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工匠精神 争当制造先锋 东旭集团:打造中国产业强国新典范

2017-01-04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49期
关键词:基板石墨玻璃

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正引领东旭成为中国产业强国路上的新典范。

2016年11月1日,旭友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下称“旭友电子”)正式落户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旭友电子为东旭光电(000413.SZ)子公司,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日两国在光电核心原材料偏光片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之一,这标志着长期受日韩垄断的高端显示材料——偏光片终于实现了国产化,也使得东旭从此拥有年产值达30亿元的偏光片产业。

偏光片是东旭又一次新的产业机遇,也是东旭“产业报国”路上的新辉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与受益者,东旭集团的产业故事从未停止,并继续精彩。

短短不到二十年,东旭集团从河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厂发展成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近二百家全资及控股公司的多产业大型集团公司,其产业涵盖光电显示、新能源、地产城镇化、金融投资等多个实业领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正引领东旭成为中国产业强国路上的新典范。

这家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秘诀是什么?它是如何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变革图新、迅速崛起的?

一片倔强的玻璃“解锁”民族产业

上世纪90时代初,东旭创始人李兆廷与李青夫妇敏锐察觉到彩电行业的发展机会。凭借多年的专业积累与技术钻研,李兆廷带领的团队很快就打开了玻壳市场,并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 CRT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3年,市场嗅觉敏锐的李兆廷再次凭多年的产业经验,直觉整个产业的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2004年,他做出了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的决定。

液晶玻璃基板是一个跨国公司寡头垄断的行业,技术壁垒强,投入资金大,一个赤手空拳的民营企业何以打破“铜墙铁壁”?

“外国人能干的事情,中国人一样能干成!”李兆廷一锤定音——先从装备做起,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

李兆廷带着技术团队经过反复研发与调试,倔强的东旭人硬是成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掌握了全套TFT-LCD液晶玻璃基板装备制造及产品生产工艺。

2010年5月,东旭集团在郑州旭飞建成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实现了玻璃基板真正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东旭的液晶玻璃基板薄型化水平已经达到0.3mm级,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东旭集团光电显示业务积极推进产业延伸,已拥有建成及在建产线近20条,包含5代、6代、8.5代,实现了玻璃基板全世代的覆盖,成为全球第四、中国最大的玻璃基板生产商。

作为平板显示产业上游核心原材料,正是由于东旭等企业掌握了玻璃基板生产工艺,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从而使得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不再完全受制于人,带动了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对于其光电产业的规划,基板只是东旭走出的第一步。目前,东旭更加专注于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整合与转型升级,不仅顺利启动了我国唯一在产的“浮法”工艺的高铝盖板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还先后投资了69.5亿元福州8.5代线项目、30亿元昆山彩色滤光片项目、20亿元无锡偏光片项目、16.8亿元泰州石墨烯项目,产业上下游纵向布局及横向联动不断深化。

随着平板显示产业上游核心原材料陆续国产化,东旭光电有望变成中国最具前瞻性的光电显示材料公司,为国家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解锁密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效应。

顺时针奔跑 再造下一个中国产业风向标

产业升级 运筹帷幄首次上市路

平板显示产业具有其独特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东旭又是靠什么将这样一个产业做到如此“风生水起”的呢?

成功掌握液晶玻璃基板全套生产技术只是东旭迈出了进入平板显示产业的第一步,如何解决产线建设资金、实现更快速的产品升级则一直困扰着的东旭。

事实上,刚刚起步不久,东旭就专门成立了融资部门,负责玻璃基板产线建设的融资工作。但如何让银行信任一家在起步中的民营企业是一个问题,即便是拿到银行的资金,间接融资成本又很高,如何降低成本呢?

