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图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2017-01-04赵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插图表象语文课堂

赵进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插图比较多。这些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形象,与文字相得益彰。教学时,教师要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建立事物表象、获得思维发展,从而更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插图 兴趣 表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57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课,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这是一篇关于词串教学的识字韵文,两位教师都运用了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

【教学案例】

课例一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农家小院去看看。(出示课文插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爷爷、奶奶和小丁丁。

师:(出示词条:爷爷 奶奶 小丁丁)谁来读读?

(学生面无表情地读)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只小猫。

师:那是装饰用的。

……

(教师将学生引到既定的教学设计中去,围绕插图与学生一问一答,出示相应词条,进行朗读,课堂气氛沉闷)

课例二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夏夜图。(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我看到了萤火虫。

师:你能说得再具体些吗?

生:萤火虫在快乐地散步。

师:多好的表达呀!

生:老师,我看到了一只小猫。

师:这只猫在干什么?

生:它在听故事。

师:这只猫在听爷爷讲什么故事?

……

(学生受此一点,思维顿时活跃了,津津有味地说着他们的故事)

【教学评析】

这两堂课,教师观念的不同,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同,导致了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为教而教,将插图中“与词串无关”的事物拒之门外;第二位教师以这只猫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图的意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相得益彰。如何运用好插图,让语文教学大放异彩呢?

一、激发兴趣,促进参与意识

(一)借助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首先指导学生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的字母;接着,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认真听教师发音,仔细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型;然后,带领学生练习发音;最后指导学生看图练读语境歌。

(二)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

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的许多插图采用“拟人化”手法描摹事物的情态。如春笋娃娃眯眼咧嘴地笑着,小松鼠一脸的疑惑……平添了几分童趣。因此,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借助插图,便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阅读。

二、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的插图有多幅、有单幅。单幅插图,不像多幅插图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截取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图意,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图画。由图入手,整体感知,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三、建立表象,提供理解支持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在感知基础上产生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语言特征是概念总是和事物的表象紧密结合,如“丰收”就是沉甸甸的谷穗、红扑扑的果实。因此,我们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帮助阅读,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

四、启发思维,展开想象感悟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奇思妙想,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7》中的“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出示“护堤”插图,让学生观察画了什么季节、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要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呢?这样,学生对这个成语的意思就了如指掌了。

插图的教学功能是多方面的,正确有效地使用好插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插图表象语文课堂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