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环境下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2017-01-03王鲁峰
王鲁峰
雾霾环境下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王鲁峰
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加、雾霾程度的加重,城市居民健身活动发生了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选择4个行政区进行调查和访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城市居民的健身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观需求多元化,客观需要的测算与供给资源的对比分析显现出供给的不足,而雾霾环境下对室内空间和空气质量的需求增加又加剧了供给资源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居民关于雾霾环境下健身活动的认知、健身活动的社交性需求与习惯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从居民引导、健身组织与服务支持、资源利用与创造,以及创新供给结构4个方面提出雾霾天气下满足居民健身活动需求的建议和措施。
雾霾;城市居民;健身;需求;供给
1 引言
在居民生活受到雾霾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和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以及有意识进行健身活动的今天,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中国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人口的增加,所导致的城市居民私人生活空间的压缩,以及城市居民原子化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需求增加,使得居民健身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健康的传统“锻炼”活动,而是承载着更多社会空间扩展与交互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更多城市居民走向了室外。
近几年来,雾霾范围不断扩大,雾霾程度持续加重: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年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2013年11月1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省份均创下“历史纪录”*中国2013年雾霾污染天数创52年新高.财新网.2013年12月9日.http://china.caixin.com/2013-12-09/100615418.html。。 近年来,上海出现霾的日数占全年61%,每年出现重度霾大约4、5天*上海全年超6成天数出现雾霾天气.东方早报.2013年03月18日。。南京市气象台于2014年1月14日发布了2013年气候分析。南京2013年雾霾天数竟高达242天*南京2013年雾霾天数为242天 历史上最多一年.天气网.2014年1月15日.http://nanjing.tianqi.com/news/22126.html。。雾霾天气的增加使得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不断受到阻碍。
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居民健身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城市居民在雾霾天气下改变了已经形成习惯的户外活动方式,转而在家中或室内锻炼场所使用室内健身器械等方式进行健身活动。这一转变给许多室内运动场馆和室内健身器械生产厂商带来了商机,但是却并不能满足居民们健身活动的需求。居民健身活动需求除了促进身体健康、减肥等需求外,还有交际、提高某项技能等需求。因此,雾霾天气导致的居民健身活动方式发生转变,如果没有相应的健身设施配套支持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关于群众体育活动有许多研究文献。有研究者对群众体育活动做了调查和研究,相当一部分是对不同的城市和地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杜威,2010;王德平,2007;王青,武笑玲,2007;陈新生,2009);还有研究是对群众体育活动中的要素、内容等进行研究,如社区(宋和齐,2008;邓世忠,2005)、城市社区(冉建,2010)、山区(雷先良,2011)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特点;具体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足球等项目(魏俊民,2011);群众体育活动提供场所以及改革的研究(晏学宁,1997;李丕伟,2009;朱小平,2003);以及群众体育活动中对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吴宁,2010;陈曦,2008;汪现义,2008)。另外,还有研究文献对国外的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并对中、外的现状进行了对比(付颖,1998;斗寅,1980;吴贻刚,2003)。但是,关于雾霾环境下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国内却很少,目前从中国知网搜索到的论文有3篇,包括两个主题,即论述雾霾天气下学生、青少年的户外体育锻炼(潘丛华,2013;吕桃叶,2015),和对大气污染下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防范大气污染的对策进行介绍(范国强,2015)。
本研究从调查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入手,分析现有健身模式下雾霾天气对居民健身活动需求的影响,进而对现有社区健身配套设施、高校体育设施以及城市公共体育场地等健身活动供给资源进行研究,一方面,评估现有健身活动供给结构对雾霾环境下居民健身活动需求的满足状况;另一方面,寻求现有健身配套设施等健身活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需要新建哪些健身活动设施来优化供给结构,以更好地服务于雾霾环境下的全民健身活动。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研手段和科研途径来完成。主要资料通过文献和著作的阅读,对理论部分和各城市以往对群众健身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情况获得历史比对的依据,再通过社区调研、居民访谈以及相关管理及运营机构的调查,形成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
图 1 雾霾环境下城市居民健身 活动的需求与供给研究思路示意图Figure 1. Research Ideas about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Urban Residents Fitness Activities under Haze environments
