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下的王
2017-01-04黄立志
黄立志
2016年10月13日下午3时,泰国国王普密蓬因病逝世。王室宣布这一消息后,举国民众无不悲恸难过。国王去世两周后,民众依然顶着大雨,跪拜在首都曼谷街头,声泪俱下地表达对国王的哀思之情。
在泰国,无论是公共活动、剧场演出或集会,活动开始前,民众会自发为王室唱颂歌;国王的生日是泰国的父亲节,国王的登基日是泰国的法定假日;由国王亲自参与的御耕仪式、卡辛仪式、佛诞节仪式,在泰国人民心目中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喜欢国王、尊敬国王、爱戴国王,已然成为泰国的民风。
与世界政治权力数百年来不断向下移动的趋势不同,在位70年、88岁高龄的泰国国王何以在民众间聚集起如此高的人气和爱戴之情?王室、君主立宪、民主三者又如何在泰国嫁接起彼此适应的桥梁?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被称为“民主制度下的王”的泰国国王普密蓬如何在这个被称为“微笑国度”的国家既保持了王室的尊严与角色,又推动着泰国民主制向前迈进?泰国王朝的变迁史、政治参与力量的多元演化以及普密蓬国王的个人魅力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从王朝到君主立宪
1238年,泰族部落首领膺它沙罗铁建立第一个独立政权——素可泰王朝,从那以后几百年,阿瑜陀耶(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相继在泰国历史中浮沉。现在的曼谷王朝(又称却克里王朝)始于1782年,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正是曼谷王朝第九位国王,称拉玛九世,中文名郑固。
早在20世纪初,现代化之风便开始吹入泰国。当时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的改革曾使得王室与君主专制得到短暂的中兴。随着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要求泰国实现民主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危机与潜在涌动的革命浪潮,在位的拉玛七世选择了妥协。随后,民党精英在与王室、贵族的抗争与拉锯中颁布1932年临时宪法,民主选举政体被引入泰国,与君主权力一道,成为泰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1932年,以民党为首的民主革命,开始了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由于革命是王室与民主精英妥协的产物,革命后,许多现实的政治问题浮出水面。缺乏执政经验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民党与旧官僚精英、保守势力在社会经济改革等议题上的分歧不断激化。1933年相继发生两起军事政变,以披汶为首的中下层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玛努政府,王室波翁拉德亲王成立“救国委员会”掀起“波翁拉德之乱”。早期的泰国君主立宪制充满暴力与抗争。
2006年6月12日,25个君主制国家的国王或王室代表在曼谷聚会,共同祝贺泰国国王普密蓬登基60周年
为了寻求“合法性”,政府军与叛军都高举“忠于国王”的旗号。然而拉玛七世不选边支持的方针变相地使得斗争越发升级,王室的威严与声望在冲突中大打折扣。20世纪30年代的泰国政治是王室力量不断衰退、民党文官派力量得到锻炼与成长的时代。因为政见不一,拉玛七世随后退位,拉玛八世即位。1946年,拉玛八世在王宫意外遇刺身亡,当时尚在瑞士洛桑求学的普密蓬即位。由于普密蓬国王的个人声望以及在泰国多次政变中日渐累积的政治资本,泰国王室逐渐成为泰国民主制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
国王与民主:从象征到实质影响
事实上,在普密蓬国王之前的泰国王室仅仅是泰国现代民主发展过程中各方力量妥协的产物。王室虽然在政治上拥有合法性,成为牵制泰国军事政变的“心理制约力量”,却难以摆脱泰国国王作为宪政体制附属者的形象。宪法明确规定“泰国王族不得担任议会或国务会议的任何职务”,泰国国王的权力必须经由国会、政府及法院行使。泰国王室实质上已经成为泰国政治的一枚橡皮图章。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30日,泰国曼谷,停放已故泰国国王普密蓬灵柩的厅堂首次向民众开放,数以万计的泰国人民涌入曼谷大皇宫悼念
然而,1957年,二度执政的銮·披汶政府被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沙立·他那叻发动的政变推翻。这一军事政变开启了沙立的独裁统治时期。为了维护稳定与统治合法性,沙立摒弃以“民族主义”作为构建领袖权威的传统路径,转而希望建立“民族-宗教-国王”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通过沙立所倡导的这一“泰式民主”—— 一种不同于西方外来制度而更适合泰国的民主体制,在泰国王室实现了复兴,并对泰国民主体制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1957~1973年,泰国政治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期间,沙立政府与王室的政治配合与协调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沙立给予泰国王室前所未有的礼遇,如恢复跪拜制度,将普密蓬国王的新年致辞作为官方的正式发言并惯例化,让国王一定程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出访各国,等等。通过这些举措,泰国王室从“临朝而不理政”的虚位元首转而成为具有实际政治影响力的角色。1973年沙立去逝时,泰国王室准予其使用御用五叠御顶,可见其与王室关系之密切。
1973年和1992年两起政治事件中,王室的调停使得普密蓬国王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望,王室成为民众心目中民主力量的推动者。
