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对策
2016-12-31陈祥英
陈祥英
浅谈学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对策
陈祥英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而随之发展的还有信息管理系统,它将人们的生活和计算机联系到一起,高校的图书管理也与计算机管理挂钩,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带来了便利,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图书管理的对策,并对学校的系统做出了全面规划。
图书管理系统;网络;JSP;数据库;高校
1 发展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在对基层的管理都运用信息管理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既能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也反向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创新。自1994年4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示范工程”启动并通过验收后,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高等院校管理信息体系的建设和使用是高等教育不断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督促其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率进行的核心辅助手段。由于高等院校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组织特征,这也决定了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特性。[1]同时,高等院校虽然在办学历史、基本规模、发展定位、培养特色、综合实力、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组织属性、根本任务和管理内容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性。在对信息的管理体制层面的建设有很大的相似性。依据他当前的现状、展现的特征以及体现出的问题,加强该建设方面的已有的理论及实践累积出的经验,综合给出有效的建议。学校是图书资源非常关键的所在,教育行业蓬勃进步,同时校内图书馆建设也踏上了快车的轨道,赢得了进步的良机。国内众多学校图书馆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充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积极应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从1980年以来,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正是由于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图书馆往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多种形式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存储方式使得图使馆的资料存储功能正在日益丰富和扩大,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资源供阅览者借阅,这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推进。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设计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开展资源共享,使馆藏资源作用最大化,这是图书馆面临的共同课题和难题,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随着人口和经济消费的不断增多和大量的需求,导致很多产业现在供不应求,所以完整的系统对临时发挥很有作用,不仅如此,内部管理人员体系也要建立完善,不能盲目追求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中提到的保护体系,有了完备的设施,才能加以执行。
2 当代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该类系统最初雏形的出现,到各项技术手段已接近成熟的今天,已经整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管制信息程序的创建同使用为高等院校顺应社会与时代进步,提升自身管制层次的必要。[2]而其的创建同同使用一定会面对团体发展自身要求的日渐多样化与繁复化的状态,同时也要持续顺应新思维与新功能触发的新改变与新问题。
2.1 国外对图书管理系统现状的研究
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大致也是经过数据分析、互动交流、网络化进程等发展要务。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技术行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影响,对于相关电子管理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对图书管理系统来说,它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属于雏形阶段,包括编制目录等工作,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图书馆管理无限可能,现在,计算机已经开始在图书管理中发挥了用处,它用于图书的检索以及图书的借阅等。该时期的大事情就是美国的官方机构发布了MARC,并逐渐地进行了推行,在其国内实现了大面积的应用,从而实现了跨时代的变革,实现了新的图书时代。
第二阶段:网络化阶段,时间约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时候图书信息逐步开始了整体化、网络化、全球化信息共享的初步实现。[3]欧美国家里,电脑与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互联网的诞生,同时使得联机检索与共享变得可能。紧接着欧美国家里有名的检索系统如IRS-ESA,DILALOG、INFOLINE不断涌现,它们分别是欧洲最大,世界最大和英国有名的检索系统。此外,以OCLC系统为例,目录共享联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当前,网络也使信息的流通速度快速提升,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共享,用户在办公室、图书馆、工作室甚至是在家中,就可以方便的访问图书馆的书籍信息。在70年代,大型的信息中心为文献资源的数据共享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90年代的发展,将这一阶段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三个阶段属于数字化阶段,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作为主要标志。在图书馆的日常操作与管理服务中,均是运用网络的环境推动运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图书馆变的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化。20世纪有关专家做出预测,21世纪前10年,数字化这样的图书馆一定会快速发展,这样虚拟模式图书馆的到来可以让我们按照自己想法随时随地的在电子化时代不断丰富自己知识。
2.2 国内对图书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在我国,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图书馆管理领域,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图书管理系统已得到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图书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拟阶段,在1970—1980年间,我国通过模拟国外的技术工作,并且从中学习,研究。1976年,中科院图书馆与中科院计算所开始合作,成立计算机组进行文献资料数据的信息化实现,并以信息检索、联合目录和新书信息为试验领域,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开始。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时间大约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时,主要是借鉴欧美自动化目录系统,我们比对了当今流行的数据管理系统发现美国的LCMARC程序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款,其具备优良的界面风格及简单易用的特性。我们在理解和消化优秀西方国家系统的同时,在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慢慢中国性的共同分享目录系统就油然而生,由于磁带以及书籍的进入,也就问世了中西文化各种资料形成的数据库。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系统有:清华的CUJA系统、中国科学院开发的生物、化学、地理资料数据库。这些具有单一职能的系统,加速了有关程序的开发,并且许多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正在进行积极的开发,并且在构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4]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软件有复旦大学的AND-OME、DAII-8-32外文检索系统、武汉大学图书馆基于MC-6800微机开发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时间大约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这是我国图书管理系统集成化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工作:将网络化作为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即便是国内计算机互联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当时出现的自动化图书系统,仍然是以互联网络为核心,并将其作为图书馆满足公众需求服务的重要支撑技术。制订精准化事务即将开动。实行消息同享的首要条件与根本是精准化和一致化,现如今中国内的文籍管制程序平台首要是靠UNIX操纵程序,还根据此项目制订了相关的精准化规则。我们需要看到,即使在规范化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还是缺少在高层网络这面的国际规范,而恰好也是导致信息共享以及与国际接轨不能很好进行。经过协作策划提升社会化效劳实力。跟随技能的进步,图书治理体系不单单是当作学校职业性能的表现,更变成效劳社会的主要能力,但是自己活动化图书治理体系的研制开发,为这一效劳实力的提升创建了越来越好的平台。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并为数字化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藏书资料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料库,然后再通过网络端口实现各个单独本地数据库的联通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大面积的资料共享,和构建一个基于各个本地库的文化数据库。在院校图书管理体系搭建过程中,图书管理平台起着重要的作用。[5]逐渐变成引领读书的人方便、快捷、正确获得和共同享有资源的保障。图书管制程序并非新颖东西,不过最初的单机版程序早已不可顺应网络化新需求,基于C/S方式的程序模式亦由于Java、JSP等功能的兴起慢慢被抛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必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必然面临组织发展自身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同时还要不断适应新思想、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3 学校图书的网络化管理对策
3.1 建设标准化的数据库
在对图书体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据库有关一些工作,另外,这也是特别关键的一部分。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多图书馆,也开始进行一些信息化的改进,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并不是特别统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共享特别困难。因此,利用互联网速度快、信息广的特点,加快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建设,成为当前网络化图书管理的重点工作。
3.2 推进信息共享化程度
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各自为政”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信息共享,使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资源共享的大局观念,提高各自资源的利用率。
3.3 加强信息化开发力度
信息化开发是图书馆功能体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网络化进程对图书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的加强信息化开发力度。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是:把图书馆所有馆藏进行数字化分类,运用数据库管理模式,引用网络信息平台,给所有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以及更多的信息。
3.4 注重用户培训教育
网络化是否可以大范围被利用,用户的相关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对用户开展一些理论培训,加强传播网络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功能的介绍与推广、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各类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与使用技巧、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使用等。
[1]宋俊玲.基于jsp+javabean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216.
[2]王菲菲.试述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3):19-21.
[3]邓秋菊.基于JSP的简单图书借阅功能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7):97-100.
[4]齐峥,康焕荣,杜瑞庆.书店会员管理系统的设计[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1(4):24-26.
[5]段成钢.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初探[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5):35.
G251.6;G258.6
A
1009-6434(2016)04-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