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排球底蕴在此
2017-01-04汪大昭
汪大昭
从建设者到老球迷
认识杨震,是在北京光彩体育馆北看台上。那是中国女排联赛北京汽车队主场迎战上海队的比赛。杨震和一群老伙伴提前一个多钟头就来到体育馆,开始“武装”起来。他们有统一的服装、红色围巾和简单的道具,更有统一的助威口号和动作。
杨震跟光彩体育馆有着特殊的缘分。二十多年前,杨震是南郊木材厂的工人,后来调到业务部门。为筹办1990年亚运会,北京大规模兴建体育场馆,考虑到南城的体育场馆不足,规划中就包括现在的光彩体育馆。杨震和工友们亲手为光彩馆看台制作安装座椅,成为亚运会场馆建设者。亚运会期间,大家受邀到现场观看了两场比赛。杨震回忆说:“当时安排的项目是击剑,可那东西我们不大看得懂,也不熟悉规则,一剑刺过去,胜负只在毫厘之间,看不清楚,也就没多大兴趣。1996年,排球联赛改革,实行主客场,我们有机会现场为主队加油了。”
杨震是个地道的球迷,最爱三大球,国安足球、首钢篮球和北汽排球都是必看。他不辞辛苦,从南城穿过北京城区,到北四环的奥体中心去看北控足球的中甲联赛。球迷的态度往往与球队成绩起伏相关,但杨震赞成北京球迷“胜也爱你,败也爱你”的理念,“我们这群老球迷看球,不在意输赢,就是图个乐”。话虽如此,但对主队的表现,他们还是非常在意的。杨震絮絮叨叨地数说北京这几支球队实力上的差距,都是大型国企的背景,在市场竞争中难敌对手,但到了场上只有拼起来,才能给球迷带来欢欣。“我们都这把岁数了,没事来看看球,能给生活增添乐趣,犯不着为输赢那么计较”,杨震的话得到身边几位大爷大妈的认同。
一起来看球的老球迷本不相识,都是在球场上结交的,看过一场,相约下次还来。久而久之,熟了。身边还有几位相伴的年轻人,其实也都不怎么年轻,或许是家人不放心,特来照顾。杨震说,自己有过一次脑梗,确实要小心了。话音未落,他又高声喊了起来,原来是北汽女排队员进场开始热身。杨震说,特别想跟两个外援一块照张相。想来,他一定有不少类似的纪念照。一位大妈提醒说:“人家现在哪有空跟你照相,怎么也要等打完比赛再说。”杨震想了想:“可也是啊!”
比赛开始后,北汽女排打得不顺,大比分1比2落后。杨震和那群老球迷不停地挥动手中的道具,吹吹打打。直到北汽女排翻身,拿下决胜局,他们又商量着一定要来为进入八强的主队加油。
气排球成终身体育
初识杜伟芳是在10年前,她正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里参加全国老年气排球赛。杜伟芳或许是另类球迷,老太太对竞技排球有自己的看法,更热衷于气排球。她看球,更喜欢自己动手打球。如今年近八十,最大的兴趣在于张罗,打着玩也行,办比赛更好,自掏腰包参赛办赛已不是一回两回了。
说起气排球,那是中国体育一大发明,土生土长。1984年,一群离退休的铁路职工用气球仿照排球运动的方式隔网对打,故名气排球。几年后,气排球被拿到呼和浩特铁路局老年运动会上演示,得到中国老年人体协和火车头体协支持,开始制订规则、培训裁判、筹办比赛,在铁路系统推广。1995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观看了铁道科学院气排球活动,说:“气排球很好,既适合老年人,也适合中年和青少年。”随后,经国家专利局批准的老火车头牌气排球在上海研制生产,球体由6片塑胶粘合,黄色,个头比5号足球还大,重量只有普通排球的一半左右。气排球场地12×6米,男子网高2米、女子1米80,每方上场5人。
显然,这比人们见惯的排球易于掌握。技术越是简单,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气排球很快流传开来。1996年,高级工程师杜伟芳和高级经济师王世昶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退休。两人从在北京铁道学院读书到长期在铁路基层和管理部门工作,此时又一起迷上了气排球。北京丰台一带是气排球流行之地,老夫妇和同伴们在这里寻得自己健身和快乐的方式。长期伏案工作,杜伟芳患有严重的颈椎病。老两口参加气排球活动后,自觉颈部、手部、头脑、腰腿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一场比赛下来,欢笑不尽,广交朋友。每天一大早,老两口骑车到铁道部机关后院宿舍区去打球,渐渐地,颈椎的病痛竟消失了。
大家动手在丰台体育中心布满乱石杂草的空地上平整出一块排球场,挂起“老年气排球训练基地”的牌子,吸引了周边的行人驻足观看,一些居民陆续加入行列,中青年、个体户也来打一阵子再赶去上班,气排球由此走向社会。
上了年纪的人对体育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固执。如今的丰台,那群打气排球的老人风雨无阻,从素不相识到不见不散。他们年轻时大都没怎么打过排球,老了,却因气排球活动跟当年排球场上的名宿走到了一起。与那些对胜负特别在意的年轻球迷不同,杜伟芳、王世昶和伙伴们活跃在排球场上,享受着气排球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进而将气排球称为健身排球,还创编了气排球题材的歌曲和诗文。气排球有了协会和俱乐部等机构,有了全国性比赛,其乐融融。
北京是具有三大球传统的大都市,北京排球曾经培养出郎平等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这里既有北汽集团投资组建的高水平排球俱乐部,又有很多爱看球、爱打球的男女老少,共同营造着属于首都的排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