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鉴赏五步读诗法
2017-01-03鲁卫东
鲁卫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68-02
作为高考备考的试题,诗歌鉴赏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试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高三老师和考生都非常头疼的事情。下面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在诗歌鉴赏类题目的答题过程中,读懂诗歌是答题的基础,合理的答题方法是得高分的保证。将读诗法和答题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有效解决诗歌鉴赏这一问题。总结多年的诗歌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了五步读诗法。
五步读诗法就是读懂诗歌的方法,具体讲就是:
一读标题。一首诗歌的标题,是对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从标题中我们就能捕捉到关于诗歌题材、感情、事件、时间、人物等许多信息,帮助我们来分析诗歌。
如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我们可以根据题目判断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人物是鲍浩然,去的地方是山水秀美的浙东,主要抒发了作者送别的感情。再如王珪的《金陵怀古》题材是怀古诗,地点是金陵,抒发的是怀古伤今之情。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的把握这首诗歌。
二读作者:读作者目的就是我们要做到知人论世。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一卷考的是陆游的《鹊桥仙》。我们读到陆游,马上就要想到陆游的生平事迹: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壮志难酬,逼迫退居家乡。这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
三读注解:我们要明白,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注解,对我们理解诗歌和答题有非常大的帮助。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一卷考的是陆游的《鹊桥仙》。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注解共有三处,第①②处注解“华灯纵博”的“博”和“占断苹洲烟雨”中的“占断”和“频洲烟雨”的含义,帮助理解诗词内容;第③处注释了玄宗以镜湖诏赐贺知章的典故,帮助考生把握诗歌主题,表达的就是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四读题干:高考诗歌鉴赏有两个题目,我们读题干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一些题干也是诗歌主题的暗示,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如2010年的四川卷中
减字木兰花
[清]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表,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题干是“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通过题目我们已经明白了这首词所表达的就是伤感之情。我们就在词中寻找伤感的诗句: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及表达了自然界中“风和日”对百花的摧残,也暗示了社会上“风和日” 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五品诗词:“品词语”分三步走——一找诗眼,二找意象,三找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惆怅和悲愤。“空”字准确地点明本诗的主旨,集中体现作者的感情。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通过意象我们可以直接分析作者的感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之所以堪为愁苦,就在于作者密集选用了暗含游子思乡感情的“大雁”;暗含生命沧桑的残损“黄花”;暗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
一些表达感情的词语,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关键词,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以上五个步骤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目的是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提取诗歌的主要信息,抓住关键,看清问题,准确作答。总而言之:看题目,明题材;读作者,知背景;视注解,解难点;审问题,掌方向;品诗词,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