2.2.1 专家咨询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社区规划、居民体育锻炼组织以及雾霾的治理等方面的相关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医生等近10位专家进行访谈和咨询。
2.2.2 居民访谈
对社区居民和街道居委会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居民锻炼方式,对雾霾环境影响的认知,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改进等情况。
2.2.3 问卷调查与统计
设计问卷对居民锻炼方式的转变、对雾霾环境下锻炼的认知、体育设施的提供和改进以及居民感知的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并结合访谈所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此次针对上海市居民,在上海行政区中抽取4个区的街道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个中心城区选择徐汇区和杨浦区,9个郊区选择闵行区和宝山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8份,回收率93.6%,有效问卷447份,有效率为95.5%。
2.2.4 电话调查
在对上海市体育场馆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设备的安装、维护及使用状况进行调查时,我们采用了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场馆的有关信息查询了相关的联系人及电话,进行电话调查与信息搜集。
3 雾霾环境下上海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雾霾天气导致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转变并不只是转向室内和家庭,还将对居民健身活动项目选择、场地转移、社会交往、团体组织等方面产生影响,而这些方面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需求,也对目前城市对居民健身活动的供给提出挑战。因此,下文将着重对城市居民健身活动在雾霾环境下的需求进行剖析,并呈现上海市居民健身活动的硬件和服务供给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最后对照两者完成供需分析。
3.1 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分析
3.1.1 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观需求与客观需要
本研究的主体是对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与城市所给予的相应供给的评估和分析。首先,从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来看,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需求。本研究从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两个方面对居民健身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居民健身主观需求的调查通过提问“您进行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对所选选项进行统计,其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排在第1位的是我们熟悉的“强身健体”(75.8%),其次是对身心健康关注的“放松身心”(60.6%),其后的3项需求都与社会交往需求相关,分别依次为“团体活动”(33.3%)、“朋友聚会”(37.9%)和“防止寂寞”(30.3%),最后则是在自我学习层面的“学习技能”(21.2%)选项。
图 2 上海市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观需求示意图Figure 2. Subjective Demand of Shanghai Residents’ Fitness Activities
对居民健身活动的客观需要评估,则须参考其他国家相对成熟的健身设施标准。上海居民常住人口为2 415.15万人*数据来源《201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如果参照英国体育理事会制定的英国社区体育中心的基本标准(SASH),要求拥有25 000人的社区就需要建设1个社区体育中心。那么,上海市应建设966个包括多项运动场地,开展多个体育项目的社区体育中心,才能满足与其人口数相匹配的居民健身需要*不同的国家对居民健身需要设计的标准不同:根据英国体育理事会制定的SASH标准,社区体育中心应能够开展17个体育项目,包括羽毛球、篮球、保龄球、壁球、5人足球、健身操、室内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网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除此之外,中心还需要建有健身房、会议室以及更衣室等。新加坡1975年制定实施的《体育设施蓝图计划》,对拥有20万人左右的居民区所建的社区体育中心设定的标准为1条跑道和1个运动场、1个游泳中心(包括3个50 m泳道的游泳池)、1个多用途的室内体育馆、1个健身中心(户外健身站点)、1个有氧运动影音室(会议室和办公室)。。
3.1.2 居民对雾霾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行为改变及产生的需求分析
雾霾天数的增加、雾霾级别的加重,对城市居民已经形成的健身活动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又怎样认识和应对这种影响和改变?进而产生了怎样的健身活动需求?对这些问题,本课题分别进行了专家访谈和居民调查,并发现了如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1.居民对雾霾天气锻炼的认知不足。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雾霾天气不能进行体育活动(53%),还有35%居民对体育活动类型有选择,其中,18%的居民认为只能进行室内活动,还有14%的强调不能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适当进行缓和的锻炼。认为可以照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占12%,另外还有3%的“其他”,注明的原因有“要看身体状况”、“大家都参加也会参加”“增加防护措施就可以”等。
图 3 居民对雾霾天气进行 体育活动的认知示意图Figure 3. The Residents’ Cognition of Having Sports Activities in Fog and Haze
在雾霾天气情况下,空气弥漫雾气,能见度变低。同时空气中还会掺杂PM2.5等细颗粒物。根据专家访谈得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户外运动。一旦颗粒物直接黏附在呼吸道和肺泡上,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空气污染严重,甚至比吸烟更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即使在室内健身,因为室内和室外其实还是有空气流通的,所以室内的空气质量很快就跟室外一样了,因此,在雾霾天气来临时,在室内也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高强度的健身活动。
