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警执勤中官兵心理亚健康调适

2017-01-02王振宇

政工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执勤海警亚健康

王振宇

一、海警官兵心理亚健康的表现与原因

海警官兵在执勤过程中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生命危险性),突发事件作为外部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海警官兵在执勤过程中还需长时间面对单调的外部环境,此种环境的影响力根据时间的延长而递加,最终也会形成深刻的影响。海警执勤中的环境影响虽然深刻,但极少能造成海警官兵患心理疾病,一般造成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感情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神经质、孤独冷漠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外部环境改善可以缓解和消除。

(一)长时间的舰船生活引起的烦躁与懈怠

舰艇生活造成海警官兵心理不适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舰船生活艰苦。舰船生活空间有限,操作机舱多闭塞和嘈杂。海警官兵常年生活和工作在舰艇上,舰艇高温、高湿、盐度大,海风和长时间日晒对皮肤伤害大,舰艇上淡水有限,生活用水受限制。种种生活的不便和恶劣的环境使官兵对生活现状产生不满而无奈的情绪,反映到行动上便是易怒和破坏性动作增多;舰船空间有限,除了仪器与设备所占空间,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操作机舱内仪表众多,操作官兵精神集中,工作压力大,并且机舱多通风不畅,噪音分贝大,导致官兵头晕胸闷,耳鸣烦躁。二是执勤任务艰巨。巡航执勤持续时间长,与外界隔离。在执勤过程中,舰船时常会受到风浪大、强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产生颠簸摇晃,海警官兵容易晕船,在晕船期间一般无法正常进食,只能靠喝水和吃少量水果维持,体力受到很大影响;巡航任务一般周期较长,船上官兵远离陆地,在广阔的海面上漂泊,无尽的海面与舰船及个人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加之与外界联络不便捷,使舰船形成“信息孤岛”和“心理孤岛”,船上官兵会产生孤独和冷漠的情绪,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不起兴趣,工作懈怠。

(二)突发事件与紧急任务引起的焦虑

在海警执法执勤过程中,任务突发性和时效性明显,如果处置不及时、不得当会错过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特别是海上执法的范围于一国是有限的,超出空间范围就会失去管辖权;海上维权事关国家权益和外交关系,海上权益维护见智见勇,任何细微区别关系到我国外交主动与否,这要求舰船指挥员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也要求全体官兵通力合作,把握时机和主动权。所以突发事件发生时,全体官兵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内心焦虑。同时,如果处置不当后,会出现自责或者互相责备现象,人际关系紧张,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种不稳定因素会迅速扩展,影响团队团结,产生后续的人际关系焦虑。

(三)事故和危险引起的恐惧

海洋的主体是水,其主体具有可运动性,比热容大,会生成不同的气象现象,我国海域南北纬度跨度大,近海海域及毗邻海域容易发生寒潮、热带气旋、温带气旋、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可预见性的气象灾害,海警可以提前通知沿岸及海上生产作业单位做好准备,舰船靠港。若是突发气象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海警要挺身而出抢救群众,面对自然灾害人类会本能地产生畏惧心理,然而职责需要就必须要克服畏惧心理。除去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事故是造成海难的重要因素,一是机械损坏,舰船上机械众多,运行过程中存在机械磨合与消耗,保养检修不及时,会出现舰船失控;二是舰船存在火灾隐患,舰船大部分动力依赖于内燃机和蒸汽轮机,舰船行进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船内载有大量燃料,船本身结构为钢铁,传热快,火势不易控制。海警舰船发生事故或者海警救助其他事故船只时,驻船官兵会亲眼目睹船舶损坏,甚至沉没的过程,产生恐慌情绪。

(四)机构体制调整引起的职业倦怠

2013年,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对外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维权执法。新的海警队伍内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公安现役武警,还有公务员与地方人员。人员间彼此不熟悉,之前的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在看待问题的观点上存在分歧,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相左之处,容易引起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人际关系紧张,导致部分人员失去工作积极性,心情沮丧,工作懈怠。

