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提升机制

2016-12-30王文琦

科学家 2016年3期

王文琦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以下简称“中部六省”)的实际情况,修正了USI(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并利用修正后的USI体系测度了中部六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中部六个城市在可持续性方面都没有太大提高。2006-2013年,由于地理位置的受限使得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日益拉大,中部城市可持续崛起势在必行。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部六省;USI体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他城市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过程及状况,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

1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此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如曹飞(2015)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的4个子系统进行定量评估,评价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张勇等(2015)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对芜湖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较为适合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综合国内研究,本文得出,现有研究在测度方法、研究角度往往不一致。这实际上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角度的多样化特征。本文将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UrbanSustainability Inde×,简称USI),结合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特点,修正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并用修正创新后的指数对中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并提出提升机制。

2 USI体系及其应用修正

2.1USI体系简介

城市中国计划在2010年研究设计并发布了体现中国城市综合发展状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它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23个指标的计算分析,对185个中国地级和县级城市从2005-2011年之间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排名。

USI体系不仅要衡量受评估城市的环境可持续性,还要衡量为管理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所需要的服务水平,以及每个城市的资源使用效率。该体系从基本需求、资源效率、环境清洁度、建筑环境和对未来可持续性的承诺五个方面综合衡量中国城市可持续性的表现可持续发展。

2.2修正后的USI体系

USI体系重点从环境和资源方面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部地区环境状况在全国内属于相对保持较好的地区,因此,修正后的USI体系删减了原有的部分环境和资源的评价指标。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托于经济实力,长期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一直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出现许多瓶颈,甚至有“中部塌陷”的说法被提出,对此,本文重点从经济角度衡量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民生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故文章在修改后的USI体系上加入民生方面测量的指标。

修正后的USI体系维度及指标的选取来自民生、经济、环境、资源4方面。其中各部分包含的指标分别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通胀率变动幅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幅度、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变化幅度、人均GDP环比增长率、人均总收入环比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环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

民生:九年义务教育每十万人入学人数环比增长率、就业率变化幅度、医保覆盖率变变化幅度、用水普及率变化幅度、用燃气普及率变化幅度。

环境:工业废水处理率变化幅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变化幅度、生活垃圾处理率变化幅度。

资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变化幅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率(吨标准煤/万元)、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变化率、电力消费总量(实物量)环比增长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增长率。

3基于修正后的USI体系的中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1)根据修正后的USI指标体系测度2006-2013年中部六省各年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如下:

安徽省:2.45、3.62、-7.40、6.05、4.14、4.89、-6.48、-2.44。

江西省:0.66、3.76、-7.12、12.15、-2.06、3.97、-5.10、-2.052。

湖南省:1.28、2.33、-9.098、8.14、3.04、4.01、-3.55、-0.30。

湖北省:1.43、1.92、-9.14、7.57、3.81、3.9U、-3.84、 -1.4,。

河南省:0.1、0.67、-9.56、10.09、3.01、2.15、-3.27、-3.08。

山西省:1.73、1.68、2.91、-1.37、2.63、0.18、-0.23、-3.76。

2)结合本文测度出的中部六省2006-2013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本文对中部六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如下。

安徽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利用其与长江经济地带毗邻的优势,加快沿江地区的发展,建立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

江西省:发展环鄱阳湖循环经济试点,为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区做出巨大贡献。同时通过沪昆铁路线发展本土特色经济,带动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教育资源,在武汉这一拥有丰富教育资源城市的带领下加大全省的科教优势。

湖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和新兴工业的省份要发展就得做到3个“统筹”(统筹城乡,在农业大省搞好工业化;统筹区域,让全省人民共同富裕)。

山西省:建设安全环保的“新型能源基地”,走洁净、节约、细加工型工业化之路。

河南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加入中原城市群建设。

4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利用修正的USI体系对中部六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而言,近年来中部6个城市在可持续性方面都没有太大提高,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中部的城市可持续性呈现增长趋势。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还不成熟,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挺高,对环境的保护理念的缺乏。

第二,2006-2013年,由于地理位置的受限使得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日益拉大,中部城市可持续崛起势在必行。

第三,长期来看,中部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教育水平、就业水平、消费水平、医疗保障、正相关,同时与各省的地理位置有间接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