2.居民健身活动的频率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变化不大。在对居民健身习惯的调查中发现,超过7成的居民有健身习惯,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而中老年人群较多地选择是在社区的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较多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时段进行活动。习惯性健身、固定的团体和活动导致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坚持和对健身团体的依赖,也导致雾霾天气日渐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许多居民还是选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发现,对有健身习惯的居民79%的人还是选择照常参加,其中,91%(相对比例)会增加防护措施,9%的人选择改变健身时间。不参加或减少次数的居民占21%(表1)。这一统计结果也为社区和体育场馆在雾霾天气的服务和运作提出了挑战。
表 1 有健身习惯居民在雾霾天气 是否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一览表Table 1 Survey on Residents Who Have Fitness Habits Whether to Insist on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Fog and Haze
由此可见,在雾霾环境下,居民从事健身活动对室内场地的需求增加。但由于其存在着社交和团体活动需求,因此,各自在家进行锻炼是不能满足的。这也就对社区的室内活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另外,从居民的认知和专家的建议来看,健身活动的项目选择和场地协调,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资源调配,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即能够给予居民体育活动支持的服务需求。
3.2 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供给分析
3.2.1 上海市居民体育活动的设施供给资源统计
从商业化运营的体育锻炼场馆的统计来看,上海市目前有体育场馆约7 707个(表2)。这些体育锻炼场所提供的运动类型多样,设施条件也比较好,大多数所处地段相应也交通方便,人流密集。但因其主要是商业运营的模式,使用需要付费比重较大,而且价格相对较高。
从社区体育设施的提供来看,目前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有189个(表3),其中能够提供体育锻炼的有180个,体育活动形式有健身房、乒乓球、瑜伽、健身操、舞蹈等,既有室内活动又有室外活动,大部分场所和服务免费,少数也有按照时段对外收费的情况。
表 2 上海市商业运营的体育锻炼场所统计一览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Shanghai Commercial Operations Workout Places
数据来源:根据大众点评网和上海市体育场馆行业协会网站数据整理得到。
表 3 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布一览表Table 3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Centers in Shanghai
数据来源: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网站。
除了社区活动中心外,上海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社区的全民健身苑(点)、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公共运动场。已建成社区健身苑点7 741个,公共运动场316处764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 033个;建成健身步道859条469 km;全市80%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3.2.2 上海市居民体育活动的服务供给调查
城市居民体育活动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自发自觉自我组织的状态,但近些年政府对居民健康、健身非常重视,201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5号),提出了丰富健身活动项目、健全全面健身网络,发展健身指导和志愿者队伍等要求,特别列出完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和壮大健身服务业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因此,在供给调查中,本研究将居民体育活动服务供给也列入了调查范围。
从上海市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的居民体育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健身组织、健身活动、体质监测和宣传平台四个方面:1)健身组织方面:全市建有社区健身俱乐部108个,社区健身团队1万余支;社会体育指导员23 000余人;建有社区体育指导站213个;开展了体育健身配送服务,开通社区体育配送网站。2)健身活动方面:每年举行“全民健身周”、“社区健身大会”、“全民健身节”三大市民体育健身活动;创办了中国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等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各区县积极创立“一区一品”健身活动。3)体质监测方面:全市建成9个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和81个社区体质监测站,依据体质测试结果,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科学健身,上海市民的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4)宣传平台方面:各级体育部门建立门户网站,方便市民进行网上简易体质测试,及时公布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名单,创办《健身时代》栏目交流健身技能,向市民普及健身知识。
在对“雾霾天气下如何锻炼是否得到相关服务或指导?”问题进行询问时,居民反馈几乎没有从社区得到过雾霾环境下如何运动的专业指导,但是,有不到10%的居民反馈说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有介绍过雾霾的知识,其中提到了“雾霾天气下如何健身的注意事项”。大部分居民对雾霾环境如何锻炼是通过媒体的宣传获取指导信息的。3.3 现有供给结构对雾霾环境下居民健身需求的满足状况分析
