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改革,军校教员应该怎么办

2017-01-02

政工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员同志院校

傅 杰

当前,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深入推进,院校改革进入实施阶段。这次院校改革,涉及到部系调整压缩、专业合并裁减、培训转型升级,特别是当前院校所担负的教学培训任务又一刻不能停顿,可以说是全局性地动、行进间地改。面对改革,广大教员总体上心态稳定,状态向上、姿态积极,但随着院校改革实质性展开,部分同志思想五味杂陈,也出现一些思想反映。随着改革任务全面铺开,“改革阵痛”和“震荡效应”逐步凸显,军校教员应该怎么办,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面对改革怎么看——要学“愚公移山”不能学“叶公好龙”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党中央、习主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强国兴军的关键一招。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必须与军队总体改革相一致,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适应,与军队其他事业发展相协调。很多同志都希望借这次调整改革的东风,院校建设越来越好,学科专业发展越来越快,个人发展空间越来越大。随着改革的实质展开,大家看到这次改革力度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面对改革一些同志既期望动作大一些,又担心伤筋动骨;既期望刀子深一点,又担心割自己的肉;既期望问题真正解决,又担心工作难开展。有的同志开始思改革、盼改革,现在改革来了则“怕”改革,怕优势被取代,怕专业被肢解,怕编余被分流,怕个人素质难适应,怕个人进步受限制。这些同志就像成语故事“叶公好龙”中的那位老先生,平时口口声声喜欢龙,等见了真龙却“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深化改革步入的“深水区”,既是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的“深水区”,也是权力利益的“深水区”。一些人表面上高喊改革,实际上惧怕改革、抵触改革,说到底是缺乏“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跟叶公一样,“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只要遇到棘手问题拦路和现实利益考验,就会立刻“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院校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改革“阵痛期”逐步显现,在强军兴训的路上还横亘着一座座大山。当年愚公立志于万仞之下,不惧巍峨,敢踏万峰、敢涉万险,未曾丧失前行的勇气。院校改革更需要冲锋在前、奋力前行的勇者,需要敢涉深水、敢踏险滩的勇士。我们每一名同志置身大改革大发展的大机遇中,在面对急难险重、层山阻隔时,更要鼓起勇气,吹响“冲锋号”、开辟“荆棘路”,自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不能因为改革之路漫长、个人力量渺小就畏葸不前,要以大无畏的勇气镌刻改革强军丰碑。

二、利益调整怎么办——既要做好“选择题”更要做好“必答题”

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随着院校改革实质性展开,我们广大教员正处在“赶考”路上。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触及“奶酪”在所难免。当前处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前沿的我们每一个“赶考者”,都将经历利益调整的阵痛,也将面临公与私、大与小、义与利、得与失的考验,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拿出“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敢于迎接大考;但也有少数同志面对“脖子以下”改革,存在思想顾虑。有的担忧学院校区体制下提职受挤压,个人发展前程被打断;有的担忧任务压力剧增,身心难承重负;有的担忧生活环境改变,后院后路顾虑增加;有的担忧保障政策调整,服务质量出现落差……归根结底,是怕“一亩三分地”被划走,动了自己的“奶酪”;怕履职能力不足,以前的工作“套路”不管用了,出现本领恐慌。

尽管改革的前景向好,但刀锋触及之处,必然会带来阵痛和不适,对被改革者来说,自然冷暖自知。这些同志的思想顾虑,表面看是个人利益的取舍,但实质折射的是观念的碰撞,反映出的是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宽窄。说到底,有顾虑多是因为党性观念弱化,难以摆脱利益的羁绊,只想改别人、不想改自己,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只想换新鸟、不想腾旧笼。个人得失的“小账”算得多,顾全大局的“大账”算得少。

