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三个字:“反”“增”“合”

2016-12-30翟崑

世界知识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态势东南亚

翟崑

关于2016年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我有三个观点,概括为三个字。

第一个观点,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整体战略态势,概括为“反”。从中国在周边的整体战略态势的周期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相对转折性的变化,就是“反”——“反者道之动”。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态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可能到了新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9年,中国整体战略态势是扩展的、增加的,引起了很多国家的疑虑;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开始出现问题,包括双边问题、地区性问题,以及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介入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国受到了非常强大的挤压。

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年中以后,地区形势出现了有利于中国的反转,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并访华是这一轮反转的开始,之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访华,加之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声称将放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使得地区性的紧绷战略态势有所舒缓,朝有利于各方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转呢?一是中国的战略周期相对比较长,坚持一个方向,可能就会出现一定效果,这些效果在一定的偶然事件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二是中国可以同时在周边地区展开战略运筹,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优化地区关系,防止南海问题的负面效应传导到其他地区;同时,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互动也比较注意区分东盟与东盟国家,区分经济手段与安全手段,更加务实。三是有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意在变,比如菲律宾的民意变化导致杜特尔特上台,产生了对中国有利的变化。四是当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个地区的战略竞争性、对抗性增强的时候,另外一种反向的力量,即亚太地区的互补性、一体性力量也在起作用,美国反TPP声浪就是一种表现。

那么,目前这种有利的态势会持续吗?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关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力问题,我概括为“增”。中国战略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一度争论:中国日益上升的经济实力怎样才能转化为战略影响力和安全影响力,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否会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但在2016年,中国的影响力反倒在东南亚地区表现出来了。

首先,中国这一轮的战略运筹加剧了本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敏感性和脆弱性。中国在南海维权问题上积极有为,坚持立场,东盟担心因为南海问题而导致自身分裂,显示东盟及其成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上升。这表明,过去中国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合作力方面,现在则添加了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的威慑力。

其次,中国的“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加剧了美日在本地区与中国的竞争。尤其是日本,在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竞争高铁等项目十分激烈,并担忧中国主导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削弱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创建的亚投行削弱日本主导的亚行。那么,竞争性加强为什么使中国的影响力上升呢?因为这涉及地区联通、制度标准对接,以及金融货币竞争等深层次问题,竞争性层次的上升,也说明中国的战略影响力上升。

最后,中国在本地区的战略承载力在上升。地缘承载力是指这一地区到底能够承载多大的战略博弈。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等大国是否有足够力量在本地区实施战略博弈,是否存在战略透支现象。另一方面取决于本地区中小国家能承受多大的战略博弈,是否存在难以支撑的问题。从今年战略博弈的动态来看,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承载力相对较强,这也是中国影响力上升的一个表现。

那么,我们能否把握这种比较有利的转机,推动持久稳定的“中美邻”良性地区互动局面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三个观点,关于2017年中国和东南亚发展关系的建议,概括为“合”。2017年特别重要,它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主要有中国召开党的十九大、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东盟建立50周年、亚洲金融危机20年等几件大事。我有几条建议:

首先,创新一种“合”的思维。中国的外交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辩证地看,“以合作求合作”是一种实现方式,“以斗争求合作”也是一种实现方式,后者在过去几年中国对东南亚的外交中体现得很明显。关键是,无论是合作手段还是斗争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最终走向合作。这需要战略定力,对外交智慧和手段的要求特别高。

其次,营造一个“合”的局面。从杜特尔特访华到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中国和东南亚有一个带动地区进入良性互动局面的机会窗口期。中菲经济合作的大规模展开,以及中国与其他海上东南亚国家已经展开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意味着一种环南海或泛南海的经济合作已在事实上展开。中国相关的沿海省区和相关企业可以协同起来,这会带动本地区形成一种合作的态势,相信形式灵活、环南海或泛南海的经济合作对于全面好转本地区互动态势特别有帮助,也特别有利于引导特朗普采取以合作倾向为主的战略。

最后,塑造一个“合”的格局。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应该进行战略对接,带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方应重视发挥东亚峰会的战略协调作用,因为东盟主导的东亚峰会是本地区各方都认可的、由领导人引领的、可以发挥东盟中心作用的战略协作平台,有利于塑造和优化亚太地区架构。各方在继续推动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经济合作的同时,也要形成发展印太经济合作的共识。亚太与印太在经济上联结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舒缓亚太地区的“战略拥挤”,带动印太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东南亚形成全球性的互联互通大枢纽。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东南亚地区态势东南亚
2019年12月与11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
汇市延续小幅震荡态势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花王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之路
东南亚地区卫生用品行业概况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县乡一体化探索呈加速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