3.3.1 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供给不能满足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就目前的健身设施和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商业运营中心提供的体育健身服务来看,整体上是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需要的。
1.从居民人数来看,如果按照上海市现有居民在各区的分布计算应拥有的社区活动中心数量(依据英国SASH标准,表4),目前对居民健身需要满足状况最好的是静安区,能够达到50%以上,其他区只能达到13%~35%。
表 4 上海市人口分布统计(千人)与社区活动中心需要满足率一览表Table 4 Distribution of Shanghai Population Statistics (thousand people) and Community Centers Needs Satisfied Rate (%)
人口数据来源: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因上海市人口统计数据发布时行政区划中卢湾、黄埔还未合并,故在此表中,卢湾与黄埔还是分别进行计算,其社区活动中心也分别单列。
2.人均体育健身空间狭小。上海目前人均体育用地面积约为2.5 m2,其中包括学校体育设施、社会体育设施以及其他体育设施。实际调查下来,社区人均健身用地面积不足0.5 m2,很难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
3.调查显示,参加社区健身活动的人群以中老年及退休者居多,且女性居多。普通居民锻炼者中,女性锻炼者超过7成,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状况来看女多男少,51~60岁的占4成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活动中老年人居多。离退休居民近6成,月收入1 001~2 000元的居民占到5成以上的比例,中低收入人群比较多。
3.3.2 雾霾环境下现有体育设施的空间与内部空气质量的同时供给实现困难
以上的分析主要围绕着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和目前上海市体育活动场所与设施的供给进行分析。但雾霾天气的增加,又导致了许多体育活动在雾霾环境下不方便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需要在室内完成,而室内空间的提供又需要增加空气质量的保障,才能满足居民健身活动安全进行的需求。
根据之前的访谈和调研,室外的体育设施在雾霾天气下提供服务的能力降低,而室内的设施又可能由于空气质量也变差导致不能给居民提供健康的服务。因此,只有能提供新鲜空气的室内体育设施在雾霾环境下才能满足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
目前,我国与体育场馆空气质量、卫生状况有关的标准,主要有《体育馆卫生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例如,《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1996规定了体育馆内禁止吸烟,室内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应小于等于0.25 mg/m3。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规定了与引入新风有关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以及氨、苯系物、TVOC等污染物的允许浓度。我国卫生部2006年就颁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规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的细菌总数与真菌总数,都要小于等于500 cfu/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应小于等于0.15 mg/m3。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监测指标: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浓度限值:一级浓度限值为15 μg/m3(年平均)和35 μg/m3(24 h平均);二级浓度限值为35 μg/m3(年平均)和75 μg/m3(24 h平均)*摘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但是,从前面对上海市体育场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体育设施供给分析看,室内体育场馆的比例并不高,商业运营的体育场馆中室内的大约占比80%以上,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体育设施室内体育场馆的比例要低一些。在对室内体育场馆是否有空气净化设备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对象感知到的,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的场馆不到一半,而能够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比例还要进一步降低。在电话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个状况(表5),当问及“新风系统是否能够阻挡PM 2.5颗粒?”以及“过滤系统的防尘片多久更换一次”的问题时,仅有几家场馆有明确的组织和维护记录。
表 5 体育场馆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设备 安装情况电话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1Table 5 Statistics of Telephone Survey about Venue Fresh Air Systems and Ai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注:1)选择行政区与调查问卷发放的4个行政区相同;2)选择体育场馆为商业运营的室内场馆,选择场馆数根据各区场馆总数的1/10确定;3)选择有室内场馆的社区活动中心,选择中心数根据各区社区活动中心总数的约1/5确定。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的增加,使得本来供给就严重不足的居民体育活动服务和设施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由于居民体育活动的社交需求和锻炼习惯形成的行为模式导致其仍然可以保持在室外或者未达到标准的活动场所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但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必将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增加居民体育活动服务和设施的供给,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合理调配资源并对居民健身活动进行组织,成为社区和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居民对雾霾天气下体育锻炼的认知是不足的,其体育锻炼行为会受到习惯的作用,居民健身活动的社交性需求对体育锻炼方式和场地的选择影响很大。
