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7-01-03李泽群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外小学生作文

李泽群

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从一个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巩固与积累的过程。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与探索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来进行。

一、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趣促写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宁愿花三十分钟看电视,却不愿花十分钟写作文,他们可以把电视里的精彩片断说得清清楚楚,而写不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因为电视里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作文中却没找到!怎样才能吸引孩子对写作的爱好呢?

1、开展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个是“拔河比赛”,一个是“双人背球”游戏。拔河比赛时,学生们兴高采烈,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很专注地观察比赛的细节。在“双人背球”活动中,学生看到了平时被称作调皮鬼的同学挺着肚皮昂起头,小心翼翼向前冲的滑稽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写作,大部分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2、进行日记训练,诱发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兴趣。魏书生说学生的日记是“道德长跑”或“心灵的闪动”[1],在日记中,孩子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乃至各种感受、体会、心情记录下来。“你心中最美的人”,“写你眼中最美的景”、“分享今天最开心的事”、“说说今天的心事”……让学生在日记中体验生活,宣泄情感。在这块充满乐趣的园地里,培养起写作兴趣。

二、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以看促写

“观察”是作文的眼睛,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2]只有细心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合理地想象,才能让作文内容充实而生动。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图片、实物、动作演示、角色表演,或者布置一些让孩子观察的作业,或者组织参观访问等活动,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写作的内容、题材、主题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课内、课外都要注重引导孩子观察,让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培养他们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我时常引导学生一起按一定顺序感知图、景、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状物,物由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组成,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如写景,景是由哪些景物组成,以所看、所想、所感等内容为素材。如记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就要从人物的外表(外貌、神态、表情)、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等内容入手。如记事,要把事情经过交代清楚,就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入手。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以读促写

课外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的阅读,能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会孩子如何实现文本的对话。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应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因为他们平时的经验积累中对红军长征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让孩子介绍一下对长征的认识和了解,也会激发他们课外多读书、多积累知识的欲望。

2、在阅读课中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课中,我安排了两种内容的阅读练习,一种是教师指定的统一内容,一种是孩子们自选的课外内容。对于教师指定的内容采取指定内容不指定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或自读、或讨论,从不同侧面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他们分组阅读或个别指导。对于孩子自选的内容则提出一定的阅读要求进行指导阅读,如开展“推荐一篇好文章”活动,并说说推荐的理由,这样,孩子们就有兴趣去阅读课外书,并在自己的阅读、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中掌握阅读方法。

3、在习作中运用阅读的成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教学中,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特征[5]我们要始终贯穿“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让阅读滋润习作就是将阅读内容和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

四、让孩子勤动笔,以写促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这就要求学生勤动笔。

1、“抓住特点”来写。如《燕子》这篇文章,作者写燕子,分别从燕子的外形、燕子的飞行特点、燕子的休息时的姿态三方面进行简洁明了的构画,使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跃然纸上。学了这课之后,我安排学生观察一些小动物,让他们抓住小动物在外形上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写。通过练习孩子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随心所欲”地写。作文贵在多练,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限制了他们的写作内容、范围,往往觉得无材料可写。除了多观察生活、参加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外,我们还可以从所读文章的内容入手,进行多样化的“写”。如续写、改写、扩写、补写、缩写、写读后感等,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又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3、“结构清晰”地写。为了培养孩子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可以在相关类型的阅读课后安排这些段式的单项训练。如《老人与海鸥》,作者围绕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和海鸥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两个方面,以具体事例来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学后,我叫学生仿照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的具体事例来展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的方法来写。在他们反复仿写与修改的过程中,掌握了类似行文的结构,写作时能做到条理清晰。

总之,作文教学,就是教孩子留心生活,注重积累。让孩子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孩子课将内与课外相结合,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导,让孩子们在看、说、读、写的过程中,提升作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小学生作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