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市场狂欢
2017-01-03王月
王月
悄然之间,国学这门学问,已经化身成为一门无所不包的生意。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讲座所引发的国学热,造就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和追随者,国学的生意也从无到有,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随处可见。
出版界创下的奇迹
2006年“十一”期间,于丹开讲《〈论语〉心得》,当时谁都不会想到,这竟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国学热。
于丹后来回忆说,她本来以为这只是帮万卫老师一个忙。这个万卫老师,即《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他听说于丹读过《论语》,便想到了找于丹来主讲。本来,于丹是拒绝的,但经不住万卫一直劝说,她就来央视录节目了,完全是试一试的心态。于丹一上来开口就说,哗啦啦讲完了一节内容。说完之后大家都鼓掌,问:“于老师,你下次还来吗?”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于丹一夜爆红,被视为“国学超女”。
那时于丹有多红,她自己其实并没有感觉。当年11月底,中关村图书大厦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于丹<论语>心得》新书签售会,于丹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并现场交流。那天于丹去中关村,望见一堆堆的人,路都堵死了,于丹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她心想,“我怎么赶上一个出事的时候上这儿来呢?给我耽误了怎么办?”却万万没想到,这个“惹事的”就是她自己。最后,热情的读者堵得她只能坐货梯上楼,这一天,她就创下了9个小时签售12600本的记录。
于丹一上来就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打破了学术书与畅销书无缘的魔咒。当年“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仅次于易中天排名第二。到了2007年,更是力压易中天《品三国》(上、下),拿下榜首。在2007年作家富豪榜上,于丹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排名第二,仅次于郭敬明。相比之下,《百家讲坛》一集节目几百块的酬劳,就太微不足道了。
但没有了《百家讲坛》,就不会有如今家喻户晓的于丹。事实上,《百家讲坛》堪称是学术明星的造星工厂,前有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后有钱文忠、袁腾飞、马未都,他们把那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讲得通俗易懂,正好满足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似懂非懂的好奇心。而国学,由一门单纯的学问变成一股社会热潮。《百家讲坛》捧红的学术明星,也被冠以“国学大师”的头衔。对此,很多人是拒绝的。比如易中天,他不主张讲“国学”这个词,因为国学是学术,跟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回事,“国学热”其实是传统文化热。还有钱文忠,他说,“我们原来把国学一脚踩到底,后来又把国学捧上天,其实这都是不对的。现在有一种可怕现象,就是一种热潮一旦出现,马上就会变成生意……”
首先,这是出版社的生意。以中华书局为例,本来作为一个带有学术意味的出版机构,脱离了计划经济,想走上市场难免有些困境,一度负债经营,举步维艰。2004年,他们忽然发现了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上的讲座,觉得不错就联系阎崇年出书,便有了《正说清朝十二帝》。虽是“正说”,但做出来还是通俗类读物,印了5000册,但没想到在地坛书市上5天就卖完了。这就是商机。中华书局很快做了一系列的“正说历史”书系,市场反馈良好。而中华书局也打赢了“翻身仗”:现金流也开始转正,发货量也首次突破了1亿码洋,成为了中国排名前列的出版社。到了2006年,中华书局更是有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两大爆款,在出版界的地位不可动摇。
成了培训、讲座的“成功学”
于丹火了,最“不开心”的恐怕就是台湾地区的国学大师傅佩荣。本来,《百家讲坛》计划讲《论语》的节目,是于丹7集,傅佩荣30集,每一集的题目都定好了。但于丹一上镜就轰动了全国,结果央视就取消了傅佩荣的《论语》档期,直接跟他说,“你不用讲了。”错过这波热潮,傅佩荣就成了大众眼中的“台湾版于丹”。
对于这个称号,傅佩荣是很介意的。毕竟他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是成名已久的国学大师。关于于丹,傅佩荣的评价是,“只能说于丹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征服了观众。而从真正意义上讲,于丹对于国学只是个欣赏者,并不是个研究者。”而傅佩荣所倡导的国学研究分三步:推广普及,深入经典,改变生活。他认为于丹只做到了第一步,书也只是心灵鸡汤。而他,至少是在研究了400多条《论语》注释后,才开始讲《论语》的。
虽然如此,但是有段时间,他的书要靠“撞车”于丹的方式来卖——傅佩荣的《〈论语〉的智慧》,被书商改作《〈论语〉心得》。于丹再出一本《庄子心得》,书商就把傅佩荣的《向庄子请益》改成《庄子心得》。这么搞很“山寨”,傅佩荣也很无奈,因为他很早就跟这个书商签了版权合同,所有著作都交由对方处理。国学热这么一兴起,他就吃了大亏,不仅书名被改,版税收入也损失不少。直到2011年他才“收复失地”,改变之前自己的著作出版混乱的局面,重新跟大陆出版社谈合作,提高版税收入。并且这一次,宣传口径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与于丹这类“心灵鸡汤”式的国学大师区分开,他开始强调自己的学者身份。而这也是他的国学研究迈出的第二步——之前是推广普及,告诉大家国学里有好东西。现在则是深入经典,让大家直接去看原典,简单来说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非常清楚的白话。
