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攻“芯”计

2017-01-03王雅洁

商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科技青岛市青岛

王雅洁

奋起直追

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成百倍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支撑卫星潜艇上天入地;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享受私人订制医疗顾问;可以在拥堵的早高峰挑选一辆有座位的公交车……如果说,电的使用给工业和家庭带来了难以形容的巨大改变,是由外到内的革新。那么软件的发展就是不断升级更换人类技术之“芯”,由内推动外部的产业变革。

但是,这样一个革命性的产业并不是青岛的传统优势。2012年,青岛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一部分,软件产业以四五百亿的体量,远远地排在机械装备、食品、石化、家电等千亿级产业之后。

然而,截至去年,全市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01.7亿元,增长24.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以上。从2014年首次破千亿元,到2015年超过1300亿元,再到2016年1500亿元的目标指日可待……成功迈入副省级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前十名的青岛,着实上演了一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的攻“芯”计。

短板与难题并存

在青岛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处的办公桌上,正摆放着今年1月刚刚出炉的《青岛市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汇编手册(第一批)》。这份材料汇总征集了工业软件与解决方案125项,涉及全市69家企业,涵盖了10条千亿级产业链。从这个角度看,说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实至名归。虽然青岛软件产业起步时,在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中并不起眼。然而它所带来的推动力,却覆盖了各个产业链条。它的每一点进步,都可能带给其他产业“质”的革命。这也是青岛市在掌握众多产业优势之余,下定决心恶补这一短板的原因。

“为什么软件产业会成为青岛的短板?”青岛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的前期,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全国各个城市都开始了软件大发展。大连、南京、成都包括济南都借势发展得很快,很快突破千亿元了,那时我们才一二百亿元。聚集青岛本地来说,龙头产业势头强劲,过百亿的产业俯拾即是,因此,并没有着力于软件的发展。使得软件产业的起步虽没有落后,但是却没有跟紧国家的发展节拍。国家发展了、我们同类城市发展了,我们却落后了。”

软件企业则有着更为深刻的感触。青岛百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一路走来恰好紧跟青岛市补短板、促发展的软件产业升级步伐。公司董事长广红说:“青岛传统的市场环境并不是以软件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所以市场的培育是比较漫长的。对于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来说,假如保证基本生产就能维持全国优势地位,那么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就会少很多。青岛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很雄厚,为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明显效率提速,对于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就不会很高。这也是青岛软件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先天优势+后发给力

短板与难题并存,并没有使青岛与软件产业就此渐行渐远。先天优势与后发给力却促成了今日的追赶成效。

拥有厚重工业积淀的青岛并不是软件产业生长的荒漠,相反,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市经信委的工作人员认为,青岛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软件发展基因,得益于制造业基础,工业软件的发展市场广阔,海尔、海信等基础品牌也起到了有效的龙头带动作用。此外,广红以亲身经历表示,相对于生活成本高、竞争激烈的北上广来说,青岛作为风景优美的二线城市,更适合静下心来研发好的软件与产品。

先天优势的挖掘最终还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同样是2012年,在被列入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之时,软件产业也真正提升到了青岛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同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业内称之为“7号文件”的《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市领导工作小组。自此,政策、规划、布局等一系列要素的配套跟进,才促成了今日软件产业的蝶变。

打造青岛智慧样板

“感谢政府”,是青岛软件企业一句常说的话。但相对于软件业务收入位列前茅的城市而言,青岛的扶持力度并不算高。以深圳和南京为例,每年投入的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分别为5亿元和1.5亿元。青岛在“7号文件”实施以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4年来发放了2000多万元的奖励和补贴,着实反映出了政策的覆盖面和受益数。

那么,青岛是以何种扶持赢得了攻“芯”计呢?

答案是机会。

在市场浪潮中,也唯有机会的取得才能补足资金的缺憾。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以青岛为样板打造的智能公交系统目前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智能交通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市场部经理韩启永说:“青岛市政府对海信集团和网络科技公司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网络科技公司主要开展的是B2B(Business-to-Business)业务,面向的客户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承建单位。尤其是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如果说在当地的青岛都没有样板,是很难走出去说服别人的。我们通过青岛、做实青岛,不断地完善方案、充实技术、升级产品,才练就了走到更广阔市场的真本事。从这点说,青岛政府给了很大支持。”

广红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在百灵科技注册之初,青岛市各级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扶持。后来公司扩展业务进行了升级转型,也得到了政府的诸多支持。以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健康产品为例,青岛市13家三甲医院,百灵科技承建了其中三家的信息化建设,如今我们正在筹备新三板上市,对本土企业的倾向性让城市与企业共同受益。”

他接着解释说:“虽然软件产品不受时间空间局限,但是却有本土优势。因为软件的使用效果与后期维护紧密相连,特别是订制化的软件,经常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修改。而且本土的服务厂商对于当地的政策、市场环境、客户喜好把握更加准确,从这一角度看,本土优势依然十分显著。”

本地企业服务本地的双赢模式,似乎给我们看到了一个未来智慧城市的轮廓。当青岛软件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到全国、走向世界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这座城市已然抢先享受了最尖端的科技成果。

“芯”的开始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认定软件企业由328家增至562家,登记软件产品由1152个增至2180个,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年增幅超过40%,业务收入由2010年底的218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301亿元,先后超过武汉、厦门、西安等城市,被评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目前,青岛市实施的“东园西谷北城”软件产业“千万平米”园区建设工程,已累计开工537万平方米,竣工38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00家。软件产业正逐渐成为撬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青岛开始迈入“芯”时代。

广红已经在软件圈内打拼了十几年,见证了青岛软件市场的新兴与跨越。他说:“作为软件人来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知识成果能够有效转化。软件是一种虚拟的知识,现在要把它服务到产业,一定要帮助产业提高效率,让产业从知识中得到实惠,才能实现价值。传统产业借助软件、互联网、信息化的工具,才能插上翅膀飞得更高。这种意识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推动,虽然当前步伐在加快,但是还有很大空间。”

对企业来说,政府支持和环境打造也带来了更多责任。韩启永谈道:“海信网络科技涉及的都是政府的重大项目,关系到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面向的是青岛市上千万人口。因此,企业自身过硬的技术是根本。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研究,把产品做出优势来,才能使政府放心支持我们。”

像海信网络和百灵科技这样的软件企业正在岛城迅速开花,或许在规模和创新能力上,岛城的软件之花还不够抢眼。然而,当这些清新别致的花朵绽放在厚重的产业链之上,便为这座城市插上了提质增效的翅膀。加速已经开始,起飞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网络科技青岛市青岛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三大新品笑傲智能交通——海信网络科技举办南京新品发布会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明月申牌?
银河系啦(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创意开启创业之路——访深圳云易智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阮海坚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