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改的探讨
2017-01-01作者郑秀萍浙江省诸暨技师学院
作者/郑秀萍,浙江省诸暨技师学院
对职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改的探讨
作者/郑秀萍,浙江省诸暨技师学院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内一项基础课程,不论是电类专业还是非电类专业都需要学习此知识,因为它是技术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技能。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职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改进行探讨。
职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改;探讨
通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高效教学,能使学生对电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印象有效深化,并对学生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此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日后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职业教育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展现形式。
1.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电工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没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许多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有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不认真听讲,随着教材内容学习难度系数的不断增加,学生渐渐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弃学厌学的问题。因此,教师若是想要学生主动接受这门课程,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如,教师在讲解“直流电路及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生活经验的讲述学习内容,注意对交流电中概念和直流电中概念的对比。为学生提供实践素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类比,在实验中设计电路以验证交流电的特性,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当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后会感觉十分满足与自豪,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进而在不断实践中学习成长[1]。
2.科学制定教学方案
因为电器智能化的不断普及,电工与电子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工种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工专业理论基础[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中职院校内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基础内容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将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分层,侧重突出核心知识。如: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由浅至深依次展开教学,进而实现知识间的无缝衔接。
3.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由浅至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不断加大学生技能训练与发散性思维培养力度。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学三相正弦交流电路这一课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初步拟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借助一些课后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4.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校院校需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环节展开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作为中职教育的独特教育优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知识内化迁移,而学生展开实践操作的物质基础则是理论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利用三新教育”逐渐深化学生的学习理念。
文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在教学电路测量、电子电路的装接这些内容时,实现发放任务书,告知学生今天要做的两个实训内容,并说明实训目的与内容。如:任务1:根据第一个实训内容,每小组在实训台上自行找到并准备好:电流表一块,电压表一块,双路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电阻若干;任务2:对照任务书上的图和实物对照,识读实验原理图,每小组找代表讲解;任务3:分小组根据原理图接线 ,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展开学习讨论,找到存在的错误。根据表格测各点电位、电压并读数 ,测流过各电阻的电流并读数,填写任务书。通过有效利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操作中总结教学不足。
同时,教师需要在经济及外部环境等条件允许下,积极开展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实践操作,总结实践心得,不断强化学生自我实践操作能力。
5.充分融入现代电子技术
在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选择将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作为教训重点,但是这只能考证一部分学生,且操作的可行性比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教学技术,如:微课、幕课等,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涵养。文中主要以微课为例,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将录制好的微课教学视频上传至班级交流群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将自学中遇到的学习问题集中进行汇总在课堂中与教师一同进行解决。若遇到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再利用EDA设计仿真技术或者是EWB虚拟电子工作台等全新软件为学生细致讲解此类全新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开阔自我的学习视野,进而学习掌握更加多样化的电类知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传统的职教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变革。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知识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 [1]唐丽娟.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 [2]王晓诚. 浅议浙江省课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衔接教学[J]. 现代职业教育,2015,02:53-55.
Microchip发布PIC MCU系列让设计越来越简单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近日推出了旗下8位PIC® 单片机(MCU)系列—PIC16F15386系列。除了Microchip现有的各个独立于内核的外设(CIP),该系列还包含一个32 MHz高精度内部振荡器以及多种存储功能,比如带有自举程序友好的写保护功能的内存访问分区(MAP),以避免意外重写的发生。器件信息区(DIA)提供受保护的存储空间,以存储唯一器件标识和校准值。PIC16F15386系列还为用户提供了完备的、易于使用的开发体验,借助MPLAB® Xpress与Microchip MPLAB®代码配置器(MCC)配合使用,设计人员即可快速生成应用程序代码。该系列器件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通用及低功耗应用。
此次推出的可扩展系列器件包含高达28 KB的闪存和2 KB的RAM,提供8至48引脚等多种封装选择。该系列拥有高水平的CIP集成,可在消耗尽可能少功率的情况下在内核外部执行多项系统功能(信号发生、电机控制、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和人机界面)。新的MCU还包含电源管理功能(空闲和打盹模式、以及外设模块禁止状态),以帮助工程师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实现最佳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