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学者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2017-01-03秦红梅
秦红梅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国内出现了研究英语学习兴趣的热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至2015年5月)收录的相关论文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近16年来国内学界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空白,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21世纪;英语学习兴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问题和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2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5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鉴于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成为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加入了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大讨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此类话题的论文也逐年递增。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已有成果及存在的不足,笔者对“知网”收录的、2000年至2015年5月期间发表的探讨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做了系统化梳理,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并对各种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和汇总,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及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二、研究成果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发文量的统计及分析
研究者首先在“中国知网”的“刊物”类别下进行主题为“英语学习兴趣”的搜索,再根据篇名及摘要进行筛选,挑选出自2000年起至2015年5月发表的探讨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逐年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这一阶段我国期刊上公开发表并被“中国知网”收录、探讨“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多达1650余篇。大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自2007年起,每年都比前一年大幅增加,2011年到达顶峰,相当于10年前的近10倍,约占同年被“知网”收录的全部英语教研论文总数的2.22%。2012年起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相当高的发文量。
在这些论文中,有些针对某一层次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些则适用于所有学生。以此为依据,可以把论文划分为两大类:无具体研究对象的论文和有具体研究对象的论文。按研究对象的层次,第二类论文又可细分为六小类:小学生、中学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高职高专生、本科生以及其他类别的学生(幼儿、研究生、聋哑生等)。
从2000年至2015年,在各类别的发文量均有波动的同时,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几乎年年居于榜首,发文总数也遥遥领先。这说明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教学对象的英语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论文数量在2010年后也明显增加。巧合的是,有关三校生、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数量几乎相同(主要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2008年之前数量较少,2008年显著增加,2008至2014年平均发文量接近29篇。这可能与近几年来这几种层次的学校普遍扩招,生源素质下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有关。而探讨幼儿、研究生、非全日制成教学生等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则为数甚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因为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尽管如此,这些“少数派”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仍然值得探讨,因此应该成为研究者们今后关注的目标。
(二)关于论文内容的分析
就主题而言,探讨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论文主要探讨激发和培养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或方法,第二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所做的调查兼(或)分析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可以说第一类论文属于“解决问题型”论文,第二类论文属于“分析问题型”论文(有些论文兼顾解决问题)。其中第一类论文占了压倒性比例,而第二类论文的数量极少,仅占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全部论文的4%左右。
1.“解决问题型”论文
经统计,进入21世纪后发表的、探讨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论文至少有1585篇。几乎各个层次、各种类别的学习者均有涉及,不但有针对普通的大中小学生的,甚至有针对特殊学校的学生的。不过,“解决问题型”论文虽然数目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些论文思路清晰,论据充分,语言缜密,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其研究成果值得推广。有些论文缺乏学术价值,仅是作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提出的见解流于表面,缺少理论依据和深入系统的分析,语言的表述过于口语化,连基本的论文要求都难达到。还有些论文题目和内容缺乏新意,甚至有“掠他人之美”之嫌。为节省时间和精力,笔者摒弃了质量不高的论文,仅选取数十篇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论文,逐一研读,去粗存精,分析比较,发现各家观点虽然林林总总,表述方式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三大类:以“情”激趣策略,以“乐”激趣策略及以“用”激趣策略。以“情”激趣策略适用于所有层次的学生,具体包括: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公正合理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魅力、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因材施教等。以“乐”激趣策略包括游戏教学法、学唱英文歌,看英语影视剧、使用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具和简笔画、选择合适教材、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多种竞赛活动、传授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这些策略有些适用于低层次学生,有些适用于较高层次的学生。以“用”激趣策略包括明确学习目的或动机、设置英语实践体验项目、结合学生专业,拓展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等,主要适用于中职、高职及本科院校的学生。
2.“分析问题型”论文
在66篇“分析问题型”论文中,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的有25篇,几乎占这类论文的半数。其次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有15篇,三校生7篇,中学生11篇,小学生5篇。另外还有3篇针对其他层次的学习者。就质量而言,绝大多数论文是发表在第一或第二类期刊上,总体质量高于“解决问题型”论文。
在25篇调查和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王怡芳(2004)、白雪莲、张永萍(2005)、黄喜玲、李银仓(2005)、张奇智(2011)、王磊(2012)等。虽然这些研究者大都立足于某个院校的学生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但其发现往往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如研究者们都发现高年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于大一新生。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也值得其他研究者借鉴。
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针对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论文有曾嵘(2003)、翁勋章(2006)、刘秀娟(2008)、黄美琳(2011)、严金波(2013)等。其中曾嵘的论文是“知网”收录的新世纪以来较早的一篇关于高职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的论文,也是这类论文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篇论文,到目前为止已被下载1000次。该论文虽然题目中用了“大学生”,但实际上是针对某院校高职学生所做的调查,由于其调查对象是2000年入学的学生,调查结果和当今的高职学生学情差异较大。其他几位研究者的调查对象虽然来自不同的院校,但调查结果相近,如研究者们发现导致学生对英语缺乏浓厚学习兴趣的原因包括:基础差、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不喜欢教材内容、厌恶考试方式等。由于具有普遍性,他们的发现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依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在针对三校生(职高、职中、中专)的7篇“分析问题型”论文中,影响力较大的有陈涛(2008)、郑淑玲(2010)。前者在某中职院校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广泛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厌学情绪的因素”。其中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厌学情绪的因素包括“教师的讲课水平”“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考试成绩不理想”“语法掌握不好”“单词记忆困难”等。后者在某职校2009级学生中就“英语学习兴趣”开展了广泛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原因包括“基础不好”“学起来吃力”“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等。两位研究者的发现有共同之处,也反映出在三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有效地改进这种状况,是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11篇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及分析类论文中,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有孙凤杰(2010)、朱萃、熊熠辉(2013)等。孙凤杰在10所朝鲜族中学中开展的调查表明: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中学中,总体上来讲,女生英语学习兴趣要比男生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朱萃等通过对三所示范性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量化分析和田野考察,发现“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展水平较高,且在学校层次、学段和英语成绩等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男女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教材、教学、课外活动和学生本人是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类论文中,调查比较深入、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有姚文峰(2009)、魏宏君(2014)等。姚文峰通过对部分农村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仅六成小学生喜欢学习英语,英语学习兴趣两极分化;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低,六年级略有回升;女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男生。影响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有思想认识、课堂参与度、学习难度、学业成就等。魏宏君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到了高年级,由于课程考试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呈现渐弱的趋势。这一点和姚文峰的调查结果相似。
除了以上列举的论文外,还有几篇针对其他类型的学习者所做的研究。其中李航、朱德全(2012)分析了影响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沈琼(2013)对某校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从高中到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兴趣的纵向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学生在这三个阶段中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和分化原因。田园(2015)以实证的方式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源自教师方面的相关因素。这三篇论文选题角度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主题“旱涝不均”,探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已趋于饱和,而关于各层次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匮乏。另外,鲜有针对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开展的实证性研究,用来评估学习者英语学习态度的工具也需进一步修正和细化。(2)有些论文质量不过关,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给学界带来不良影响。今后一些学术刊物需进一步规范化,严把论文质量关。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两点:(1)由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自身的缺陷,在搜索论文过程中可能出现遗漏现象。(2)仅凭刊物的影响因子判断刊物及论文级别的做法显得有些片面。不过,这两点均不会影响本文统计结果的客观性,一是即使在搜索过程中出现遗漏现象,也只是遗漏掉个别论文,统计结果并不会因此出现太大出入。二是凭影响因子判断刊物和论文级别虽然不完全科学合理,但这是学界的通用做法,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可以取而代之的更好方法。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