“上市!”李兆廷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通过资本市场弯道超车,借助全中国投资者的力量一起做大做强民族光电产业。

2012年,东旭集团接手河北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宝石A(东旭光电前身),当时这家企业已连续亏损多年、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2013年东旭光电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募集50亿元,启动了第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建设,使得东旭光电旗下芜湖基地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第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基地,与5代线形成了国产玻璃基板产业集群雏形,带来东旭集团显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让当时参与东旭本次项目的投资者享受到超高的红利。

2015年初,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同业竞争问题,同时推进产业链纵向延伸,东旭光电增募不超过80亿元,用于第5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收购旗下两家托管公司旭飞光电和旭新光电100%股权。

2016年5月,公司募集金额不超过69.5亿元用于建设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玻璃基板生产线体系,优化玻璃基板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保持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

短短四年时间,曾经的“宝石A”不仅起死回生,还一跃成为福布斯排行榜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9月,公司总资产达393.42亿元,营业收入42.62亿元,市值近800亿元。在“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东旭光电与华为、大众、京东方、美的集团等知名企业一同被评为“金长城·年度卓越创新企业奖”。

如今,如何让上万名员工继续过上好日子,如何对得住信赖东旭多年的投资者,已经成为李兆廷经常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他多次强调,如果说,从CRT到平板显示的转型是东旭“忧患”下的“快人一步”,那接下来,东旭的强大就要靠“洞察”下的“抓住机遇”!踩点中国经济的步伐,不仅要成就一个“东旭光电”,还要复制无数个“东旭光电”!

“烯王”出世 善用强大产业整合拳

2016年7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参事、原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激动的宣布:“祝贺东旭光电在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进入石墨烯应用领域!”两个月后,徐老再次站在上海“烯王”产品上市会现场。这款由东旭研制的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代表着东旭在新材料领域的又一世界性突破。

作为目前世界唯一实现商业应用的石墨烯移动电源产品,“烯王”仅仅用时15分钟便充满4800Amh,充电时间仅为普通电池的1/24,未来能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各类动力电池领域,商业前景十分广阔。“烯王”上市预定当天,就接受了来自中外客户45175台的抢定量。

一个月后,在2016京津冀国际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谈上,东旭光电副总经理、石墨烯产业投资负责人王忠辉称,“石墨烯产业是东旭光电未来重点发展的新产业,公司将会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快对石墨烯产业的投资和产业化落地,除了‘烯王产品外,近期还将有具体合作项目落地。”

事实上,东旭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三年时间。三年间,东旭光电石墨烯团队洽谈走访了国内百余家石墨烯企业和技术研发顶级大学,以产业基金、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专家技术团队和产品资源。公司已经形成“碳源汇谷”和“旭碳新材”为代表的两大产业化平台,以“东旭华清”为代表的投资平台,发起成立多只石墨烯产业基金对优秀项目进行投资,形成了产业与资本“双引擎”布局,现在的东旭光电早已经成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和投资的领军企业。

2016年4月,东旭光电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CN2)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石墨烯技术研发以及石墨烯技术在光电、生物传感器等多个领域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并共同协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立石墨烯研究应用中心(GRACE)。

“烯王”出世,拉开了东旭石墨烯产业化的大幕,它更加坚定了东旭产融结合的发展路径。现在,东旭正在整合全球最强大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雄厚的产业运营实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石墨烯产业帝国。

怀抱“蓝天梦” 问鼎中国能源企业新高度

李兆廷有个“蓝天梦”,要做大东旭的新能源产业。

2009年,瞄准太阳能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李兆廷带领东旭杀进光伏发电产业,在光伏组件制造、电站项目开发、EPC、电站运营维护、融资等领域组建起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六年过去了,团队经验越来越丰富,项目做得越来越多,可是由于体量规模限制,东旭的新能源产业无法壮大。

看到京津冀日益严重的雾霾,李兆廷的“蓝天情结”愈加强烈。他坐不住了。

此时的东旭早已今非昔比。公司具有一支强大的“投-融-管”专业团队,这支团队由来自券商、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名专业人员组成,平均从业年限都在8年以上,对于上市平台的选取与运营具有丰富的经验。