4.1.1 居民对雾霾天气下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
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在雾霾天气下不能进行体育活动,还有3成以上的居民通过对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选择,如进行室内活动或者进行缓和的锻炼方式即可。还有12%的居民认为在雾霾天气下可以照常进行体育活动。
4.1.2 居民在雾霾环境下体育锻炼行为模式不易改变
我们研究发现,超过7成的居民已经形成健身习惯,而且其中多是中老年人群。这部分居民体育锻炼的行为模式是:在社区室外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段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拥有固定的团体和活动项目。这种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坚持和对健身团体的依赖,也导致雾霾天气日渐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近8成的居民依然选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只是在健身时会选择增加防护措施或改变健身时间。
4.1.3 居民健身活动的社交性需求很大程度上促使居民选择团体活动和室外锻炼方式
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中,有3项需求都与社会交往需求相关。即使如广场舞形式的自组织群体,群体成员的意识很强烈,也使其产生归属感。因此,在面对雾霾天气增加,需要转向室内或改变锻炼时间、锻炼项目的时候,社交性需求成为居民改变选择室外锻炼意愿的主要障碍。
4.1.4 雾霾环境下现有体育场馆与健身设施的供给与健身服务支持均严重不足
上海市的调查显示,从硬件设施看,综合商业场馆和社区场馆两方面资源,居民健身活动的室内空间供给不足,而雾霾环境下所需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更是严重不足。从服务支持看,居民还多从媒体宣传获得零散的雾霾天气的健身指导,而来自社区层面专业的信息、个性化地辅导、群体活动的组织等服务提供还较为缺乏。
4.2 建议与措施
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尝试从居民引导、健身组织与服务支持、资源利用与创造,以及创新供给结构4个方面提出雾霾天气下满足居民健身活动需求的建议措施。
1.引导居民对雾霾天气进行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并传递有效的知识和方法
在雾霾天气,更需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很多居民选择继续锻炼。尽管很多人进入室内运动,但由于室外空气质量差,室内空气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在雾霾天气中,即使是在室内从事激烈的或过多的有氧运动,也是吸入细微颗粒,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因此,应通过多种媒介传递给居民信息,在雾霾天气尽量不要体育运动,即使在室内运动,也尽量从事那些锻炼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运动。
很多居民喜爱的“广场舞”可能在雾霾严重的天气要改成“室内操”。但参与广场舞的居民除了强身健体之外往往还有社交、群体以及展示的需求,需要很多人一起舞蹈的氛围。因此,在社区内的一些体育场馆,如篮球馆、排球馆,在晨练和晚间时段,没有商业性服务和比赛而空闲的时段,可以向居民开放,方便大家进入共舞。既增加了室内体育场馆使用的效率,又可以减少广场舞扰民的负面效应。
2.培养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在雾霾多发天气下,对不同年龄群体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务和组织方式
本次调研发现,对于中老年群体、离退休人群和女性人群,从事体育活动的社会性需求更为强烈,也因此在面对雾霾天气的影响时,这几类群体往往选择变换锻炼方式、锻炼时间、采用防护措施,但仍旧坚持体育活动。因此,对这几类居民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加强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的培养,对各个社区或老年人协会输送优秀的社会指导员。指导员的介入既可以为老年人群体输入大量健身知识和技能,又能在雾霾严重的环境下担当寻找合适的健身场所的职责,从而能够有组织、有指导地确保老年人、离退休居民以及女性健身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良好发展下去。
对于其他群体,比如忙于工作和学习的中青年群体和少年儿童,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例如,体育比赛的召集和训练,体育场馆的分布、开放场次以及优惠信息等,都有利于组织这些群体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也可以在雾霾环境下提高室内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3.在相关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中增加室内体育场馆的建设项目,并尝试整合与利用现有非体育场馆资源,创造体育活动空间,从技术和制度上推动体育活动空间的建设和效率提升
面对雾霾天气的不断增加,解决空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中应当增加室内体育场馆的建设,尽早解决室内体育场馆的缺乏问题。但是,在很多公共设施标准中都没有这样的要求。例如,在上海市的小学和初中的建设标准中就没有室内体育场馆的要求,许多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像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虹口区,初中有像样的室内体育馆的也只有钟山初级中学和江湾初级中学两所学校,原因却是这两所学校当初是以高中建设配套标准来建造的。
建设体育场馆需要时间,如果能够在现有的场馆或者临时设施安装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些学校把操场地下停车库加装良好的通风系统,解决了孩子们在雾霾天气上课间操的问题。而许多社区体育设施和场地,虽然是建在室内,但没有安装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因而也需要进行加装和改造。
还有一些“创造”良好空气质量的“室内”活动空间的做法可以借鉴:例如,2012年底,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建起两个巨大的“帐篷”——其实是两个占地8 000多m2、形状好似巨大圆顶帐篷的运动馆,同样加装了独立的空气过滤系统,24 h运转,以确保学校不受雾霾影响。这种“气膜”式空间因其成本合理,搭建容易,已经在很多省市的社区、学校推广,也部分地解决了雾霾天气居民健身的问题。
4.创新供给结构中政府、社区与市场的配合方式和管理模式
