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举措

2017-01-03王小平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王小平

摘要: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努力配合素质教育的改革. 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并且学习科目繁多,教师不如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这一方向进行转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望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益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的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而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学能力。因为也只有有了这种自学的能力,学生才会从课堂上悟出知识点的本质,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以下就本人的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充当“保姆”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疑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只处于感性阶段,没有过渡到理性认识,而且不具备自主思考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教授数学内容过程中遇到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时,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让学生品尝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逐渐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其数学自学能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定理、概念的表述都相当严密,而数学语言尤为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就是因为不习惯读数学书而放弃自学数学的念头。教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可以从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材料开始。刚开始自学时,学生可能不太懂得阅读方法,不善于思考,对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可能并没有什么收获。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试着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者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学教材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好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深入地思考问题推理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逻辑表述,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己发现疑问、自己寻找规律,使学生学到如何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地阅读数学教材。在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整理好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整理出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给一个数学专业名称作出界定。

三、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是学习的外在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自己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头脑里面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顺应过程,最终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如果高中学生在阅读数学资料的过程中,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消化,不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或者顺应,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学习就必须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是会学的核心。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找到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随时发问的好习惯,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积极地发现问题,善于寻求方法和途径,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维水平。反思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深化、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即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再建构。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随着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变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要求学生对解析习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找出最佳的方法。课程总结时反思本课堂的知识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上,还要对学生的自学行为加以监控和指导,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学生自学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有效基础和条件。比如,我们要教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读书,而是手脑结合,对于不理解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做出标记,遇到实际应用类问题时要动手、动脑、动口,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另外,要学会预习。我们可以为学生编制一份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这样学生逐渐会养成自主归纳、自主整理的学习习惯。再次,我们要指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之效。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自己编制一份数学试卷,学生之间可以交换试卷,这样可以对考试重点做到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良斌.略论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

[2] 刘晨亮.“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