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设计
2017-01-03李晓娟
李晓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7-02
一、导入
1.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试理解成语的引申义。
蝉不知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比喻是非颠倒,真假混淆。
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寒蝉凄切:在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在算计自己。
蝉,昆虫名,俗称知了,栖息于树上,像蟋蟀一样会鸣叫。
2.多媒体播放蝉的成长过程
一个小生命,在地下生活了17个年头才能换来一个属于自己的夏天,生命虽短暂,但 它极力绽放,一个卑微的小昆虫,却给无数人带来深深的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近给了她无限启迪的小生命,一起去感悟大智慧。
二、读蝉
1.自读课文,说说你读到的蝉是怎样的。
(设计目的: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自读的过程中学会体会并总结出自己的感受,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2.谈谈你还对蝉有哪些了解?你喜不喜欢蝉,为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自学,能加深自己对蝉的印象,根据作者的描述把握作者对蝉的情感变化,为下文感悟蝉的生命意义做铺垫。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默读、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三、知蝉
1.作者开始为什么说“窗外的蝉,更是知知不休了,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更”字应重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确作者开始时对蝉的态度,为下来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奠定基础,也好与下文作者的态度变化进行对比。)
(设计目的: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章的主要情感,所以能结合前后文正确理解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很重要。通过后文的学习也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更具体的明白“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你觉得蝉烦吗?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并确定自己的情感方向,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情感体验分析“烦”与“不烦”,只要能合理解释其原因即可,答案不确定。)
3.作者知蝉的不易后,又做何反应?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说说作者对蝉的情感变化过程。
(“它那么小,却那么响亮,竟响彻一个夏天”“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两句,一个“竟”表现出作者的惊讶,“宽恕”一词,使作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目的:通过阅读能找到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准确把握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四、悟蝉
1.通过蝉的一生,作者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哪管是九十年,还是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重读“好好地”)一句是全文的文眼,也是作者通过蝉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生1:《蝉》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论生命多卑微,都活的不易,所以更应该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着。
生2:《蝉》的生存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适合自己生存的条件,但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学会面对,把握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精彩。
生3:《蝉》的精神告诉我们:生命短暂,我们来不及抱怨,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学会积极乐观,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
……
(设计目的:学生能根据作者对蝉的情感变化,感悟蝉的生命意义,从而获得有益启示:作为人,更应该向蝉学习,好好地活过。)
2.如何理解“好好地活”?对待自然万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与其他动物应如何和谐共处?
“好好地活”可以是爱惜生命,也可以是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学生的理解角度可以是不同的。对待自然中的生命,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设计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和珍爱生命,无论是人或其他动物,都有权力获得生存的权利并善待它。)
3.作者一开始对蝉是“很烦”,而最后又对蝉持“宽恕”、赞扬的态度,这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前后情感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情感。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更清楚地理解“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好处,也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写法,为文章增添色彩。)
4.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用意。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明白,身边的小事物往往蕴含着大智慧。)
五、作业
学习了本文,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卑微的小生命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试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目的:学习本文后也能注意到生活中的小事物,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要求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六、板书
对蝉的态度 大智慧(人生哲理)
烦 “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
↓ 多么 渺小我们都应该
惊 “它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积极地面对生活,
↓ 珍爱生命。
恕 “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