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之我见
2017-01-01作者张好昌广西技工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张好昌,广西技工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之我见
作者/张好昌,广西技工职业技术学校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子产业升级和优化,需要建设更为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基于此探讨了相应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电子技术行业的长效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策略
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正逐渐实现智能化和集群化的创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电子行业在保持世界领先规模生产态势的同时正在进行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以实现产业化的长远发展,这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人才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设更加专业化和创新化的人才队伍,以期更加满足社会、市场及企业发展的需求。
但就当前形势而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在教育改革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推广困难,学校主体较难具备深厚的实力以支撑深度的目标调研,难以真正确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突破口;其次就师资力量层面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电子技术的实际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缺乏长期有效的企业实践经验;另外在校企合作层面存在一定的对接障碍,企业对于学校教育的补充及辅助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学校系统中的电子技术实训设施配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较难与现代化企业设备相适应,这不利于学校教育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培养真正能迅速与企业运行进行良好对接的专业人才。针对这样的培养现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需寻求更为有效的发展和优化。
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最终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高级技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线工作者,这包括高级技工及高级技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同时需要培养有效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加适应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需针对该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层面建设更加具备专业机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不仅仅需要学校教育系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更需要联合社会及企业的联动力量,共同促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
3 .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策略
■3.1 设置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需要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所授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整合,明确理论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对于专业实训的指导性作用,改变传统的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合理比例中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
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而言,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需注重理论与实践两者的有效结合,设置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例如可以在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电路实验、电路调试以及电路安装等实训教学的比重,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地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2 构建校企协作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构建校企协作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校企之间资源互补的有效途径,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深入到企业中去,即学校单位可派遣相应的优秀教师深入到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和锻炼,另外学校系统也可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参与实践工作,企业可给予相应的平台及专业的指导;另外一种则是以学校单位为主体,企业可参与到学校实验室或实训室等基础设施配备过程中去,给予专业的职业指导。另外也可构建引企入校的培养机制,基于合适项目的基础上创建“校中厂”,成立专门化分类的电子技术应用和开发工作室,可进行社会生产任务的承接,这可与企业进行相应的协作,实现“利益共享”及“风险共担”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便曾与电子企业共建生产车间,以企业出资为初期服务资金的投入,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生产任务的承接,一方面与企业构建联动发展机制,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培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及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3.3 深化多方位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具备多样化的途径,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企业联动培养体系以外,还可以实现多方位社会人才服务体系的深化和发展。这主要在于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也极快,为了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样的更新变化,可以在企业协调的基础之上,与学校内部或周边社区提供社会服务,为师生或居民提供信息咨询、电子设备维修或产品定期维护等多样化的服务类型。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新型和多样的电子零部件,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子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就另一方面而言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对应的专业技能,建立基本的职业素养,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实现校企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相对应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4 .结束语
为了更为高效地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协作力量共同发展。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亦或是实训体系构建过程中都需要开放教育思想,真正以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真正导向,全方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以期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 [1]申利民.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5,02:34-36.
* [2]马明骏.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之我见[J]. 劳动保障世界,2015,14:25+27.
* [3]莫海城,欧秋菊.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J]. 轻工科技,2016,05:161-162.
* [4]杨建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63-67.
* [5]谢启燕. 高职院校“三基一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