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鱼得水
——在大陆走红的台湾琢玉者叶金龙

2017-01-03TEXT何乃华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鉴定评估中心主任

中国宝玉石 2016年6期
关键词:珠宝首饰大陆

□ TEXT 何乃华(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鉴定评估中心主任)

如鱼得水
——在大陆走红的台湾琢玉者叶金龙

□ TEXT 何乃华(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鉴定评估中心主任)

几年前,叶先生出画册,令我为其写序:“一条鲇鱼”。现在,叶先生再出书,又令我写序:“如鱼得水”,寓意: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前册《太浩明珠》为“作品欣赏”,浩、明了技艺,可谓之“器”;今书《玲珑剔透》,既“玲珑”了作品,更深广地“剔透”了人生、家庭、事业、成就,可冠之以“道”,这是技艺提升、心智升华、凝练的过程。

华夏的玉文化延绵一万余年,被学界视为“中华文明的基石”,一部简单的《新华字典》以“玉”为部首的字,就有两百多个;由“玉”引伸的谚语、俗语、成语不胜枚举,几乎全都标示“正能量”,比如:“玉不琢,不成器”,由此足以说明:琢(雕刻)之定乾坤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万余年来留名青史的琢玉者,却只有明朝的陆子冈一人,而且,他还因此赔上了自己的脑袋。

近年来,因“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玉制品倍受追捧,以至挤进了艺术品拍卖、成交屡创天价;与之对应,雨后春笋般涌现了无数玉雕“大师”,亦有人因获利颇丰而位列“某豪”。尽管作品被冠以“艺术”,但舆论普遍认知,这个行业归属“传统手工艺”,作者只不过是:“手艺人”或“工匠”;与“艺术”和“艺术家”,似乎有天壤之别。我曾调侃雕塑界的泰斗级人物为“两面派”:“谈及历史沿革,你们承认远古的石雕、佛像是你们看家本领的源头,是伟大的艺术;论之今日,你们刀切、泥堆均是艺术;我们精雕、细琢就成了工艺,你们是艺术家,我们就还是匠人。”我多次、愤然表达过: 这是历史的大不公平!

本人混迹工艺品行业50余年,甚至爬升至某类别的顶端,曾被副国级领导命为“大王”,欧美同行称“China No.1”,港、澳、台同仁尊“老大”,为“挣脱工匠巢臼、迈进艺术殿堂”, 始终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的改革、创新。然,人微言轻,又逢社会根本转型:信仰缺失、价值错位、人心浮躁……至今收效甚微,这其实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所以,凡有机会为琢玉人声张,我定尽“洪荒之力”,因为这其中有一份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次与叶先生相识,感觉其作品有点“另类”;他断然答曰:“传统需要创新、艺术无须框架……”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如是的“硬话”,我从未从其他琢玉者口中听闻。叶金龙,这个贸然闯进我们“地盘”的台湾人,触及了我“遗憾”的神经,以至于我不得不关注他。

叶先生具高等学历,主攻《建筑学》,而绘画、设计、制图都是其必备的基本功。他以高起点的文化、艺术、科技底蕴入行,跳跃式地越过了必须的“科班”训练,不仅熟练了专业技艺,同时也熟知了行业规程、行为准则,这使他能够从传统的基座上,深底蕴、高水平得心应手的去“创新”、去“艺术”。

台海相隔近半个世纪,与曾经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大陆相比,台湾市场经济成熟、生存竞争激烈,成王败寇是社会常态,身怀绝技者亦须经营有道、以财养艺方能生存。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叶金龙已历练成功为纵横捭阖的复合型人材,然而,一页小岛,不足以使鲲鹏展翅。

大陆的体制改革,主题就是市场开放;叶金龙不失时机地“跨海登陆”,说明:他不仅技高一筹、且胆识过人,这或许源于所有中华男儿的童年梦:闯荡江湖。

人类文明史不过五千多年,华夏玉器生产始于一万两千年以前,这是一个发端于中原大地的古老行业:自有传统、习俗、规范,且有“门派”之分,某种程度上可谓自成“江湖”。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大侠”叶金龙摆下了“擂台”。

初登台者必然引发圈内各色反响,诸如:“不可把玩”、“废料”、“另类”、“个色”……然而,武林高手自会出手不凡,大张大合、精雕细刻的“花、乌、鱼、虫”的确别具匠心,不由令人联想到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的“大写意”,籍此,他有意或无意地逼近了华夏国粹艺术的至高点。

叶大侠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腰身柔软”:娴熟的社交能力、灵活的公关技巧、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恰好是大陆同行的短板,很快他就在业界激起了“死水微澜”。因此,我在前文中写下:我们不妨将叶金龙先生视为“一条鲇鱼”,放任其在已经暗潮涌动的玉雕行业这池春水中横冲直撞:让他的“传统需要创新、艺术无须框架”激发出所谓的“鲇鱼效应”。

