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6-12-31鲁风涛

财会学习 2016年20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医疗

文/鲁风涛

试论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鲁风涛

为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和全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现,新医改在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越发的突出和明显。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面向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机构数量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然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医改环境下的不断发展上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问题,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的脚步也在持续前进着。医疗改革的方针和路线给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医疗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时刻关注医疗改革的内容,学习改革的精神,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导向。当前中国新医改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并将全民健康和建设全民覆盖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了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医疗改革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先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落后、设备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各项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基层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医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推进。从1992年开始,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正式向着医疗市场化进军。为了改善国家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社会老龄化发展、治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持续实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医疗改革工作。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贯彻与保证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逐步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的医疗目标。2016年新医改意见的总体考虑就是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疗体系建设,同时着眼于医疗改革的整体部署,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向辐射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讲,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施陈旧、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上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医院管理、改革内部机制、推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历史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因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进入转型时期,克服医疗改革中的各项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当前基层医疗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首先,从发展规模上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区大部分位于经济不太发展的地区,在建筑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科室开设上同大型综合性医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基础医疗机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等历史性原因,在当前市场化医院管理的发展与竞争模式当中,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全面医保和新兴农村医疗项目推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局限作用。

(二)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

目前,专业人才的问题依旧是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的主要难题。从统计数据上看,乡镇卫生院中专业医疗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19.26%;专科学历53.97%,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生仍是基层医疗结构人才队伍中的主体。由于受到人才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先进医疗设备引入、特色项目开设和高端精密仪器的使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门诊医生占了医院医生队伍的绝大部分,因此,在特色科目的开设上,能够上岗的有特长的专科医生数量稀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开设僵化,服务领域局限,市场竞争能力弱化,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入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弱化,造血能力不足

新医改的目标是要实现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然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目前医疗系统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方面,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元素在医疗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边缘化的现状,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生存堪忧的重要问题。其中,由于财政管理不足、专业型财务管理人员的缺失和资本经营能力的弱化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资产造血能力不足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私人诊所等市场化医疗服务场所的增加,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困难的境地。

三、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有了政策性的倾向。因此,根据财政补助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拨付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应放在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药物补助、建设补助等,将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更新陈旧设备的工作作为发展中的重点来看。

同时,根据基层地区病人的就医目标和就医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服务水平,约束医院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确立自身的发展主题方向,提供

下接(第168页)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医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