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亲情教育的策略

2017-01-04许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许娜

[摘 要]亲情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的良好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的亲情元素、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等策略,有的放矢地渗透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对亲情的感知,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亲情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28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家长的过于溺爱,导致对亲情淡漠,不懂得感恩,缺乏孝心,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不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文本亲情元素,帮助学生感知亲情

由于亲情教育的缺失,亲情又非常抽象,现在很多孩子不懂亲情,不知道感恩。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有很多与亲情有关。教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亲情元素,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有机整合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亲情,对亲情形成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月光启蒙》一课时,教师通过分析课文,找出其“亲情”内容,重点是“儿子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的歉疚”。为了突显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知,教师通过一则感动很多人的公益广告《他忘记了一切,却从未忘记爱你》,营造出浓厚的亲情教育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重点展示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重点朗读感知“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她已经不知道我从哪儿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这段话,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通过文中的亲情元素,让学生对亲情产生了真实而独特的感知。

由此看来,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关亲情的教育环节,让学生感受亲情,形成对亲情的认知,了解亲情的日常表现,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感知亲情。

二、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理解亲情

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无法理解家长的做法,对亲情十分淡漠,不懂得珍惜亲情。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深入的讨论,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为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亲情,设计了小组讨论学习环节,并提出问题:文中的“园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让“我”念念不忘?这个“园子”中有什么?题目为什么叫“我和祖父的园子”?你认为文章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启发引导下,在与同伴讨论交流,感受到祖孙俩之间那种深厚的亲情。这样,学生对亲情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增强了对生活中亲情的感受能力。

由此看来,运应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增强知识和情感的信息传递,使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并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对亲情形成真实感知。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体验亲情

小学生理解亲情这种抽象的情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丰富的感性材料,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亲身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参与,体验真实的亲情,获得对亲情的感悟,学会珍惜可贵的亲情。

例如,在学习了《月光启蒙》之后,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设计了家庭作业:亲自动手为家人做一件事表达自己的爱,然后完成日记写作。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完成过程中,增进了与家人的情感。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对亲情产生了新的感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日记中,有的学生写为父母做了一次早餐,有的学生写为爸爸妈妈端水洗脚,有的写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通过亲身经历的详细描述,学生对亲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由此看来,通过精心的设计家庭作业,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亲情,教会学生关心家人、感恩家人,感受亲情的重要。

总之,亲情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高度重视亲情教育,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亲情教育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亲情,真实的感受亲情、体验亲情,学会珍惜亲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