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假设在担保业务中的重要意义
2016-12-31曹莉
文/曹莉
持续经营假设在担保业务中的重要意义
文/曹莉
摘要:持续经营假设对会计计量方法、财务数据口径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企业的生命周期也有着重要的诠释作用,识别持续经营传达给企业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分析企业的融资担保可行性,快速预估企业偿债能力。
关键词:持续经营;担保;融资;信用;还款能力
在担保业务实践中,我们会采用多个指标、多种因素综合评价企业,据以判断能否给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也有一些简便易行又准确可靠的方法,大家试过吗?现将本人对持续经营的体验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持续经营的基本概念。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持续经营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具体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下面我们分项探讨持续经营对担保评价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带大家感受一下该方法。
一、持续经营对会计计量方法、财务数据口径的指导意义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二、持续经营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诠释
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何种阶段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有较大弹性与空间,是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处在衰退期的企业向我公司申请担保,应该如何分析呢?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分析吗?恐怕侧重点应该有所转变。在向我公司申请的企业中,处在各个周期的都有,而我们可以安全地介入担保的实际上只有两种时期,即成长期和成熟期。这其中的奥秘大家仔细想想不难明白。起步期的企业太幼小,稍有不慎一个市场浪潮打过来,就有可能破产关门;而衰退期,企业财务的使命就是竭尽所能大量融资,以避免企业因衰落而破产。作为担保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火眼金睛识别企业所处的阶段,诊断企业的病患,如果已“风烛残年”,那么,什么样的财务数据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不必大费周折研究其各种数据了。
起步期的企业其产品设计尚未成熟,产品开发相对缓慢,利润率较低,投资大,回报慢。如果担保机构可以承担长期融资的话,对好的行业可以尝试。但目前大多数担保公司仅经营一年期流动资金担保,如果回报期较长,对企业的实力及风险承担能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3年前我们接触了一家刚刚成立的电子科技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3D眼镜影院的开发生产,当时处于设计阶段,有样品,据说国外当时很流行这种可以将影片存储于眼镜中的电子产品,适合出差、休息时观看。因为当时企业并未投产,更谈不上销售,尚未“持续经营”,也看不到“持续经营”的肯定条件,而是处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当时我们否决了该项目,现在看来,当时的决断很是正确。
衰退期的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增长率严重下降,产品品种减少,甚至产品已近市场淘汰的边缘。我们曾接触过一家生产高压包的企业。在CRT电视机的时代,高压包是每台电视机必不可缺的。而当电视机行业从CRT时代走向液晶时代,这种配件就逐渐退出市场了。之前接触过一家以生产高压包起家的公司,那是08年左右,这种产品已经处在衰退期了,如果不转产的话,那是万万不能再融资的了。
了解一下行业概况,分析一下企业所处的阶段,以是否能够持续经营来评估其发展前景及市场风险,是比较简便有效的。
三、持续经营的识别方法
持续经营的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点是企业所有者及管理层的主观意愿;一点是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企业持续经营下去。识别方法我们也分两部分来看。
(一)企业所有者及管理层的主观意愿对持续经营的影响。举例来说,比如主要负责人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其继续办理企业,其主观意识是否还有创业守业的激情与动力等。这个可以称为精神方面的条件。
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看,谋事的,是那个带领企业走向光辉的领导人;而到底能不能成事,一方面看领导是否得力,决策是否正确,一般,企业的核心人物年过花甲,商业银行对其提出的融资需求就会慎之又慎。也有些负责人虽未步入老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无心经营企业,已有缩减规模或转让资产的想法。另一方面,就看“天”,即市场风险,也称系统风险,这是任何人或企业也无法规避的,只是受影响程度的多少而已。而出于赢利最大化的驱使,即使在企业衰退期或准备关停之际,仍不乏四处筹款,这样,融资的动机就很可疑,但是企业是不会告诉金融机构他的打算,只有金融机构自己多观察多了解,分析、判断。
(二)客观条件对持续经营的影响。最常见的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否足以支撑其继续生存下去,其行业前景如何,是否符合当前的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个可以称为经济方面的条件。
以前我们接触一企业,当时企业效益很糟糕,可是仍然大肆举债。盈利能力、产品前景、行业状况各方面都不乐观,但当时的金融机构因为与其有多年的合作,认为扶持一把助其度过难关即可,谁知半年后,传来消息,该企业的老板一年前就已经移民,现如今早跑了。依我们分析,没有一个企业负责人想一走了之,欠债不还,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逼迫其弃债而逃。如果能充分预估企业的亏空,综合考量企业负责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这样的损失还是可以避免的。
四、以持续经营来分析银行及担保机构介入的企业实例
