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农科普电视节日的表现技巧
2017-01-03黄蕾
黄蕾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办好农业科普电视节目,是让“科技供给传输下去”的重要途径,相对科技橱窗、科技展览、科技下乡等形式而言,拍一部好的农业科普片,影响更广泛、效果更明显。本文结合大量作者参与的摄制实例和感悟经验,论述、探讨了对衣科普电视节目的摄制要点和表现技巧,契合实际,为地市级电视台做好农业科普节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对农;地市级电视台;农业科普节目;摄制技巧
科普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它兼有科学性和技术性特点,特别是对农科普电视节目,不管是对自然现象的揭示,还是对农科技术的介绍和推广,都是基于节目制作人员自身的理解和把握,再运用电视表现手法,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地呈现,受众接受后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反应即为科普节目的传播效果。
1农业科普节目的作用和重要性
有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站在农业部门的角度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生产需求反馈不上来。用农业科普电视节目来解决“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的问题,事半功倍。毕竟,在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电视曾以67%的高选择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种传媒,即使是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当下,电视在农村家庭仍然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通过对农科普电视节目的播出,能够达到了以较小的投入、较大范围地推广目的,特别是地市级电视台,应更多更好地制作适合当地需求的对农科普电视节目,让“科技供给传输下去”。
2对农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要求
任何一种形式的电视节目都有其制作的基本要求,对农科普节目因其传播对象的特定性——农村观众为主,制作的基本要求也就围绕这一特定对象群体形成,要更加强调传播效果,要在时效性、权威性、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才能符合特定农村观众的需求。
2.1选题新鲜。适宜推广
选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笔者的经验是,立足本地实际,除了加强跟农口部门联系请他们推荐选题以外,平时还要留心当地的时政要闻,从政府推广项目和关注重点中去发掘选题。比如,2010年春夏之交,西南地区遭受罕见旱灾,古蔺、叙永山区山高坡陡,提灌不力,眼看着作为山区群众重要增收项目的甜橙就要枯死,当地一位农业专家想出妙招,用塑料口袋装水,采用针眼大小的孔进行滴灌,效果好,成本小,极易推广。很快,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相关新闻,到了年底,古叙甜橙喜获丰收,省农业厅专家高度肯定了这项技术在缺水山区的实用价值。我们从最初短短两分钟的新闻报道中发现这一选题,遂跟进、制作了科普节目《小水滴解决果树抗旱大问题》,节目提供给当地农业局作为抗旱应急技术推广之用,并且获得了当年全省科普节目优秀奖,还送评全国“星光奖”参评。循着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现场会在泸州召开时,我们发现了石头缝里栽翠竹、稻草保湿提高成活率的妙招;在全省小农水项目推广现场会介绍泸州经验时,我们抓住了高半山地区“长藤结瓜”蓄水、饮水、灌溉的好模式;在泸县推广稻鳅养殖项目时,我们探听到了台湾鳗鳅在本地繁殖成功的小窍门……这样一些新鲜出炉、新颖有趣、极具本土特色且很有推广价值的选题,就是科普节目的好选题,农民喜欢,专家赞赏。
2.2对象明确。语言浅显
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对农科普节目就是为农民朋友服务的,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在策划、结构、解说和表现上,都从农村观众的视角和心理出发去思考,让农村观众看得有兴趣、看得明白、学得会,就是农科节目应该追求的最好效果。比如,讲到石漠化的概念,书面语言表达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我们在节目中如果也是这样高度浓缩地写,就很难让听的人入脑入心,因此科普节目解说词的写作,要打散语句,用大白话表述,如对大多数人来讲,“石漠化”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词,它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一般容易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这些石山区的土层本来就薄,暴雨的冲刷能力又很强,如果再加上过度开采等人为活动因素,就很容易造成土壤大量流失、地下的岩石大面积裸露出来,土地退化、无法耕种,形成满山都是石头的荒漠现象。这样的语言,加上画面辅助,就产生了讲故事一样的效果,比较好理解和接受。
