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17-01-03赵新华
赵新华
[摘 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各大高校都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改善教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展开细致的调研分析和精确的实证研究,希望能够为改进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建议。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5-02
一、研究背景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通常包括教师的阅历、学历、年龄、科研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性别、年级;课程因素,如选/必修课、课堂大小、课程实用性等,但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尚不明确。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调研分析和实证研究,筛选出真正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设计Likert量表,测度相关变量,该量表数据可用来进行Logit回归。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哪些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分为非常差(1分)、比较差(2分)、一般(3分)、比较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五个级别。
(二)解释变量
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从三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教师特征、学生特征和课程特征。
1.教师特征。(1)显性因素,这是教师特征中的第一类因素。笔者选取了与教师背景相关的6项外在因素,即教龄、学历、职称、性别、实践经历和科研水平。鉴于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和调研对象——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的特点,设立实践经历这项指标,考查教师是否有与本课程相关的企业实践经历。科研水平根据当年度教师的科研赋分获得并转换。(2)非显性因素,这是教师特征中的第二类因素。笔者选取了评价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内在禀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内容组织的清晰性、知识宽度等6个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的因素,这些非显性的变量往往是今后可待提高的方面。
2.学生特征。(1)显性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和年级两个要素。(2)非显性因素,包括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两个要素。
3.课程特征。课程特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人数、课程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课程实用性等5个因素,考查课程特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课程建设水平这一变量的选取主要是为了考查有无课程建设投入、有无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建设投入,这些投入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课程投入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多,则课程建设水平越高。学科建设水平主要考查课程所在专业的学科与科研资源投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按重点学科级别划分为非常差(1分)、比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五个层次。
(三)数据处理
选定变量后,显性资料通过学院教师教务管理系统获得,同时设计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与部分相关变量的判断与评价,建立Logistic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描述性结果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部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面向4个年级8个班的238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2个班共59人,大二学生2个班共52人,大三学生2个班共66人,大四学生2个班共61人。对每名学生发放2张问卷,分别调研2门课程。共发放调查问卷476份,回收以后经审核,剔除其中填写不完全和单一答案一选到底的不合格者,共回收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在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的问卷116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7.36%;大二学生的问卷104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4.52%;大三学生的问卷120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8.30%;大四学生的问卷84份,占有效调研样本的19.81%。从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是该次问卷调研的主体,而大四学生由于过早参与实习等原因,参与调研的有效问卷数仅占68%,这和大四学生不重视课堂听课、课堂出勤率低等现状相符。
表1给出了各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均值及其标准差。调查数据归类分析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一般,平均分为3.64分,介于比较满意与一般之间。从年级看,老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新生更低。一年级新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平均分数为3.98,二年级学生平均评价分数为3.71,三年级学生平均评价分数为3.48,四年级学生平均给出的评价分数仅为3.32。这表明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体验是逐步下降的,从这点来看高年级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t回归分析
笔者对教学满意度的21个影响因素做了多元Logit回归,得到表2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在各类因素中,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科研水平,学生的性别,课程人数、课程性质对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教师的教龄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关系。教师的实践经历在5%的水平下与教学效果显著相关,这与青岛科技大学实施多年的青年教师实践项目不无关系,今后应当加大鼓励教师与企业对接。在与教师内在禀赋相关的因素中,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内容组织的清晰性、知识宽度对教学效果均有显著正面影响,其中教学热情在1%水平下高度显著,并且发生比率为其他因素的两倍以上。可见,教师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热情程度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前面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仅为3.64。可见,从目前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更为关键的因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反映学生个体特征的年级变量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表明,越是高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越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在10%水平下对教学效果有正面影响,这表明学生自身学习意愿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相对较好。这也表明,端正学风,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性别与教学效果水平无关,这也符合先前的基本预期。另外,课程建设水平对教学效果在1%的水平下有显著积极影响。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通常获得建设经费的课程往往是教学和师资比较好的课程,这说明课程建设的确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课程建设投入,通过提升课程教学体系与配套资料的建设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保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应加大对没有获得建设经费课程的资助,以形成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浩岚.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取向、主体及指标[J].高等农业教育,2012(7).
[2] 马莉,惠调艳.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 刘嫦娥,邓华强.教学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维度结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