后竟然到了“公卿列侯奢僭罔极,糜有厌足,吏民慕效,寝以成俗”的地步。奢靡之风的蔓延,严重地影响了西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导致西汉王朝最终覆灭的重要因素。《盐铁论·散不足》里有一段话:“宫室奢侈,林木之蠹也;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衣服靡丽,布帛之蠹也;狗马食人之食,五谷之蠹也;口腹从恣,鱼肉之蠹也;用费不节,府库之蠹也。”这段精辟的论述,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西汉中后期奢靡之风的严重危害,发人深省。

一、西汉中后期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

1.婚嫁极度铺张

在社会活动中,婚嫁聘财、嫁妆、婚宴这三项花费巨大。例如,皇帝聘皇后之财是“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相当于两千户中产家庭的全部家资。大小官吏和豪门大户的花费也动辄数十万、数百万钱。蜀地巨富卓王孙在嫁女卓文君时,随嫁童仆百人,钱百万,还有大量衣被器物。平常人家设婚宴,也常常是“一但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可以说是尽撒家财。另外,婚嫁铺张之风也遍及各地,秦地“尤崇奢靡”,卫地嫁娶“过度”,蜀地则“倾家竭产”。贫苦人家因为畏惧娶妻嫁女之花费无度,自己无力承受,竟然不敢多生育儿女。

2.厚葬之风盛行

厚葬成俗,尤其以皇帝的丧葬耗费最为惊人。众所周知,汉武帝十六岁便即了皇帝位,从即位后的第二年起,他就开启了为自己建造陵墓的历程,最终经过长达五十二年的时间才完成。在汉武帝的陵园内,不但地面上有着极其宏伟的建筑,地下的墓内也有着非常丰厚豪华的殉葬品,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金镂玉衣、玉箱、玉杖及无数稀世珍宝,一并被埋葬在墓中。贵族豪富之家的丧葬也耗资巨大。京师贵戚丧葬时往往是“刻金、镂玉,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奢”。

3.鬼神祭祀泛滥

统治阶级不仅大修宗庙园寝祭祀列祖列宗,还以各种仪式祭祀天地鬼神、名山大川。修建规模大大超越古制,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汉武帝时,祭祀活动已经形成规模齐备的“郊社之礼”。到汉元帝时,国家所设宗庙达到176所,园寝30所,庙寝卫士四万五千多人,祝宰乐人一万二千多人。以后,国家修建的祠庙越来越多,到了西汉末年,竟然多达683所。王莽篡权以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更是无限制地增加祭祀的名目,上自天地六宗,下至诸小神鬼,祠庙达1700所,祭祀用三牲鸟兽就有三千余种。汉武帝为了去泰山举行“封禅”典礼,仅仅是准备工作,就进行了几年。典礼开始时,还要先北巡塑方,再祭黄帝冢于桥山,又在甘泉进行祭典演习。待封禅活动完毕归来,足足兜了一个九千多公里的大圈子。这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汉武帝在位期间竞搞了五次,耗费之巨令人难以想象。

4.衣食追求奢华

皇室贵族的衣着讲求华丽奢侈,皆用价格昂贵的丝绸织品制作衣物,并且质地考究,做工精细。一般的富豪之家,也是“褥绣罗纨,素绨冰锦”。国家用于赏赐的丝织品数量也非常惊人。汉武帝在元封年间出巡,一路上的赏赐,就用掉一百余万匹帛。霍光死后,汉宣帝所赐织品仅服装就有五十箱。达官显贵们还十分重视口腹之欲,吃喝讲究排场,追求花样。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资料显示,长沙国丞相利苍经常享用的肉食品就超过三十种,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珍贵的鱼类以及珍稀动物的肉,如鳜鱼、天鹅、火斑鸡以及鹤等等。不仅如此,烹调的方法也十分考究,有羹、炙、炮、烩、脯、腊等等,花样极其复杂繁多。该资料反映的只是西汉初年一个地方达官的饮食状况,那么在物质更加丰富的西汉中后期,官僚贵族们的追求和奢侈就更可想而知了,他们甚至还讲究食用“春鹅秋雏冬葵温韭”等时鲜菜肴。此外,当时人们饮酒成癖,皇家贵族暂且不说,就是在民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也是无不饮酒,以致出现了“百里之会,非酒不行”的场景。

5.器物崇尚瑰丽

皇室及官僚贵族对生活所用器物,崇尚精美、华丽、高档、昂贵。据出土资料,一些壶、杯、炉、灯、镜等,皆为特意订制,刻款标识编号。精美绝伦的青铜用器,做工精细、价格昂贵的漆器,成了达官贵人们摆阔气、显身份的标的物品,不吝重金争相制作购买。例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铜羊灯、错金博山炉、铜莲子壶以及各种彩绘漆器等,造型别致,新颖靓丽,穷极技艺,巧夺天工,多为稀世珍品。此外,贵族们乘坐的车马,也摆谱比阔,多用金银玉石装饰点缀,镶金画彩,挂珠披缨。