供给结构改变中,政府、社区与市场各主体需要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社区体育经费不足,仅仅依靠事业经费,再辅之以各种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社区服务收入往往很难满足需要。可以尝试由政府出资增置空气过滤设备,体育场馆运营中负责维护,以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探索政府规划、建设社区绿地及室内健身设施,由社区志愿者进行维护等配合方式。
从管理模式上看,居民体育活动多在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进行,而社区体育管理的权威机构应由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市场(企业)和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来组建社区居民体育服务委员会,并可将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交给各个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如体育协会)等来完成。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合理规划和设置健身特色项目,以整合优先的资源集中使用。打破企业、事业、社区分别独立和封闭的格局,兼顾纵向发展与横向联合。更理想的是推进社区间的联合,形成系统网络化的社会体育交叉的新组织体系。
[1]步振威.上海市群众体育活动情况和活动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1999,20(2):51-54.
[2]杜威.柳州市群众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0,31(8):167-190.
[3]付颖.美国群众体育活动所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16(58):36-39.
[4]雷先良.影响我国山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相关因子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2):188-190.
[5]李佳燕.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6]冉建.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同伴效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1):29-32.
[7]索红杰,陈锡尧,倪伟,等.上海社区体育设施合理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4):113-116.
[8]宋和齐.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点现状调查与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8,(3):244-245.
[9]魏俊民.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运动生理负荷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327.
[10]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39-43.
[11]徐晓琼,杨烨,王静.南北方老年人休闲体育现状的比较研究——以上海和沈阳为例[J].运动,2013,(1):138-139.
[12]曾琳,吴承照.上海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J].规划师,2007,23(1):69-73.
[13]张琼,倪明.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公共体育服务——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12(259):36-38.
Demand and Supply of Urban Residents FitnessActivities under the Haze Environment—A Case of Shanghai
WANG Lu-feng
Due to the increase of haze weather,the urban residents fitness activities have changed.This paper,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selects four administrative region to make survey and interview,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residents in fitness activities to analyze and find out that urban residents fitness activities of the subjective needs is diversification,the comparison of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estimates and resource supply analysis shows supply shortage,and haze environment and air quality of indoor space demand increases and intensifies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 supply.Based on the residents of haze environment fitness activities cognition,fitness activities of the social needs and habits are discussed,and from residents guide,fitness organization and service support,resources using and creating,and structure of supply innovation,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needs of residents’ fitness in haze weather.
haze;urbanresidents;fitnessactivities;demand;supply
1002-9826(2016)02-0055-07
10.16470/j.csst.201602009
2015-07-27;
2015-12-16
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决策资询项目(TYSKYJ2014033)。
王鲁峰(1977-),女,山东济南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Tel:(021)65901067,E-mail:wang.lufeng@mail.shufe.edu.cn。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上海 200433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G8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