如今,“效应”明显:叶金龙这个外来“侠客”,已经融入江湖,并拥有不断增长的粉丝、追随者、模仿者,大写意镂空玉雕作品日见其多,大有自成门派的趋势。

叶金龙的作品已成为“艺术品拍卖会”的热门货,而且专门标明出“艺术家”的头衔,这实在是首开玉器拍卖之先河:“匠人”头一次改换门庭被请进了艺术殿堂,某种程度地终结了我多年的职务遗憾。请注意:这是明朝的陆子冈用头颅也没有能够换来的荣耀,值得整个珠宝业界全体同仁引以为自豪。

叶金龙名利双赢地成功了,他卓而不群。人们不禁要问:何以至此?答案只有唯一、没有第二:“飞跃海峡,落脚大陆”。这不啻于“鲤鱼跳龙门”,广袤深邃的大陆接纳了他,海纳百川的“江湖”拥抱了他,现实地成就了在台湾不可想象的“金龙腾飞”。

当前,因台湾当局政权的风云突变而出现了“麻烦”,我不得不多费一点笔墨。亚圣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兄弟阋墙原本就是国、共两党相争的家务事,如果不是外来势利的强势干扰,两岸早就实现了大一统;既便如此,因观念、信仰差异而争斗一生的两党巨人:毛泽东和蒋介石均相互欣赏、默认、坚守:“一个中国不能变,领土、领海一寸不能丢!”1974年初,越南在西沙挑事,解放军决定派舰反击,毛泽东下令:为了争取战机,无须绕道巴士海峡而直接穿过台湾海峡;蒋介石则放纵正在巡逻的“阳字”号巡洋舰退避三舍;台湾官兵喊话解放军:“一路顺风!”击退越南、失地收复之后,两岸共同点赞、世界为所惊讶!

两党达成“九二共识”之后,虽有曲折,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两岸总体上相互逐渐靠拢;马英九先生率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亲和的步伐加快,大量台胞跨海登陆谋求发展,从而顺畅地分享大陆改革开放的红利,他们大都名利双收,其中就包括叶金龙先生。我敢断言:离开大陆这片沃土,他们绝不可能如此成就。

行文至此,打开电视休息片刻,两岸景象迥异。

对岸,台湾20万公职人员上街游行;因水产向大陆销售停滞,民进党农民党员焚烧党证;因两岸交往受阻,众多行业生存困难,预告上街游行的团体数量近百,九月份将开创游行示威旺季。

大陆,“G20杭州峰会”,与会各国政要依次鱼贯朝拜式地与习近平主席握手;夫人彭丽媛率众女宾用毛笔书写“和”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亦曾多灾多难,但从未放弃独立、自主、统一的尊严。今非昔比: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进步震惊全球,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贸易总量全球第一、成为巨无霸U.S.A的头号债主、“一带一路”“亚投行”,吸引着众多国家。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已成为促动全球经济的引擎,已强大到了为全球制定规则的地步。

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台湾也无法离开大陆。

从空中俯视,台湾岛恰似漂在海上的一片绿叶,但根系大陆、紧联母体,狂风吹不走、巨浪打不散!

叶金龙大师绝对不会离开大陆,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如鱼得水!

何乃华 2016年9月5日于北京

何乃华

1966年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从事国内外与珠宝首饰有关的业务。1981年被派往德国,任中国首饰有限公司(中德合资)总经理,该司是中国政府在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期间在德国珠宝学院进修并获得有关珠宝首饰评估、鉴定资格证书。

1984年奉调回国创办了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珠宝首饰企业——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公司,并任总经理至1996年。期间参与了国家有关珠宝首饰行业政策以及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将珍珠和钻石定为一类出口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均由该司独家垄断经营。由此,中国珍珠生产迅速超过日本成为“珍珠大国”;钻石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技艺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为业界称道的“中国工”。

1985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珠宝首饰行业社团——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协会,并于1992年将其与新成立的中国宝玉石协会合并;1986年,在广州开创了“中国珠宝首饰交易会”,并由真人配飾在“T台”上表演,开创了中国大陆模特走秀之先河;1994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珠宝首饰展”和首届“珠宝高层论坛”。

1995年在希腊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年会上,何乃华先生据理排除了某些大国的干扰,使我国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并成功地修改了该组织有关珍珠标准中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内容。同年,被推举为新成立的世界珍珠协会主席。

创办《中国珠宝首饰》杂志并任社长兼主编,编写《宝石鉴定手册》、《珠联璧合》、《珍珠鉴赏》等书籍。

何乃华先生是首批获得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高级经济师以及高级国际商务师资质的专门人才。几十年来,行走过数十个国家,脚步遍及世界所有珠宝首饰重要产、销地,与国际业界建立了广泛、深厚的关系。

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曾称其为“中国珠宝大王”,业界某些同仁则称其为“中国珠宝第一人”。

现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执行会长、世界珍珠协会主席、香港珍珠商会荣誉会长、香港宝石厂商会荣誉会长、《中国宝玉石》杂志顾问。

猜你喜欢

珠宝首饰大陆
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钻石镶嵌的标杆企业 百富隆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开创珠宝首饰新时代
冰之大陆
虚拟现实技术在珠宝首饰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浅谈珠宝首饰的收藏
北方大陆“预见未来”之旅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