6.住所竞相攀比

汉武帝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兴土木,到处兴建离宫别馆,饰以明珠珍宝;搜集怪禽异兽,充满苑囿。班固《西都赋》描绘:“前乘秦岭,后越九峻,东薄河、华,西涉歧、雍,宫馆所历,百有余区”,昔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式的建筑,重现在长安城中。在大兴土木的热潮中,达官显贵竞相效尤。他们的楼阁台榭,起居寓所,都力求高大宽敞,雄伟气派,而且还极尽雕琢堆砌之能事,百般装饰。汉成帝时,封他的五个舅舅为侯,一门五侯,“争为奢侈……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百姓歌之,言其奢僭如此”。

7.声色纵情淫乐

统治阶级纵情于精神上的淫乐。汉武帝后宫乐女达数千人,“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幄之私、俳优朱儒之笑不乏于前”,而且经常与亲信侍从“逐走兽,射飞鸟”。为了方便游览燕地,他还征用大批民田扩建上林苑。贵族官僚们也多纵情声乐。武安侯田蚧“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一般富人亦“畜歌者至数十人”。根据考古资料,大量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多有歌舞俑,随葬名册中也多记载歌舞、乐器的名称,为汉代地主阶级纵情声色的奢侈生活提供了实物证明,

二、西汉中后期的奢靡之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匮乏及危机

从皇室看,西汉宫廷每年的膳食费用总额就高达二亿。专门为宫廷制作服饰,每年的费用五千万,齐三服官“一岁费数巨万”,再加上其他官营服饰作坊的费用,总数也不会少于饮食的费用。皇室的器物费用,“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再加上其他制造奢侈品的地方官为皇室提供的产品,每年开支至少以亿计。以上三项费用相加,每年的开支至少在五亿左右。皇帝在婚丧嫁娶、修建宫殿、陵墓、祭祀天地等事项上耗费的金钱物品,更是多不胜数,社会财富的浪费和消耗非常惊人。而皇室的奢侈又必然会引起“吏民慕效”,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浪费。西汉后期,汉哀帝的宠臣董贤被抄家时,人们发现其家产价值竟然高达43亿。这笔巨款,在“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的灾荒年,尚且可以买谷1430多万石,可见当时统治集团的奢侈腐败程度。统治阶级的奢侈无度,造成了国家财政的极大危机。汉武帝后期,“赋税既竭”,“府库并虚”,“天下虚耗,百姓流离”,与其即位之初的富庶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造成了社会劳动力的严重缺失

自皇室宫廷至贵族、官僚、富豪之家,为了纵情享乐,都占有大量的歌童舞女、奴婢仆人。这些人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但却被幽禁在宫中或园内,专门侍奉那些官僚贵族,不但不能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劳动,并且他们还需要由其他劳动人民的血汗来供养。同时,为极尽耳目之欲,不惜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手工艺人,耗费无数工时,以求得一件新颖华丽的服饰或一件精致奇特的器物,可谓“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些无疑都严重地影响了参加物质生产的人手数量。此外,即便是在田地里进行生产的劳动力,也常常被征调去服徭役、修皇陵或者宫殿等,其劳动生产时间也是难以保障的。

3.造成了生产发展的停滞不前

由于统治阶级把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奢侈性消费,很少进行生产性投入,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也遭到了自然灾害的惩罚。自汉武帝末期开始,国家就一直没有进行过大的水利工程兴建,所以到了汉元帝时期及以后,水旱灾害频繁,“天下大水”、“郡国大旱”、“岁比不登”、“连年不收”等记载屡见不鲜。每当灾害发生,往往是赤地数千里,“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另外,由于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是以更多地剥削、压榨人民为基础的,因此,广大农民要被迫向国家交纳更多的租税,要服更繁重的徭役,生活更加贫困,贫富之间的差别也就更加突出。“百姓或短褐不完,而犬马衣文绣,黎民或糟糠不接,而禽兽食粱肉”,正是当时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其结果必然会激化阶级矛盾,加剧社会危机。

4.造成了道德观念的背离沦丧

奢靡之风的盛行,使社会上普遍形成一种唯利是图的趋势。“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举国上下“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吏即少廉,民即寡耻,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背离和沦丧。

西汉王朝的统治,前期虽然有种种困难,但走得却是一条不断向上发展的道路。自中期开始,奢靡之风日渐盛行,造成国家“物盛而衰”,社会腐败严重,贫富分化加剧,道德观念沦丧,国力日趋衰败,自此以后,民心积怨,朝臣震怒,起义蜂起,争端不止,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覆灭。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影响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