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教法

2017-01-03游江丽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兴趣多媒体小学数学

游江丽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造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最佳期。对于小学数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成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地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多媒体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及练习设计等方面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个教学因素的作用。下面,就上述几个方面分别谈谈我的观点。

一、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来优化教学过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要求,并且要求在选材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3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玩,妈妈拿来6个鲜桃,要平均分给他们三人,每人得几个?有剩余的吗?妈妈接着再拿出7个香蕉,要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得几个?还有剩余的么?分分看,然后请大家说说。”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进而喜欢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要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其次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成功的教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三、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五、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以教论学转为以学论教。尽量把学生目光引到无边无际数学知识世界中去遨游,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彦荣.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智慧生成[J].希望月报,2007,(11上).

猜你喜欢

兴趣多媒体小学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