“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成功再次临幸了有准备的东旭。在经历上一轮产能过剩的行业洗牌后,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上游光伏组件等原材料价格总体下降,光伏与农业、扶贫、环境的结合,使得一批重技术、懂运营的光伏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10月,东旭集团控股深圳地产上市公司——宝安地产(现更名东旭蓝天,000040.SZ),凭借多年积累的光伏产业运营经验,东旭快速整合宝安地产现有业务,将旗下光伏发电业务板块注入上市公司,形成地产与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主业格局。五个月后,东旭蓝天顺利完成17个电站、1.15GW的非公开募集资金项目。2016年7月,宝安地产正式更名为东旭蓝天。

东旭蓝天现有光伏电站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有序展开。截至2016年9月底,东旭蓝天已完成近3GW的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备案,其中近800MW的光伏电站已启动建设,包括赤峰、日照、广水、六安等地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电站已建设完成且并网发电。

东旭蓝天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248.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16.49%。数据证明,东旭已经跻身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第一梯队,李兆廷的“蓝天梦”注定会更加精彩。

圆满了“光电情”、“蓝天梦”,下一个,东旭又将走向何方呢?2016年11月,东旭集团再次给市场惊喜,控股上海亏损纺织企业嘉麟杰(002486.SZ)——做实体、做产业,而且做大做强!

金融为用 永做产业“护航兵”

“产融结合”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家产业为本的大型集团,在东旭集团几次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金融手段也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大金融产业,更好发挥“金融为用”的产业促进作用?东旭金融产业的未来是什么?成为了东旭的新课题。

2014年12月28日,东旭集团控股组建西藏金融租赁公司,这家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由民企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2015年6月30日,东旭集团投资设立的中大诚信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开业,这家公司率先为东旭集团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多元金融服务,这不仅能为东旭提供自身的融资便利、提高应收账款水平,还为东旭集团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截至目前,东旭集团金融产业已经涵盖财务公司、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金融租赁、商业保理等多项业务,业务遍及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西藏、宁夏等多个地区和城市。

谈及金融产业的未来,李兆廷认为,“追求高额金融利润永远无法长久,我们要学习世界五百强企业——GE。”在李兆廷看来,成立于1892年的百年老企GE(通用电气公司)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GE金融业务,坚实的资产管理能力和独特的财务分析、产业风险评估与管理,更值得全球企业学习。

东旭立足产业运营,积累多年产业金融的运营经验。因此,未来,东旭的金融产业将致力于与产业合作伙伴共享东旭二十年的产融结合的经验,帮助和支持像东旭一样有产业发展梦想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创新型的资金解决方案。最终核心的目标是与合作伙伴共享产业金融利润,实现双方的共赢多赢,促进整个产业的生态繁荣。

当今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新旧产业动力更替,势必会催生更多全新的变革力量,只要抓住产业转型带来的成长契机就会脱颖而出。以东旭集团为代表的产融结合的优秀样本企业,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实体经济的整体活力,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现,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

结束语

成立二十年来,东旭就如逐日的少年,从未停下奔跑的脚步,现在的东旭成就了产业,成就了民族,也成就了无数的东旭人。

2016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在经历38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东旭集团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产业经济“升级换挡”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优秀典范。东旭秉承“大国工匠”的制造业精神,拥有踏实稳健、立足产业、共谋发展的企业大格局,这才让它的产业报国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我们深信,伴随着东旭的不断成长和实践,势必成就更广阔的事业天地,屹立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潮头。

猜你喜欢

基板石墨玻璃
橡皮为什么能擦铅笔字?
Mini LED背板PCB遭淘汰,玻璃上位?
基板玻璃:迎来黄金发展期
首片自主研发8.5代TFT-LCD玻璃基板下线
折叠是怎么做到的
石墨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石墨烯理疗U型枕
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