二、官兵心理亚健康调试建议

(一)提高干部心理工作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舰船基层领导在海警执勤期间,即为本舰船的负责人,在当前海上执勤任务艰巨、愈加关注官兵心理健康的背景下,舰船基层领导要努力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提高心理服务工作本领,做好思想工作。一是摸清官兵现状,及时发现隐患。基层领导要增强与各岗位人员的沟通,认真聆听官兵的内心诉求。聆听即是心理疏导的第一个步骤,诉求者在说话的同时也是内心的一种宣泄,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诉求者的神态和动作,分析语言内容,可以大致评判其心理需求与隐患,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调节官兵内心不适。帮助官兵认识到在执勤过程中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正常的,纠正官兵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误区,将团体疏导和个体疏导相结合,团体疏导解决普遍问题,个体疏导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创新疏导方式,在面谈这一传统疏导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书信或网络匿名疏导,充分保护官兵的隐私,尊重官兵心理诉求。三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心态调节。海警作为国家近海领域权益的维护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舰船基层领导要做好政治工作,在相应的时间节点、空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官兵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实践证明荣誉与使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在某海警支队进行南海西沙岛礁巡航时,某指挥舰坚持持续四个月巡航不返港,舰船官兵就是凭借保卫祖国权益的荣誉感坚持完成使命。舰船基层领导要将心理工作与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性开展,切实使心理服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开展朋辈心理互助,丰富文化生活

相对于心理疏导,官兵的自我心理调适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官兵的心理自我调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强官兵自我调适能力,形成朋辈心理辅导氛围。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授自我调适技巧,通过个人呼吸放松调整法、意念放松调整法、自我暗示调整法,运用意识和意志力量对其自身情绪、情感及行为进行调整和控制。当心理疏导培训进行到一定程度,官兵普遍具备心理疏导常识时,即可形成朋辈心理疏导氛围。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群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朋辈心理疏导具有容易接受、有效应对活跃思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优点,通过朋辈心理疏导,最终形成“他助——互助——自助”的和谐氛围。二是开展丰富新颖的文化生活。海上执勤持续时间长,生活单调枯燥,官兵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幸福感,因而会出现情绪低落。适当开展娱乐活动缓解压力,增进官兵之间感情,娱乐活动不必局限形式,但内容要积极健康;拓宽舰船官兵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舰船上的官兵90后的比重大,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比较大,对于信息的渴求明显,如果长时间不获得新的信息,会产生“信息失联”的综合反应。同时,在执勤过程中,与自己的亲友联系不便,在传统节日会产生思念亲友的情绪,舰船应当健全信息联通工程,便捷执勤官兵与外界联系。

(三)改善舰船硬件设施,优化后勤保障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在舰船上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是心理亚健康调适的重要步骤。一是改善官兵生活工作空间。舰船上除机械和仪器所占的空间外,剩余的生活空间狭小,住舱内舷窗密闭,通风环境差,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幽闭的环境内,易形成心理抑郁和压力。根据建筑空间与行为心理的关系,在调整舰船吨位大小的同时合理设计舰船格局,调节舱内比例、色彩、围合程度、舱体形状等,达到人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是提升舰船的技术性能。舰船昼夜运行,产生大量噪声,加之舰船的摇晃和震动,使官兵长期处于颠簸之中,官兵会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晕船和乏力时有发生,内心极度疲劳。应当从技术层面解决这一问题,从舰船的设计和研发时,考虑到减震与减噪的技术攻关;开发更多实用的单人装备,例如高分贝隔音耳罩、防滑鞋靴、便携供氧瓶等。三是做好后勤保障。舰船在离港执勤时,淡水和新鲜果蔬缺乏,食品供应单一,医疗卫生保障乏力,这些都是威胁官兵身体健康的因素。建议舰船编队执勤时,应当适当增大后勤保障船舶规模,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开发船上海水淡化装置。

(四)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与奖励机制

海警执勤当中官兵所面临的危机有海难、自然灾害、任务失败、战友亲朋受伤死亡等。当官兵受到巨大心理创伤,需要启动心理干预机制,运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技术。例如严重事件集体减压法(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CISD),即成立谈话小组,让求助者描述痛苦的安全环境,而且在需要时能得到小组的支持。积极方向会演化为成效,恰当处置情况,化险为夷的官兵应当受到奖励。奖励是对个体和团体的一种“刺激”,使得他们得到一种精神或力量。奖励的效应可以扩大,进而影响团队整体,形成崇尚荣誉的氛围,为执勤注入精神动力。奖励带给个人或团体的愉悦心理因素,可以有效抵消执勤当中出现的消极心理因素,缓解心理亚健康症状。

海警执勤过程中面临着种种突发情况,执勤条件艰苦,现有心理亚健康问题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出现新型心理亚健康问题,但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和心理疏导干预的普及,海警官兵执勤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终将会朝着良性解决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执勤海警亚健康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为你撑伞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