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美人生从这里起步

2017-01-03高秋香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京剧艺术学校

高秋香

这是50年前最初的起步。1965年,一粒种子栽下。镇江城东,红星大队的一间大队用房里,一个单班复式教学的小学耕读班成立了。

50年来,教址三迁,从一间教室变成四间教室,终至东晋古城遗址“晋陵城”侧,新建校园;50年来,从一位民办教师呕心沥血,到公办教师增派,如今教职工队伍近百;50年来,从耕读班成长为红星小学,至润州实验小学,终成今日之京口实小。

这是50年后又一次起步。历史汇成年轮,年轮凝聚精神。融入血脉的“和美”校训已然清晰,召唤梦想的和美人生再次起航。

一、 行于和而达于美

远在20世纪60年代,解决农村初等教育盲区是中国乡村首要的文化任务。红星大队的耕读班上,曾经的民办教师走进唯一的教室,面对的是从田边地头走来的社员,施教的是有大有小的学生。复式教学,他必须做到井然有序,和而不同。

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镇江城的东面,曾经的农村建起了大片城市居民小区,耕读班也已成长为红星小学。这时候的老师们,面对的是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娃,同在一所学校求知进学,尊重差异,他们必须做到齐学并进,和而不同。

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教育体制改革正当其时,红星小学发展为润州实小。时任校领导们,面对的是民办、公办教师齐聚,老学校理念犹存,新师范教风初起。兼容并蓄,他们必须做到优教乐群,和而不同。

于是,一路走来,虽然并未正式提起,因为不同而求和,却又因和而存不同,实践中,和的精神、和的理念,包括做和和美美一家人的愿望,就这么成为所有实小人一种朴实的工作愿望、生活愿景,在一年年时间流逝,在一代代教师接力中,生根、萌芽、生长、壮大。

于是,践行于和,终达于美。在这所小学校的一步步成长中,历史的轨迹上,和与美慢慢浮现。

(一)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校,美在白墙黛瓦、红窗绿廊

20世纪60年代,学校迁址新建;80年代,校舍改建;至2012年,学校校安工程全面竣工。这已不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校园,而是融入各类文化因子,蕴含丰厚教育意义的一道风景。

走进校园,白墙黛瓦,红窗绿廊,环境优美,“一廊、二馆,三场”,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通往教学区的主走廊是“一廊”,是学生们展示才艺的天堂。学生参加名段表演获奖剧照、丰富多彩的书画、剪纸、小制作……一幅幅作品闪耀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幅幅图片勾起了学生记忆深处洋溢的快乐体验!东楼梯读书墙,中楼梯习惯墙,西楼梯科技墙,清新淡雅的手绘画和句句警示自勉的名言名句,时时净化学生的心灵。

京剧馆和艺体馆是“二馆”。“唱演品做校园展技,生旦净丑人才辈出”,京剧馆内古色古香,小型舞台设计别致,现代化电子触摸屏可以了解京剧相关知识。这里可以容纳百号人,是学校开展京剧特色活动、展示孩子才艺的重要场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撒满孩子们与教练辛勤的汗水的艺术体操馆,面积达五百平方米,是一个可以承办省比赛的标准场馆。在这里,学校的孩子们以坚强的意志在艺术体操的路上一路拼搏,一路前行。

文化广场、运动广场和休闲广场是“三场”。文化广场中,一面大鼓有“和美”校训,四面小鼓是“求真、向善、修能、尽美”和美娃娃形象。运动广场上,标着数字的砖块下面珍藏着历届毕业学生的留言。休闲广场内,三棵杨树象征友谊、文明的传递,代表进取、乐观、合作的精神。在这里,或对话、辩论、演讲、联欢或安置棋社,布置书画,摆放琴凳,栽花养鱼。

(二)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人,美在凝心聚力、强师铸魂

在学校,能影响发展的灵魂就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海纳百川是教师队伍发展轨迹,兼容并蓄是学校管理日常主张。这是历史的必然,亦是理念的彰显。

兼容并蓄因为和而不同。卷入式管理让不同的教师共同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所长,为达成共同的价值目标努力,正所谓倾听不同以求大同。分层发展打造教师成长模式。网上读书PK、读书沙龙会滋养教师灵魂定神,青蓝工程、希望工程、名师工程引导教师发展方向,“6+1”培养推动教师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还有“走十进百”开放式教师培训,名校参观,留下一个个学习反思的身影;专家讲学,零距离的名师接触一次次开阔教师们的视野。