改革是道选择题,面临撤降并改、进退走留,需要毫不犹豫做出正确抉择;改革也是道必答题,在关键时刻、挑战面前如何行动,是必须回答也必须答好的。因为选择考验着党性,回答检验着忠诚。前段时间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当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剧中汉东省公安厅长因为新来的省委书记和一位退休的检察长感情很深,为了讨好省委书记,千方百计向这位退休的老检察长献殷勤。省委书记看到这些举动,评价说: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的就是“聪明”,最需要的就是忠诚。忠诚,对于我们每一名军校教员,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院校建设来说改革是“换挡提速”,对某一位具体人员而言可能是“转向变道”,我们都是大考中的“考生”,都面临一道道检验党性、考验忠诚的选择题和必答题,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和大局意识,扪心自问,真诚作答,交好答卷。这中间,有进与退的叩问,有走与留的抉择,有转与改的考验,每一个问号都是“大我”与“小我”的交锋。在这份考卷上,我们每一名军校教员都要看齐追随答好“忠诚题”、稳心尽责答好“担当题”、令行禁止答好“纪律题”。

三、当前应该怎么干——要育“关门弟子”不当“关门掌柜”

许多同志都经历过高考,今天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次“高考”,改革前的精神状态就是高考前的“模拟考”。能否立足岗位,心无旁骛抓教学,一心一意干工作,决定“模拟考”质量,影响“大考”成绩。改革在即,但少数同志却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有的担心会裁掉自己,干得再多也没用,静观其变,明哲保身;有的担心会改掉自己的利益,骑驴看唱本,走一步瞧一步;有的对学科专业建设有一些好的想法,但苦于下步任务不明确,有劲也怕使“过”了、用“偏”了;也有个别同志流露出“先按部就班干好手头的事,有什么想法等到改革调整后再说”的想法;甚至还有些同志感到自己下一步专业可能受限,任务可能减少,再怎么干也没多大意思,现在也就是“关门掌柜”,盘点整理,准备“上铺板”,关门大吉。

地里草长多了,庄稼就长不出来;脑子里歪事占满了,正事就装不进去;思想上个人走留进退想多了,人心斗志就会聚不起来。个别教员面对调整改革,军人意识不强,工作地方化,生活市民化,交往庸俗化;还有的教员同志斗志松懈,精神状态不佳,上班等下班、周一盼周末。出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心态上的“失之毫厘”。唯有敢于担当,才能承担重任;唯有砥砺前行,才能抵达彼岸。马克思说过:“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1992年,原桂林陆军学院由正军级降为正师级;2005年,学院再次降格,调整组建为副师级综合训练基地。2016年1月,该基地又转隶到战区陆军。级别一降再降,编制一减再减,基地16名教员成为编余教员。他们都有副教授职称,有1人是院部领导,10人是教研室主任,4人是教研室副主任,他们都是业务佼佼者、教学带头人。16名教员全部从领导岗位退出,服从组织安排成为普通教员。虽然“教授梦”“将军梦”再无可能实现,但编余不是多余,转身不是停顿。16名教员依然在三尺讲台耕耘奉献,他们工作劲头不减、标准不降,在基地转型升级中甘当“铺路石”。时光流转,十年韶华,基地快速转型升级,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孵化器”“磨刀石”,他们的职称依然是副教授——那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最高技术职称。转隶到战区陆军后,尽管基地又一次面临调整改革,这些教员工作激情丝毫不减。老教员柴书明退休前夕,还参与筹划3场演训活动;老教员欧新民干了19年副教授,也依然和年轻教员一样授课耕耘,年年参加重大演训活动。这批老教员用6项全国性军事学重点课题、18项全军性课题和30多项其他重点课题攻关成果,用主编的60多套全军性教材,向改革大考交出了合格答卷。这就是当代中国军人的担当,这才是当代中国军校教员的选择。

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将自身融入到时代的大势当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使命感参与和支持改革。越是调整改革,我们广大教员越要聚焦中心,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乘着改革的春风,乘着实战化训练的东风,乘着作风建设的清风,直面挑战、抢抓机遇,把工作当作事业干,自觉争做深化改革的实干家推动者。越是改革临近,越要坚持心智不乱、本色不变、初心不改、干劲不减,以对党的教育事业、对院校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在位敢为、在位先为、在位有为,在“行进间”实现步伐转换、工作跃升和素质提高。当下就是要从能做的事情做起,像培育“关门弟子”那样,更要有品牌意识,有更强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把现有的教学对象培养好,把现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好,把下步教学工作谋划好,在大棋盘上找准自己的坐标,撸起袖子、迈开步子,苦干实干加油干,一起奋斗,成就梦想。

猜你喜欢

教员同志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