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前景探析

2017-01-03王立湖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团委职校学院

王立湖

社会实践对职校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形成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增强育人实效,是各职校及其团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的努力方向,同时社会实践是加强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增强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说服力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校团委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构建长效机制的新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新形势下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

1、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文化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实践育人体系是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特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也将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我校地处开发区工业基地,深受?“重实践”的学风熏陶。以校训作为实践育人体系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方向、特色,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

实践育人体系强化“三方协同”?“三方协同”是指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的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实践育人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使实践育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必须强化社会、学校、学生三方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多赢合作机制,从而发挥教育者和学生的自主精神,实现实践育人的创新性和普遍性。使实践育人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中,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形成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

(1)社会化机制。实践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对新形势,机械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校生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为社会实践长远化、全员化发展探索新路子。团委切实加强学院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建设,制定了《社会实践考核鉴定制度》,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鉴定,纳入学生学年综合评定中;将学生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与学生综合考评制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实践育人提供了制度保障。

(2)基地化机制。实践基地是开展职校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校团委和校党委的指导下,团委改革社会实践模式,由原来的“学校引导介绍,学生选择联系”,逐步向“学校统一组织,紧密结合专业,建立实践基地”转变。

(3)项目化机制。协助学院教务处构建以工厂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增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科研方法训练课程。学校团委又拓展了以奉献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各项科技大赛为主题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2015年暑期,在照例开展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即将在来年毕业的年级有40多名同学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实践岗位,主动将社会实践与创业就业相结合,目前团委积极与淮安市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系,已初步提供了近40多个岗位,为广大职校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锻炼。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并行发展,相辅相成,推动学院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二、新形势下实践育人体系前景

实践育人体系推动了职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了实践教育活动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才培养彰显特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将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基于以下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院实践育人体系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坚持学生主体,突出学生受益。基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团员青年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原则。机械学院今后的实践活动将着重突出学生利益。每次实践活动开展前,学院都要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建议,脚踏实地,切实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在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带队老师耐心听取同学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活动细节,对相关问题做出改进。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企业奖学金,解决部分同学的经济困难。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在机械学院设立50万元“励志”奖学金,分五年发放。2010年,山东临工企业也相继在我院设立奖学金,以表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我院的实践育人体系必将越发完善,形成长期持久的教育机制。

加强联系合作,促进科研就业。多年来,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近600余人,带动自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近2000余人,签约沈阳机床集团、远大集团、广西柳工集团等合作企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大幅度提升,几年间签约近300人;此外,机械学院的教师充分利用沈阳机床集团先进的仪器、设备、场地开展实习、设计、实验等工作,,把先进的思路、技术、理念带回校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服务了社会经济建设,又收获了大量的生产科研材料,促进了我院的科研和教学发展。

加强交流总结,扩展实践效应。每期组织学生赴企业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团委都要组织参与实践的学生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撰写实践论文,同时面向全院同学,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座谈、辩论等主题活动、出版论文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扩展社会实践效应。几年来编辑出版社会实践论文集《七月阳光》五册,收录了近百篇论文,其中有10余篇被省、市、校评为优秀论文。

三、结语

伴随着2010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机械学院已把实践育人的理念固化在学院教学指导思想中,内化在学生实践思想观念里,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上,显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实践育人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机械学院团委荣获长春市职校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吉林大学优秀社会实践组织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基地。2007、2008年,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被先后评为:吉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吉林省“校对村服务计划”优秀组织工作奖;长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吉林省“校对村服务计划”优秀组织工作奖等各项荣誉。

基于当下,机械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更好的完善实践机制;展望未来,实践育人体系的成果必然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团委职校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我的职校我的梦
学院掠影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医院团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