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7-01-03杨有霞
杨有霞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走出困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进行摸底测试,找出问题所在
唯有找准“病因”,方能对症下药。但即使是一直跟班教学的老师,也会发现学生在各个阶段计算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小问题不解决,最终会变成祸害数学教学的“毒瘤”。若是中途接班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更是无从着手。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更是顺利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不能盲目地从网上下载试题草草了事,应针对本班实际认真出题,试题应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并且严格考试纪律,真正做到测试的真实性。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所在,为下一步的调查问卷作基础。
二、作好现状调查,改进教学手段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教学困难与学生计算困难的原因。导致学生计算困难的原因有些是主观原因,如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学习方法是主观原因;然而有些也与我们教师的教学艺术,学校、社会不良文化与家庭影等有关,这些是客观原因所在。就计算教学而言,大多数老师有“重笔算,轻口算”的误区,也有让学生先算后估的错误估算方法。通过调查,在学生查找自身问题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手段。
三、梳理突出问题,逐一突破难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的目标。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或发现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计算教学中主要的问题可归纳为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和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包括:①学生对计算没有兴趣;②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③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①口诀不熟悉,口算能力不强;②法则不清,算理不明;③简便方法不熟悉,随便改变运算顺序,四则运算顺序模糊。
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情感态度方面出了问题,而情感方面的问题又多数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责任感以及严格的要求。针对这类学生的实际,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鼓励、监督与帮助;敏捷的思维则是要在课堂教学不断的训练中得以提高。
少部分的学生则是技巧技能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而有些问题则具有特殊性,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分出主次之分,先将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并且要有单独的时间进行重新讲解并且做到有效训练。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认真完成计算的动力,清楚的法则与处理是正确计算的前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想要走出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困境,既要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自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