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2017-01-03刘红芳
刘红芳
【摘 要】 材料的平庸源于陈旧、熟悉,鲜活、独特是材料的生命。文章简要阐述了多元而独特的视角,对材料多元解读和应用的点拨方法,有效提升同学们考场作文的材料与思维的品质。
【关 键 词】 作文素材;高考作文;教学;积累
高考作文素材的使用现状可以用一位连续多年担任高考作文阅卷组长的老师的话来概括,他说:“一到高考,屈原重新跳江,项羽再次自杀,陶渊明又去采菊东篱下,韩信还在别人的胯下爬来爬去。”这句话精炼的点出现在同学们写作面临的一个无奈的现象——典型素材就那么几个名人古事,大家都很熟悉,熟悉了再用,必定就是缺新意,所以造成以上素材的使用困境。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从课内外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上,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一、课内素材的积累使用
课内素材典型的名人古事,大家都很熟悉,没有了新鲜感,而且多数都有定论,有了定论再论述就是重复,也就让文章素材缺少新意。其实,人尽皆知的素材,你只要能进行创新处理,照样是金子,这个创新处理就是多角度地使用。如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可以这样多角度使用:
(一)整体解读
整体解读,一般会停留于对这篇文章内容的习惯认识:忠孝不能两全。历史上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之说,所以这则材料,我们常用来作为“孝道”的素材。这样运用虽典型但不新颖。
我们也可对这篇文章深层挖掘:并不单纯的《陈情表》。表面看,是李密的忠孝不能两全,事亲至孝感动晋武帝司马炎,不再调他到朝中任职,但实际是,晋灭蜀汉,司马炎任用蜀汉旧朝官员,看似宽宏大量,实则为了收罗、控制他们,一个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这么做,有其看清时局的理性智慧,没有被太子冼马这看似荣光的职位迷惑,因为嵇康被杀,阮籍装傻,便是明证。所以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用来作为“理性”“智慧”等的素材。这样运用就新颖多了。
(二)分段解读
按李密人生阶段分段解读,可以想到李密的苦难童年,李密的坎坷为官人生路。
(1)从李密童年的角度可以概括材料:父亡母嫁,家道中落,体弱多病,伶仃孤苦,但勤奋好学,不辍学业。这样概括材料,素材新颖,并且容易积累,这也是积累的一种方法,就是简化积累。所以李密的童年生活苦难但仍勤奋读书这则材料,可以作为“坚强”“逆境成才”“勤奋”等话题的素材。
从李密的童年时相关的重要人物祖母的角度概括材料:老年丧子、丧夫,家道中落,年老多病,但细心抚育孙子,坚持让李密读书。同样,这样概括材料,素材新颖,并且容易积累。这也是简化积累。所以李密祖母在艰难环境中仍细心抚育孙子并让其读书的材料,可以作为“教育”“责任”“高远胸襟”“爱心”“亲情”等话题的素材。
由李密的孝心,可以拓展延伸,可以从上述素材的话题中联想积累课内相似素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胡适的《我的母亲》,也可联想积累课外相似素材“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这些素材虽常见但新颖。
(2)李密的坎坷为官人生路。李密为官之路可概括为:因直言被贬,因刚正被参,淡出朝野,免费授学,兴办学校,播散爱心。这同样是多角度使用并简化积累材料素材。
所以从为官“因直言被贬,因刚正被参”的角度,可以作为“正直”“坚守”的等观点素材;
从为民“免费授学,兴办学校”的角度,可以作为“拒绝平庸”“爱心”“人生的意义”“失意不失志”等话题的素材。
同样可拓展延伸,可联想积累相似素材林则徐被贬修水利、辛弃疾弃用仍矢志不渝。这些素材新鲜又新颖。
二、课外素材的积累和使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纷繁的世象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做出选择,鲜活的素材需要我们多元的思辨获取材料应有的品质,所以,课外素材更需多元认识和多角度使用。
如前几年网络媒体炒作不休的“药家鑫撞人杀人案”,可谓事实简单,但事件一波不平又一波,纷纷扰扰,结局到现在仍未尘埃落定,这样鲜活的素材该如何处理?
先看事实简单的事件:2010年10月20日23时,在校大学生药家鑫驾驶小轿车在西北大学围墙外,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回家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且试图去看车牌号码,药家鑫怕张妙以后会找麻烦,便产生了杀人灭口之恶念,遂从随身背包取出一把单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对这一事件,我们可多方解读:
(1)从药家鑫个人行为的角度,他漠视生命,逃避责任。可用作论题“敬畏生命”“责任”“担当”“道德”“爱心”等的反面素材。并可联想积累相似素材“马加爵案”。
(2)从药家鑫家庭父母的角度,“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心理教育,教育孩子方式粗暴。可用作论题“教育”“教育的功利化”“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材。并可联想现在“虎妈”“狼爸”的教育素材。
(3)从药家鑫案引发的社会民众的舆论的角度,一是五名教授联名呼吁免除药家鑫死刑,给年轻的生命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是张妙家人什么赔款都可以不要,只要药家鑫死。药家鑫案引发了一场热烈且充满火药味的大讨论,不外乎这样的观点:宽恕还是严惩,中国是否该废除死刑。从这方面讲,可用作论题“宽恕”“原谅”等论题。并可联想积累相似素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凶杀案”“普方协会”等素材。
总之,无论课内常见材料,还是课外鲜活材料,我们都可以简化素材记忆,联想素材积累;多角度发散思维,学会一材多用。
材料的平庸源于陈旧、熟悉,鲜活、独特才是材料的生命。希望这篇文章能教给你多元而独特的视角,提供你学会对材料多元解读和应用的点拨方法,有效提升同学们考场作文的材料与思维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徐立功. 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M].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4.
[2] 苏凤娟. 积累 甄选 表达——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4).
[3] 汪会敏. 中学作文素材积累浅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