实例分析:**化工为什么做不起来?底盘厂为什么愿意发货?零售业为何要100%付款,而生产企业可以应收应付?这些问题貌似不合理,实际自有其中奥秘。
(一)**为什么做不起来?先看下面一段企业简介:“**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C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六朝古都N市,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年生产10万吨乳液的生产能力,占地220亩。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5000万元,年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公司汇集了N市众多高校的专家,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各种环保型的乳液系列产品,运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一步法”生产技术(该技术已经列为国家建设部的项目)”
貌似企业规模实力强大,实际上,该公司被滁州多家企业及金融部门斥为“骗子!”,而该公司又斥责滁州市金融机构“骗子!”究其原因,为何做不起来?估且不论其背后诸多的原因与风险,单就企业的持续经营来看,即可知其风险之大。我们都知道生产经营不满一年的企业是没有资格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为什么?因为在其生产经营之前,即投资阶段风险再大,制约因素太多,是不是能够“持续经营”都是未知数,这时候的投入,其风险是无法把控的。近年来,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给外来企业的实惠太多,导致企业投入的自有资金太少,而又轻易地取得了数额颇多当地的银行贷款。在筹建工作中,投资计划出现裂痕时,出资人侥幸思想太重,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项目夭折,尽管投资人、金融机构均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由于该项目没有持续经营的历史,又不具备持续经营的未来,风险巨大,在贷款方面没有切实可控的资产抵押措施,所以导致企业命运的终结。
(二)屡屡陷入现金流危机的某车辆制造厂,为何能取得底盘厂的支持?笔者所知的这家车辆制造厂由于投资链过长,资金占用巨大,而生产管理、财力核算都远远跟不上发展要求,整天东挪西凑,想尽办法筹措资金,整个企业危机重重,濒临破产的边缘。而与其合作多年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底盘厂,为何无视这些危险的信号,最终仍将底盘发给该厂呢?底盘厂的把握在哪里?
原来,该公司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持续经营危机,但其为国有控股企业,而且企业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较为庞大,虽然都抵押出去了,但大家都知道其贷款额远低于其资产市面价值。另外,相关业务单位与其合作时均“留了一手”,采取了一些能够制约该公司按期付款的独特手段。比如,办理车辆行驶证时,必须要有底盘出厂合格证等一系列证件,底盘厂、车辆制造厂、购车单位,都知道这一情况。而底盘厂正是因为手握底盘合格证,所以不怕车辆制造厂欠帐不还。而车辆制造企业接到底盘之后,就可以进行车辆主体安装工作,这期间,会收取下游客户约50%的订金,这样一来,解了燃眉之急,企业可以继续经营下去了。
从持续经营角度来看,该企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以下几方面可以证明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1.企业虽为有限责任公司,但仍有40%左右的国有股,而这些国有股由一个实力较为雄厚的集团公司掌控,当地政府对该企业相当重视,因为该集团曾为该市创造辉煌,讫今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有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又多了一道保险。
2.企业资本较大,土地厂房的规模在当地首屈一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只要还有人“投料”,骆驼不一定会瘦死。债权人凭此,仍然有胆量继续为其供货。
3.企业仍然有较为充足的销售业务。由于营销有方,该公司与多家客户有着较为牢固的供求关系,车辆的销量有保证。
既然有资产有业务有政府支持,那么,企业就没有走上末路,眼下的危机仅仅是资金短缺的表象,我们暂且不去深究资金短缺背后的财务管理原因,如果可以度过危机,该企业还是可以存续的。所以,尽管有“危险”信号,其上游企业仍然继续与其合作。事实也证明,持续经营的假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今六、七年过去了,该车辆制造厂仍然在继续营业,并未如“表象”所显示的那样走向破产。
(三)零售业为何要100%付款,而生产企业可以应收应付?我们常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往来,可以有赊欠,可以应收应付,但是零售店对零散顾客赊欠似乎是不可能的。
企业的客户一般也是企业,他们一般都有不动产,有当地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有税务部门的核查,这些都是可以增加其信用等级的。而零售店的客户群,主要是个人,流动性极强,购买的随机性也很强,不具备赊欠的硬件条件,小店老板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对零散的个人顾客建立诚信记录。
如果将零售店顾客的消费行为看作业务,假设可以赊欠,那么首先看顾客的这种业务是不是具有持续性及规律性,再次看,是否有制约该顾客还款的条件及因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才能跟零售店建立应收应付往来帐款。而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不具备“持续”购买的行为,更没有相关资产做抵押,“违约”风险较大,谈何赊欠?
商业信用的建立,不仅要有诚信,更重要的是,要有资产——不动产。具备这些条件的一般是工业企业或者有固定门面的客户,个人消费者由于不具备这些条件,无法形成“持续”的业务,所以无法赊欠。
五、持续经营对审查企业还款能力的意义
持续经营假设对会计计量方法、财务数据口径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企业的生命周期也有着重要的诠释作用,综合分析持续经营假设传达的信息,可以分析企业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避免代偿的发生,在担保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