个性成长源于和而不同。教师的课堂实践,有和美课堂校本化模式建构研讨论坛,自己有思辨,专家有引导。教师课前备课,是教研组级“资源化+个性化”模式,共创、共研、共进,却形成个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于是,平凡的每一节课,都如鲜花般烂漫,大家不同,自成风景。

如今,以“爱心、阳光、书香、智慧”为主要特征的和美教师团队已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脊梁。学校师德师风测评满意率95%;受到校、区、市以上表彰优秀教师的占90%。教师每学年度精读16本书,教师论文发表获奖层次、篇数连连攀升;教师立项课题和研究专题占100%;本科学历提升至75%;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提升至33%。

(三)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本,美在快乐成长、育才培英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学校的本,就在于一批批孩子来这里学习成长。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也都需要同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教育之本。

于是,有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构建八大类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差异,尊重个性选择,却又以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与创造,各层次的学生潜力才能得以发展,素养得以提高,实践锻炼的意识与机会得以保证为核心,因材施教,整合协同,方能和谐发展,成人之美。

于是,有了课程德育五大领域专题,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成;京剧资源融入学科,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拓展;校本特色必修课程,丰盈学生人生色彩;社团超市选修课程,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个性化的发展以及自主式体验;阳光体育活动课程,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眼界;京剧、艺术体操、机器人三大传统特色精品课程,更让孩子们在各类竞赛活动中频频蟾宫折桂,成为区域内耀眼的小明星。

于是,有了和娃、美娃教育形象大使与“和美娃娃岗位认领”等自我评价系列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有了每位学生颁发的《京剧娃素质教育储蓄卡》,取代了历来的学期学习成绩单,既让他们张扬个性,百花齐放,也引导他们学会发现同伴的美德,学会为他人喝彩;更有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京剧娃新德育”特色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经典诗词朗诵活动,抒情也缅怀,要教孩子们做有道德之人;小橘灯志愿者活动,播撒爱的光芒,更点亮学生们心灵的美好;广场法制节有“法制阳光、快乐成长”,还有“运动健康、超越自我”的体育节;“科海遨游、奇思妙想”的科技节,“浓浓书香、溢满校园”的书香节……孩子们的花山岁月,总是快乐飞扬。

二、 行于美而至于和

虽有历史的必然,总是在懵懂中践行,却因一时的际遇,探索时逐渐清晰。50年间,始终追寻“和谐而大美”的教育理想,憧憬自身和谐、人际和睦的教育境界,探索在人性本质的教育征途,努力将目光从僵硬的绩效和分数转移至精神层面的发展、人格素养的提升。50年间,京口实小办学的“和美”理念,由懵懂到清晰,“和美人生”的起步由模糊到坚实。而这个际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一) 萌芽,传统京剧美头角崭露

20世纪90年代初,特长教育大行其道。与众多学校纷纷开设兴趣班一样,京口实小选择了传统艺术,开启了京剧进校园的第一页。一时间,人们提起京口实小,便想起一群群咿咿呀呀、穿戏服、唱京剧的孩子们。专业导师手把手教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后,终于好戏连台,新人辈出。从1993年荣获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表演个人一等奖开始,全国推新人大赛总决赛优秀奖、省新苗杯奖、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京口实小的孩子们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频频蟾宫折桂,京口实小的“少儿京剧”也成为声名远扬的特色项目。中央电视台“金螺号”节目来了,全面展示学校富有特色的京剧文化建设成果,鞠萍姐姐也和同学们快乐合影。央视11频道来了,走进校园,只为拍摄7集校园京剧专题节目《快乐戏园》。在京剧进校园20周年研讨活动中,精彩的学生表演、精美的京剧作品、精湛的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京口实小呈现出的京剧美,受到了与会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就这么渐渐的,京剧的腔儿、京剧的韵儿、京剧的味儿,连同京剧所代表的传统艺术的美,深深地渗入京口实小人的骨髓,一点一滴地印刻在师生的心中,也奠定了日后学校文化形成的厚实基础——与美同行。

