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财务分析教学方法改革

2016-12-31文/程

财会学习 2016年20期
关键词:财务指标案例财务

文/程 玲

浅析财务分析教学方法改革

文/程玲

财务分析作为财经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目前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本文总结出目前财务分析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优化案例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财务分析;财务指标;案例教学;课程考核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建立在所学的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实用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分配活动从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相应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改革的手段。

一、目前财务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财务指标理解过于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住了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难以挖掘指标背后隐藏的信息。由于财务指标本身缺乏系统性和存在局限性,财务指标不能简单的直接对比和判断出财务状况的好坏。以资本保值增值率为例,该指标是用期末的所有者权益的总额除以期初的总额,按照计算公式,只要其大于1,学生则会认为企业的资本增值了,然而该指标的分子分母选用的不同时间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一致性,此外该指标受到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有可能是接受捐赠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资产升值等,这些原因并不能代表资本实现了真正的增值,不能辩证性的挖掘财务指标制约了对财务报表的准确运用和解读。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太强,主要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没有凸显出财务分析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也很难真正的理解财务分析的方法和精髓。由于财务分析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的基础较好,并且能够系统的将知识联系到一起。由于学生的财务基础有待夯实,难以理解教师的分析思路和系统的将知识灵活运用。此外比率分析时涉及大量指标记忆和计算,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并抗拒枯燥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仍然有待提升。目前的财务分析教材的案例选取的资料过于老旧,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过于单一和片面,仅限定于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并比较分析,这种缺乏实践性的案例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与其他同类的财经高校的教师交流,发现目前课本中选取的案例过于老旧,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学期下来,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讲解,学生很难接触出真实企业的财务信息,制约了其运用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强化会计基础知识

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需要给学生再系统的串讲下财务会计相关的知识,只有夯实了会计基础,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单纯的依赖单一的财务指标分析,只有理解了会计业务的实质,才能理解在报表分析时如何透过相关的科目来分析报表的隐藏信息。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资产类的科目为例,在评价其变现能力和质量好坏时,要辨证性的看待该项资产太高会有什么弊端,太低对企业有什么影响,结合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有哪些途径能虚增该项资产等。这种发散性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并理解财务分析的实质。

(二)丰富案例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选用的是书本上配套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理解这些案例。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案例,将该案例教学一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成该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企业员工、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等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此外能够身临其境的分析与解决现实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精选出相应的案例,并运用多种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分析。

(三)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针对财务分析这门课程,在原有的传统闭卷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应该多元化的引入基于上市公司的报表实例分析与汇报的考核,并赋予其重要的权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选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全方位的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旨在强化学生的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将财务分析实训成绩纳入最终考试成绩中,让学生模拟日后真实的财务分析工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在传统模式上强化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凸显出财务分析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1]张肖飞.财经类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01:119-121.

[2]刘颖. 高等学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10,02:203-204.

[3]李雪.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基于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 管理科学文摘,2007,08:65-66.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

猜你喜欢

财务指标案例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水利财务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