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打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理念探析
2016-12-31赵挺
赵 挺
(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之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一股创新的精神和韧劲!
1 高素质人才的内涵
要打造现代高素质人才和每个国民必备的创新理念,须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作出界定。所谓高素质人才,即素质的全面性和高质量性,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及能力、健康体魄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道德修养、优良心理素质、善于独立思考、能适应并服务于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人才。打造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必须做到:
首先,德智体美,德为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首倡人格魅力,人品第一。一个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人格人品高雅,为人处世利国利民,心系天下。
其次,就智慧而言,判断一个人是否高素质人才,不唯学历、能力,关键是看能否成为国家核心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有与时俱进的头脑,适应社会的高科技水平,永不止步的理念;注意自身水平的培养,受过高等教育,取得高学历、高文凭;胸藏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文理知识渗透,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属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综合能力强,熟知并精通各种业务。
再次,就体育素质而言,强身健体,健康第一。没有强健体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打不了持久之战;本领再高,技艺再好,也难成气候!我党杰出的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外交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及奠基者邓小平同志悲壮、传奇的一生,体现了坚毅不屈、百折不挠的崇高品质,其“三落三起”足以证明体质强健对一个高素质人才成就伟业至关重要!
第四,就美这一特质而言,心灵美、人格美当为第一,打造心灵美、人格美首当其冲。众所皆知,外表美、自然美转瞬即逝;而心灵美、人格美只要勤于付出,就会永驻人间,为后人千年传送!反之,人品肮脏、人格卑劣的超级人渣(Super-scum)如秦桧之流,只得背上千古骂名而遗臭万年!
2 全力打造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途径的新理念
当今世界,多极化、多格局、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爆炸、时空瞬息万变;高素质人才强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却日益加大。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打造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性!要完成这一使命?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严格践行“三个代表”与“八荣八耻”理念,大力打造大学生复合型素质。
真正实现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必须现代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不可丢!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多次强调:“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没有一股创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良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邓小平的理念,足以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至关重要。
其次,在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上,结合教育部1999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的世纪,只有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而科技进步与创新必须依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其中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如今教育部已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因此,高校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打造落到实处,打造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 打造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须具备的举措
要打造21世纪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须系统运作,全面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波浪式推进。
首先,必须拥有跨世纪的师资。所谓跨世纪师资,思想观念必须与时俱进。美国作家英格尔斯所著《走向现代化》一书中强调: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必须现代化!思想观念不现代化,就算是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难以造福社会、利国利民!跨世纪师资,必须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具有广博的学识与创新理念,才能运筹帷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必须具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必须心系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教育理念!然而,不少教育名家认为:现在是好师难求,名师寥若晨星!
其次,教改要出精品教材,抓人才的适应性、创新性培养!然而,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在教材使用上精品教材数量有限,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选修课偏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创造性思维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就业形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再次,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打造。
事实证明: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科研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有效的训练机会,是创新型人才打造不可缺少的环节。学校必须使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真正使学生进实验室、课题组接受科研训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饶子和教授曾说:一定要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实验室,他们是最大的“破坏者”,也是最大的创造者。学生不会凭空创新,一定要给学生尝试和创造的机会!有位学生说:“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多学期实验,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克服了从前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心态,发现自己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些话警示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才行!
第四,高教必须以学生成败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演员,以学生成败为出发点。学校在指导思想上要围绕学生转,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1)“通才”与“专才”的关系。按传统模式培养人,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通才,就是一种左右逢源的适应能力;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一种宽厚的理论基础;一种创新的学养素质。
(2)专业机构和专业方向的关系。专业知识和专业方向划分太细,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就业面的扩展。
总之,打造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地奋力打拼,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为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应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打造做出应有的贡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2-143.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377,382.
[3] 江泽民.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5] 马克斯,恩格斯.马恩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