不过,虽然傅佩荣这些年损失了不少版税,但挣钱的路子,显然不止是卖书这么一条。像他这样的知名作家,各地演讲的邀约是很多的,大部分都是商业活动,单次出场费能达到6位数。国学越热,邀约越多。
而他的演讲,最受欢迎的就是讲《易经》的内容。这也容易理解,《易经》所涉及的命理和风水,在国人眼中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傅佩荣每次讲《易经》,最后还要用半个小时占卦。讲了这么多场,场场爆满。
类似的演讲,广泛存在于各大MBA、EMBA、DBA(工商管理博士)、总裁研修班、卓越领导力培训班中。在这里,国学化身为“成功学”,国学大师化身为成功学大师。像傅佩荣,除了讲《易经》,还要开《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老子智慧与企业管理》的课。其他的“大师”们,说的就完全是心灵鸡汤和成功学了。比如翟鸿燊,被誉为“中国当今最具价值的教育、训练专家”,身为“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的他,主讲的课程包括《国学应用智慧》《企业家十大修炼》《七日禅修功德班》《国学养生》等,据说他一年至少可以有几百万的收入,有的时候一堂课就收30万元。
而有“最成功的培训大师”之称的刘一秒,还要神奇些。他的《全员生发智慧系统》课程,据说可以让上完课的企业团队,做到老板有境界,核心团队有境界,员工有境界,用全身心的爱来对待公司。这样一堂培训课,学生可以多达几百上千人,一个人收一千,也是个天文数字。
这么利用国学来玩培训,乍一看已经有点传销的意味了。事实上,还真有传销分子利用国学来洗脑的。比如此前在合肥的传销窝点,就收缴了不少《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传销分子通过这些典籍来传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上面说的话,你一定要听,要积极,不然就是不懂得尊卑上下。”
少儿的国学“市场”
无论是书籍还是培训课,沾了国学就能大卖。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精明的商人简直是发现了无数商机。甚至还有人还专门做起了“国学包装商”,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广州的一所私立幼儿园,因为招生不理想,所以经营不善,短短3年就转让了8次。后来园方花了2万元找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对幼儿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以国学作为办园的主题——《弟子规》全文布满了一面墙,楼梯上的台阶上写有成语典故,办公室挂着《礼运大同篇》和《感恩词》。就这样,这家幼儿园变身“国学幼儿园”,招生数量翻番,起死回生。
然而,这个“国学包装商”公司提供的服务,还不仅仅是中式风格的装修。他们还提供了一系列课程设计和相应教材。但这不是免费服务,家长们每学期要多交165元国学课费用,其中一半就被公司收走了。
比“国学幼儿园”更流行的,是“少儿读经班”,一般开设有全托班、半托班、兴趣班、家长亲子班等,主要学习内容就是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孝经》《论语》等。这些读经班,学费有高有低,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师资良莠不齐,坚持下来的学生其实不多。
真正成“体系”的国学教育,还要靠那些全日制的读经学堂。在这些学堂学国学,目标非常单纯,那就是赶快包完三十万字,以图升入文礼书院。
这里的“包”,即“包本”,包本背诵,一本大概是2到3万字。每背诵5千字,学生有一次犯错的机会,再犯错就包本失败。可以想象,这样背完30万字有多么难,可能比考北大、清华还难。所以说,文礼书院就是这些读经学生的北大、清华。
文礼书院的创办者,即台湾省的国学大师王财贵。而这整套读经体系,也是他的发明。他的理论是“老实、大量读经”,即是只背经,不求甚解。他认为这么读经最好操作,效果最好,最能培养圣贤——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应当趁13岁前尽量多地阅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只要打下了经典的基础,孩子的理解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加强,其他知识一学就会,数理化根本不用教。
这个理论,可谓是通俗易懂,也说服了一些家长把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送到了读经学堂。读经学堂门槛不高,有房子有老师,就够了。这就成了一种可复制的连锁模式。不少家长在学堂陪读一阵儿,自己回去就开班。
开学堂,挣的自然就是学生交来的学费。每个学生每个月一般要交2000元左右,所以想多挣钱,就要多招学生。而招徕学生的最大法宝,其实和一般的初中、高中一样,都是看升学率。但相比应试教育,读经显然就更简单粗暴了,背不会就会动用戒尺、蹲马步等“适当的惩罚”,直到背完30万字,考入文礼书院。据称,现在已经有2500个孩子在等待进入这个书院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书院还没修好。截至今年8月中旬,书院的建设工程还没动工,上课用的教室和学生宿舍都是租来的房子。
王财贵宣称,要耗资10亿元,在2020年建成10万平米的书院。但建设资金却没什么着落,只能靠各方“资助”。有的读经教育支持者会在朋友圈发动募款,筹集启动资金。而文礼书院招生时,也会让学生捐助一笔建校费。当然,各地读经学堂和学生家长才是捐助的主力军。据王财贵说,目前只筹集到了两千万。所以,他现在正在等待“有心、有见识”的企业家。
不过,考进文礼书院,究竟是学什么呢?王财贵说,学生入校后由他亲自授课,授课十年到二十年,目标是培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大才。
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还是在全天机械性地背书,完全成了复读机。从某种程度上,他们根本不需要老师。在一本经典背诵教材的序言中,编者就明言:最好的读经老师不是人,而是复读机,或者会按下复读机开关按钮的人。然而颇为讽刺的是,王财贵的生意,也包括卖复读机,一台售价高达2680元。这门生意,显然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