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2017-01-04
唐登杰出席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10月29日至30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唐登杰在重庆出席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唐登杰还会见了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斯巴斯基,就推动中俄核领域合作交换意见。
中国北斗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测试及入网验证,并适时对外开展服务。”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我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目前,前两步已实现,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彭士禄、黄旭华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
10月25日,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彭士禄院士和黄旭华院士。唐志共等50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彭士禄是著名核动力专家,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核电站建造、自主设计和创新的领军人物;黄旭华是核潜艇总体设计专家,为我国核潜艇的创建升级、跨越发展和探索赶超做出重大贡献。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23年来共遴选奖励1250人。
黑龙江省颁布首个面向卫星应用领域的专项行动计划
近日,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牵头,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主笔编制的《黑龙江省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经黑龙江省政府同意正式颁布。这是黑龙江省制定的首个面向卫星应用领域的专项行动计划。此次发布的专项行动计划以构建“创新驱动、需求拉动、基础支撑、服务保障”生态圈体系为总体目标,以“企业/团队+项目+用户”为产业发展模式,以打造卫星应用企业、培育创业团队、建设行业应用示范与重点项目等手段,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卫星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带动100亿元产业链规模。《计划》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做强产业发展主体、推动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建设标准化及规范化体系等四项基本内容,合理划分政府、市场、技术创新团队责权,明晰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应用三方面总计18个创新团队的支持重点,逐年设定产业发展目标。
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运营服务正式启动
10月31日,2017光谷航天激光技术产业国际论坛上,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运营服务正式启动。至此,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项目一期建设完毕,标志着武汉市正式进入量子通信时代,成为我国量子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运营服务项目由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下属武汉航天三江量子通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由武汉三江航天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航天高投光电子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共同组建,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国家信息安全领域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产业”八个领域中量子通信板块的牵头和核心单位,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量子通信产品研制、量子通信网络集成、量子通信系统运维、信息安全及服务。
中俄签署卫星导航系统监测评估联合服务声明
近日,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成功举行。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签署了关于开展卫星导航系统监测评估联合服务的声明。未来双方将持续开展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监测评估合作,向全球北斗、格洛纳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据悉,中俄卫星导航监测评估服务平台目前已率先完成了建设任务并提供试运行服务,为中俄卫星导航的深入合作起到了表率作用。据了解,此平台是中俄双方共同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交换与发布,让全球用户了解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服务性能信息。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开展了首次“一带一路”北斗与格洛纳斯联合观测试验,为两系统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中船自主研发设计“海洋地质八号”试航成功
近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综合物探调查船“海洋地质八号”顺利完成试航,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技术要求。“海洋地质八号”是国内第一艘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物探调查船。该船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双导管可调螺距桨和全船双壳体设计,配备6根地震电缆,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至8缆。“海洋地质八号”在实际试航过程中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均一次成功,仅用5天时间即圆满完成了所有预定试验项目。
“海洋地质八号”将对推进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计划的落实,将为实施基础地质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海岸带综合调查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全球首款大型货运无人机成功首飞
10月26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朗星无人机公司作为总体单位,联合航空工业618所、中电54所、航天773所、西工大等单位研发的大型货运无人机AT200完成首飞,标志着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的诞生。整个飞行过程持续26分钟,全程飞机状态稳定,航迹跟踪精确,达到设计要求。
AT200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飞控系统和指挥系统,在指控中心即可实现飞机的“一键自主起降”,还可同时控制多架无人机。飞行期间只需监控无人机的状态,必要时由无人机飞控手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改变飞行状态,极大地降低了货运成本和无人机操作难度。该款无人机具有货运载荷大、续航时间长、起降能力惊人等独特的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