2012年4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曼谷会见泰国国王御代表诗琳通公主
由于沙立的继任者他侬坚持独裁统治,对民众中不断发酵的民主思潮不管不顾,1973年10月8日,法政大学的学生罢课,参与“争取宪政运动”,以示抗议。他侬政府对参与示威与集会的学生采取残酷镇压的举措。10月13日,民众反抗情绪愈演愈烈,40万人参与到示威游行中。10月14日,普密蓬国王在王宫召见学生领袖。随后,他侬政府宣布辞职,国王任命法政大学校长讪耶担任临时总理。讪耶在政治立场上属于坚定的保皇派,由此,王室与保皇派通过对“10·14事件”的参与分享了国家权力,也成功地在民众心中累积了支持民主的政治形象与资本。
1991年,陆军参谋长素金达与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顺通·空颂蓬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差猜政府,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1992年5月,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的城市中产阶级走上街头,掀起反素金达政府的大规模民主运动,示威者一度增长至20万人。5月18日,素金达下令逮捕反对派领袖查隆,并宣布曼谷进入紧急状态,禁止10人以上的集会。从5月17日至5月20日,在示威活动中,至少40人死亡、600人受伤、3000人被捕,史称“五月流血事件”。面对军方与新兴政治力量的明确交锋,普密蓬国王镇定自若地参与调停,他在王宫召见素金达与查隆。当地电视台转播了素金达与查隆双双跪拜在国王面前接受训诲的画面。随后,素金达辞去总理职务,宣布修订宪法,并增补有关民主选举的条款。普密蓬国王对这次危机事件的调停,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泰国民主守护者以及对泰国政治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灵魂人物”的形象,泰国王室成为化解泰国宪政危机的“无形之手”。
21世纪的泰国政治仍然在“军事政变”与“还权于民主政府”间徘徊与循环,但不论是他信政府所说的“没有人能让我下台,只要泰国国王一句话,我就立即辞职”,还是新兴资本力量、城市中产阶级、王室-贵族力量、军方保守力量等轮番登上泰国政治舞台,对泰国王室的尊重已经成为泰国政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精神力量。
在泰国,四处都可见到国王和王后的照片
从泰国1932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起,历经起伏,在泰国波诡云谲的逾20次政变中,泰国王室及国王普密蓬本人不断累积起政治资本及作为政治发展正面力量的民主形象,一步步实现从“民主体制的附属物”到“民主体制的影响者及幕后操控者”的转变,在“国王与民主”这两个看似不兼容的身份间搭起了桥梁,实际上演绎了一部“泰式民主史”。
魅力型国王
如果认为泰国王室及普密蓬国王本人备受民众尊重的原因,仅仅来自于泰国政治变迁中王室不断适应民主的角色定位,以及泰国宪法赋予国王最后裁议权的法理性权威,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泰国国王普密蓬本人还拥有另一种力量——个人魅力。
在接掌王位前,普密蓬国王本人曾是工程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哥哥的意外去逝,普密蓬国王需要接替王位,因而他将专业转为社会学,系统地修习了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为即位做准备。1950年学成归国正式加冕时,普密蓬国王本人已经懂得英、法等7门语言,精通音律与运动,多才多艺,备受尊重。与世界音乐大师莱诺·汉普顿合作结束后,对方称普密蓬国王为“全世界最酷的国王”。
即位后,普密蓬国王依旧勤勉,体恤民情。泰国作为传统农业国,精进农业技术十分重要,因而,普密蓬国王在王室内设立奶牛场、农业示范基地等,花费资金研发农业技术。由他所发明的一套水利灌溉系统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密蓬人工降雨法,为许多欧洲国家所采用,并获得专利。人们时常看见普密蓬国王拎着文件夹行走在田间地头。基于普密蓬国王在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授予他全球第一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终生成就奖”。
在外交方面,普密蓬国王也一直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王后诗丽吉曾代表国王访华,受到中方热情接待;他的女儿、王储诗琳通公主自幼学习中文,身体力行地推行中泰友好事业,迄今,诗琳通公主已经访华近40次,出版10余部访华游记,为推动中泰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泰王幼女朱拉蓬公主也多次出席轮流在两国举办的“中泰一家亲”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说,不仅是泰国政治时势的变迁与历史的偶合,也正是由于普密蓬国王本人身体力行、身正令行的榜样作用,泰国王室及普密蓬国王本人在泰国政治中的影响才如此显著与不可磨灭。普密蓬国王80岁生辰时,民众曾热烈地希望尊称其为“普密蓬大帝”。
泰国王储哇集拉隆功
普密蓬国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将继承王位。泰国政治没有发生像先前预言家所说的因为王位而发生的政治动荡。至今,普密蓬国王在泰国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少有人可比肩。普密蓬国王去逝之后,泰国王室将在泰国各色政治力量的崛起与角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继续作为民主的推动力量,真正形成一个稳固的“国王与民主共存共适的泰式民主”政治文化,还是会遭遇来自各方政治力量的挑战,值得人们观察与深思。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