2.3形式生动。算账清楚
对农科普节目其实也是一种教与学,教学最忌枯燥、呆板,节目也是一样,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表现方法,让节目生动好看。而且,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村观众在观看时最习惯算账,投入、产出、赢利、人工、资金、设备……这些都是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账算清楚了,新技术的推广就更容易。比如,我们在分析果树滴灌抗旱技术究竟有哪些好处时,这样算账:一是方法简单易学,就是将一个塑料口袋装满水,刺穿一个针眼,让出水口对准树根即可;二是节约用水、节约人力,一袋25公斤左右的水可以保证一颗果树7~10天的用水需要,而且这样滴水比漫灌减少了渗漏和蒸发,节水大约3/4,水滴完后只需再次续水,无需翻动;三是成本低廉,一个口袋成本约6毛钱,一亩地用50个的话,也就30元钱,塑料袋的生产购买也很方便。这3笔账一算完,塑料袋装水滴灌的好处一目了然。
3对农科普电视节目的表现技巧
关于电视节目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推荐一些适合农科节目选用的小技巧如下所述。
3.1悬念切入。设问和解答贯穿全片
例如,我们在介绍果树滴灌抗旱技术一片中,围绕叙事和技术展示相结合的脉络,在结构上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并层层设疑。一开始展示了农户种植甜橙喜获丰收的场面,紧接着马上回放出前几个月果树遭遇大旱险些枯死的新闻资料,形成较大反差,一下子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大旱之年为什么能够丰收?然后接下来就设置一个个问题,提灌、背水都解决不了问题,果树怎么办?谁找到了抗旱方法?一个塑料口袋、一股针眼大小的水就能维持果树所需用水吗?成本高吗?……让观众始终带着疑问往下看,同时也解开了一个个疑惑,这种结构和问题的设置让观众始终保持着兴趣和注意力。
3.2 FLASH动画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生动
在阐述科学原理时,最适合采用FLASH动画,这一方式能够将复杂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一看就懂。比如,我们在讲述石漠化成因时、在描述“长藤结瓜”小农水灌溉模式时都制作了FLASH。另外,在拍摄有难度的环节时,也适合采用动画展现,弥补画面的不足。例如,在展现台湾鳗鳅产卵繁殖的环节,水下拍摄不易,采用动画,则生动活泼,而且比实景的表现力更强。
3.3图表、公式算账。价值一看就明
就像数学课,采用最简单的公式和图表,辅助解说词来算账,是最直观、最明了的方式。
3.4巧用歌曲、动画片、影视资料。节目妙趣横生
采用人们熟知的歌曲、动画片、影视资料片段跟农科节目相结合,能跟观众快速拉近距离、产生观看兴趣。比如,在讲“长藤结瓜”小农水灌溉模式时,我们采用动画片《葫芦娃》的歌曲和片段开头,老爷爷说:这穷山沟呀,到处都是石头,缺水少肥的……接着出解说: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这是我们熟知的经典动画片《葫芦娃》中的歌曲,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啊,有点像《葫芦娃》,故事讲的也是“一根藤上结出了瓜”,乌蒙山区人民用长藤结瓜的模式来治水,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这样的切入让节目开头别具一格、妙趣横生。
3.5重视当地顺口溜、山歌。掌握接地气的法宝
一个地方的山歌、顺口溜,往往就是当地自然状况、产业发展的浓缩概括和生动写照,用好了能为节目增色不少。例如,我们在展现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时用了这么一段:火石地,石旮旯,山上只长茅草花儿;两顿包谷饭,三间土巴房,荒山留不住新姑娘。在展现栽翠竹治理石漠化见效时,又用了这么几句:宰石砌坎子,砌坎栽竹子,竹下搞养殖,养殖找票子,山变绿帽子。而且这两段都是由当地村民用土话来说的,观众看到这里会觉得特别接地气、生活化、感受强烈。
3.6第一人称讲述。新鲜有趣
第一人称的使用,往往用在种养殖技术的介绍上,猪牛羊、稻菜果,都可以化身为萌萌哒小东西,用“我”的口吻来讲述和介绍,有新鲜感,时不时还可以卖个萌,增加节目趣味性。比如,我们介绍台湾鳗鳅的雌雄区别时这样说:现在,我要隆重为大家介绍我的“爸比”和“妈咪”了!你们人类看我们,觉得我们雌雄长得都差不多,其实啊,我的爸比和妈咪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的主人最清楚……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很有趣?
3.7比拼类真人秀。增强节目时代感
真人秀是近几年最流行和火爆的节目形式,农科节目也可以采用,让两组人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拼,记录过程、展现结果,也是很有说服力和生动性的表现方式。当然,如果还能请到影视明星参与其中,那么收视效果和科普效果都会更好。
对农科普节目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点。总之,只要真正着眼和服务于农村观众,就可以想到更多脑洞大开的表现方式,做出能满足农村观众需求的更好的科普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