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苏省各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2017-01-04杨向飞李科心何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竞争力江苏省指标体系

杨向飞,李科心,何佳

(1.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北唐山063000;2.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山06300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苏省各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杨向飞1,李科心2,何佳1

(1.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北唐山063000;2.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山063000)

通过建立江苏省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一般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的同时,结合江苏省综合发展的自身情况,构建了本文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城市社会建设两个大的公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地域性,即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域综合竞争力呈现递减趋势。最后文章给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江苏省

“城市竞争力”这一概念,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有[1]:一是借用国家竞争力的定义把其用到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上;二是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间接地分析城市竞争力。在国内,则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和分析。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大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江苏省也是典型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如何客观、正确、定量地反映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找出城市间的发展差异,认清城市间的优势和不足,对政策制定和区域内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江苏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各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因子分析方法

1.1.1 理论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2](Factor Analysis)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因子。

数学模型如下:

F1,F2,∧,Fm称为公共因子,是不可观测的变量,α11,α12,∧,αpm称为因子载荷。ε1,ε2,∧,εm是特殊因子,是不能被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并且满足cov(F,ε)=0,F,ε不相关。

Sj是所有的Fj(j=1,∧,m)对Xi的方差贡献和,用于衡量Fj的相对重要性。

由于因子载荷矩阵是不唯一的,应该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因子载荷阵的结构简化,使载荷矩阵每列或行的元素平方值向0和1两极分化。然后,进行因子得分的计算。

1.1.2 因子分析综合发展水平的优势

全面性。因子分析不限制指标的个数。因子分析的降维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多指标评价的要求。选择m(m<p)个因子后,仍能保留85%以上的原始数据信息。因此这一方法评价综合竞争力比较全面,可以克服片面追求个别指标而忽略全面发展指标的倾向[1]。

可加性。在综合评价竞争力水平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量纲往往不同,变量不能直接综合,因子分析法避免了此现象的发生。在计算过程中,因子分析法把各个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同时消除了原始数据级上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即可加性。

客观性。在确定综合因子的权重时,克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缺陷,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

简单性。SPSS、SAS等计算机软件的推广和使用,使得因子分析在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3]。

1.2 指标选择

1.2.1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本文结合江苏省自身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发展情况,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指标的筛选[4,5]。

客观性原则。评价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避免个人主观好恶的影响,确保把握住江苏省各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系统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完备的整体,以便全面、准确地反映江苏省各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有效性原则。即剔除无关或无效信息,把握住影响综合竞争力的有效元素。

数据可得性原则。在指标的选择的过程中,有些指标虽然很有意义,但实际无法获取,只能用类似指标替代或用多个子指标反映,不能直接纳入指标体系中去。

1.2.2 指标体系的设置

依据上述原则,以江苏省13个城市为样本,选取了12项指标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6]来反映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7),指标如下: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路里程(公里)、邮电业务总量(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万元)、卫生机构数(个)。

2 因子分析的数据结果

2.1 计算方法和结果

2.1.1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采用标准化处理方法,公式如下:

2.1.2 公因子载荷矩阵的求取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进行VARIMAX旋转后,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12个指标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反映的信息有很大的重叠。

对指标进行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前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7.00%,因此可以用前两个公因子的变化代表整个样本的相关变量的变化。因子提取的特征值表明,第一个因子描述了原来变量总方差12中的8.697,后面因子描述的方差依次减少。结果见表1。

2.1.3 公因子的确定

采用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第1公因子包含的指标有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卫生机构数,为经济规模因子,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第2公因子包含的指标有从业人员、公路里程,反映城市社会建设方面的水平。

2.2 公因子权重和因子值的计算

由以上分析的结果得到旋转后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7]。用公因子权重计算公式:

3 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和排序

由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江苏省地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见表4。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徐州市为正,其余城市均为负。需要说明的是有许多城市综合得分为负值,但并不是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为负值,这里的正负仅表示该城市与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

表1 江苏省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提取结果

表2 江苏省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3 江苏省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因子旋转后权重表

表4 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

4 结论

江苏省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综合得分前五名的几个城市: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均为苏南城市。对于苏南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使其综合发展处于江苏省前列,这不足为奇。盐城、扬州、泰州等城市的综合得分非常接近,这些城市多为苏中城市。苏北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则要稍低些。

苏南的南京、无锡和常州三个城市的社会建设方面得分为负,建议加强社会方面的建设。苏中地区与苏南地区科技竞争力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对于苏北地区,一方面要增加经济投入加强城市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应增强科技意识,培养高科技人才。总之,江苏省各城市应对自身综合竞争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

[1]Douglas,Larissa Muller,2000,Urban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y urban region:the road forward,Presented at the World Bank Course“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in Washington D.C.on March 29,2000:1-47.

[2]米国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35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J].甘肃农业,2006(6):35-36.

[3]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91-310.

[4]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91-310.

[5]耿云江,李倩.因子分析模型在评价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08,35(2):162-165.

[6]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李海涛.石家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2003:291-310.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YANG Xiang-fei et al
(Tangshan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Hebei Tangshan 063000,China)

In this paper,an appraisal index system and an appraisal model are set up in order to evaluate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To set up an appraisal index system,the paper considers the special condi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esides obeying the general rules of setting up an index system.In terms of evaluation methodology,factorial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aluation indexes.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wo common factors a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They are the level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s of urban construction;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13 cities presents significant regional variationsinJiangsuProvince.Urban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nesses for the South of Jiangsu,the middle and the north of Jiangsu decrease successively gradually.At last some useful proposals to develop the city are given.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Factorial analysis; Jiangsu Province

F127

B

杨向飞(1982-),女,汉族,河北迁安人,管理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评价。

(2016-09-11收稿刘晓佳编辑)

1003-7853(2016)05-0001-03

猜你喜欢

竞争力江苏省指标体系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