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分析
2016-12-31文/李彬
文/李 彬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分析
文/李彬
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是价值链会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项目,其中企业间成本核算是基于价值链会计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本文从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提取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利用RCA核算企业间成本的可行性和核算流程,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价值链会计;企业成本核算;RCA
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往往共同合作来参与市场竞争,彼此之间目标统一,竞争关系传遍为了合作联盟关系,这对于实现价值链效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价值链模式下有着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虽然企业间有着协作关系,但从本质上来讲,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还是独立的经营主体,需要对自身收益和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而在价值链上的交易,所发生的成本往往由相互合作的企业共同来承担,难以衡量交易成本增值,难以合理分配产生的交易成本,一些企业不可避免为了降低自身交易成本损害价值链运作,这就需要对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基于价值链会计概述
价值链会计即价值链会计管理,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旨在实现价值链价值增值,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是一种对价值链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管理活动。
价值链会计的实施范围是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企业,涵盖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及客户,是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之间的企业联盟,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程度,提升资本循环效率,从而实现价值链增值的最大化[1]。
价值链会计突破了原有成本管理的范围,只有对价值链上所有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够准确的计算出价值链增值的具体大小。
二、企业间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单个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有限,规模有限,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诸多困难,而在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1+1>2的效果[2]。需要注意的是,价值链上各个企业之间在交易和协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关成本和费用,这就需要对成本和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会计体系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是对企业内部成本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对价值链关系的协调和对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优化。
关于价值链会计领域的研究众多,成本核算是最为基础的一个方面,从核算模式上来看,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不仅包含企业内部成本核算,还包含企业外部成本核算,企业内部成本指的是企业内部成本项目产生的成本,而企业外部成本则指的是价值链上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及合作中产生的成本,也称为是企业间成本。传统的会计体系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相关核算方法和技术较为成熟,而对于企业间成本来说,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3]。
实质上,企业间成本一直备受关注,但其有着隐蔽性强和范围广泛的特点,因此关于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方法一直处于空白。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体系设置了“期间费用”这一项目来对于产品生产不相关的收益性支出进行核算,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针对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方法。现代会计体系中并没有直接对企业间成本核算的方法,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间成本往往在各种采购费用与期间成本中隐藏起来,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基于企业间成本核算方法,这是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
三、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
(一)RCA核算企业间成本的可行性
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有着差异性,成本项目千差万别,用这些成本项目来进行成本核算是不现实的,需要采用一种对接这些成本项目的方法来进行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这符合RCA的思想。
RCA指的是资源消耗会计,其以资源为中心,将动因分析和资源分析融合在了一起,是作业成本法和弹性边际成本法的有机结合,有着总括性、能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RCA能够将成本追踪到资源消耗,以资源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为主要依据,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假设市场环境相同,则不同企业之间交易所消耗的资源也会有着同质性的特点,资源配置比例的差异是交易成本大小差异的具体体现,这就能够解决基于价值链会计企业成本核算中不同企业成本项目不可比性的问题。
(二)用RCA核算企业间成本
1.成本项目细分和资源分析
对于企业间成本核算来说,其涉及到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采购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细分及资源分析
对于管理费用来说,其反应的内容十分复杂,为了更好的反映出企业之间的成本,将管理费用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内部生产活动发生的费用部分,这部分管理费用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没有直接的关系,另一部分是与其他企业交易或协调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例如采购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与销售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都属于此类范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部分管理费用的发生超过了企业边界,在企业间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予以考虑。
管理费用消耗财力资源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与差旅费、中介费等类似,这些费用与特定事件直接相关,如果这些特定事件与其他企业相关联,则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到财力资源集结点,如果这些特定事件不与其他企业相关联,则将这部分费用纳入到企业内部成本的范畴中[4];第二种是企业采购部门及销售部分日常运作消耗的财力资源,例如维修费用、邮电费用等;第三种是为了维持价值链稳定关系的费用,例如业务招待费等。对于管理费用来说,其资源消耗能够追溯到特定的事件、人员和部门,因此相关资源消耗归集较为简单。
(2)销售费用细分及资源分析
对于销售费用来说,其主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子项目以企业之间的交易为依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配其消耗的资源。
(3)采购费用细分及资源分析
现行准则中规定,企业原材料采购中的运输费、合理损耗等采购费用需要计入到原材料价值中,之后逐步分摊计入到产品成本中。而在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下,生产周期达到缩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大大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继续采购费用资本化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将采购费用纳入到企业间成本中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材料成本来说,其指向性相对较强,因此可以以具体资源消耗情况为根据,在各个资源结点之间来分配原材料成本中分离出来的采购费用。
2.资源集结点成本归集
在采用RCA进行企业间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以是否直接服务与特定交易活动为根据,对各项资源消耗进行归集。对于人力资源消耗来说,业务人员的交易活动和客户关系维护相对复杂,要想对不同方面的花费进行具体衡量,难度较大,且初级集结点项目与特定交易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将人力资源消耗计入到二级集结点中。同样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消耗方式来分配财力资源消耗和物力资源消耗[5]。
项目分配完成之后,以初级集结点和二级集结点合计数量为基础,对交易成本和关系成本分别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能过对资源消耗和价值链上下游企业耗费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企业与上游企业的业务往来发生成本大小和与下游企业业务往来发生成本的大小分别进行核算,之后通过价值链上的信息共享功能来对整条价值链成本进行衡量,从而为不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这对于提升价值链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不仅包含企业内部成本核算,还包含企业外部成本核算,企业内部成本指的是企业内部成本项目产生的成本,而企业外部成本则指的是价值链上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及合作中产生的成本,也称为是企业间成本,企业间成本核算是基于价值链会计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本文以RCA为基础,着重研究了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间成本核算要点和流程,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李广武. 基于RCA的价值链会计企业间成本核算研究[J]. 财会研究,2014,04:34-36+50.
[2]杨小庆.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核算[J]. 现代企业,2012,03:65-66.
[3]杨振.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
[4]蒋伟. 基于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5]闫孜冰. 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接(第69页)
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管理工作储备新的力量。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约束。一是要求单位要根据自身经济业务和事项,全面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单位要建立规范细致的经费申请、批准和审核制度,对财务报销进行严格要求,使经费的支出更加合理合规。二是要求单位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和目标不断更新其制度,使财务管理制度越来越符合单位情况,促进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
为了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就要对其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单位可以从财政资金这方面入手,根据资金使用性质和类别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专项管理。有非税收入的单位,要加强对票据的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前对其内部业务情况进行了解、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对近年来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分析,以便于制定出更合理更详细的预算;其次,编制预算部门要和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进而取得更真实的财务需求,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可靠,减少随意性;第三,对专项资金要严格遵守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存储、拨付、管理和使用;最后,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并且注意执行进度,不能随意更改预算项目、资金用途,不得超预算列支。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人员情况,或成立相应部门,或指定专人,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监督。负责内部监督工作的人员要保持独立性,内部监督岗位与财务岗位要分设,由不同的人来担任,形成内部的制衡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管理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与绩效工资挂钩,形成奖惩和激励机制,以此防范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确保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有效。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因此,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领导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问题。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其研究与分析,并制定出适宜的方法策略。
[1]程观清.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金界,2015(20).
[2]姜枚清.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5).
[3]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
(作者单位:四川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