(二) 突破,艺术之美渐成学校特色

美不只是表演,更富有最深刻的内涵。

将京剧美再升华。新世纪初,站在文化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高度,京口实小重新审视京剧艺术特色,本着活动性、科学性、整合性、普及性四个原则启动这一校本资源,申报并完成了题为《京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实现了京剧艺术教学的全校普及。为整合京剧教育的内涵和要素,学校更进一步提炼并概括出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将一个兴趣班、特长班的引导,演绎成为有目标、有体系、有规划的校本教育。

音乐课上“唱一唱”,感受京剧的京腔京调;体育课上“动一动”,体会京剧的一招一式;语文、品社课上“品一品”,体会京剧的文化与教育底蕴;美术课上“做一做”,“玩创”中领略京剧的视觉之美;品德课上“研一研”,探究中感悟京剧的内涵价值……渐渐的,课堂灵动了,学科联动了,孩子活跃了,师生亲近了……“唱、演、品、做、研”,京剧课程催生出京口实小素质教育之花。

美不只是一类,更应是全方位的辐射。

从京剧美走出来。还是新世纪初,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的艺术体操走进校园,为学校的艺术之美再添色彩。先是体操队的风采,一批一批的孩子在激越的旋律中舞动着童年的梦想,十六届省运会初登场,即是团体第三,十七届省运会再拼搏,更迎回冠军金奖,此后,又多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取得骄人的好成绩。在愈来愈广泛的艺术熏陶下,学校的舞蹈、声乐教学也蒸蒸日上,多个学生节目获得省市大奖,其中,《快乐的小裁判》是省文艺会演一等奖,《奥运之梦》获市文艺会演一等奖。终于,全校学生有了一门新的课程——培育优雅气质、形美神足的形体课。纯粹的艺术之美,在渐成学校特色同时,也融进了学生成长、素质培养的进程。与美同行时,也就有了更多和的意涵。

(三) 融合,美的教育助力教育之美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包容力、衍生力和创造力。在艺术之美的教学和体验中,京口实小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这一点,更逐步从实践美的教育衍生中打造教育之美。

2006年,通过对校园全方位工作的宏观审视和微观梳理,学校正式着手打造融“管理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一体的学校文化,第一次将“艺术”提升到新的理解、新的高度,实现由艺术教育向教育艺术转型。

管理文化,体现人性、尊重、分享、平等原则,达到无为而治、教育无痕;环境文化,提升景物品位,形美意深,精致实用,蕴藏文化意蕴和教育内涵;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尊重个性,倡导人人精彩,重视人的塑造;课堂文化,强调以艺术的视角设计、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以艺术的眼光评价;以艺术的言语沟通。

而这样的教育之美,更催生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和。这“和”是浓浓艺术氛围中,科技之花亦能绽放。2010年起,每年省市各级科技竞赛的领奖台上,无论是车模竞速赛、智力竞技赛,还是科普文艺作品赛,京口实小从不缺席。机器人更跻身学校精品特色课程;这“和”是师道尊严下,创一个学生自主教育、群体自主管理的平台。“雏鹰管委会”中,孩子们说“我能行”,就是让不同的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让不同的素质得到融合。

(四) 凝练,和美校训水到渠成

50年的历史积淀,一次次朦胧实践,一回回锐意突破,一个理念慢慢明朗,破茧而出。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杂,个人的独立,这是向往和、实践和;一曲曲吟唱,一笔笔勾画,一次次起舞,这是走近美、体验美。艺术,美中孕和,生命,因和而美。

于是,一切就这么逐渐清晰了。循着“和美人生从这里起步”这一坚实的教育理念和“和美”校训,以“和而不同,大美无言”的校风,精心且默默地打磨一所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高品位学校;以“兼收并蓄,优教乐群”的教风,打造敬业乐群的和美教师团队;以“广学博览,融会贯通”的学风,培养“自主管理,快乐体验”的和美学生。

于是,成绩就这么自然到来了。今日的京口实小,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优秀校园网站、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法制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江苏省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基地、镇江市模范学校……

三、 结语

或因“行于和而达于美”,却又“行于美而至于和”,50年的历程,50年的不懈奋斗,和与美就这么一丝丝浸溢在校园,浸溢于师生。和之魂,在探索中慢慢清晰,在美的体验里又一次次凝聚;美之用,在效果里渐渐彰显,在行的实践中更一次次升华。

这是京口实小50年的历程,亦是这所小学校50年的探索。他们如此走来,还将如此坚持,继续地走下去。

曾经,和美人生在这里起步,

而今,和美人生再一次起航。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学校
京剧表演开始了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