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的“锦囊”
2016-12-30
“美国在亚洲面临的最主要地缘挑战,是如何应对中国的戏剧般崛起”,这是杰弗里·贝德在他2011年的著述《奥巴马和中国崛起》开篇即挑明的话。
2008年,巴拉克·奥巴马打着“变革”旗号横扫全美,当选第44任美国总统,贝德随其左右,在外交团队中扮演着最重要的亚洲事务顾问角色,新政府组建后,出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一职,两年后退休。
贝德认为,中国已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美中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美国对华实施二战后针对前苏联的那种遏制政策极不可取,接触与合作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唯一选择;有鉴于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美国的对华政策必须是多维度的,“不能仅依靠军事肌肉、经济讨好、人权压力”,“这些手段即便是在中国相对虚弱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作用”。
奥巴马缺乏外交履历,竞选期间,为避免在不熟悉的领域被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压制,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外交政策团队,宛若“迷你国务院”。奥巴马带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希望重塑对外政策,修复被新保守主义激进政策破坏了的美国国际形象,并且使新的美国外交更直接地服务于他推动经济复苏的努力。
在助手的影响下,奥巴马把目光投向在世界经济衰危中仍一片繁荣的中国。“奥巴马是有史以来最关注中国的美国总统”,刚刚搬入白宫东翼办公的贝德在与中国官员的早期接触中透露,“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与中国有关的材料,每天都会多次过问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仍在候任的奥巴马团队早早制订了对华政策目标:创造机会,塑造美中关系,使崛起的中国成为一支“稳定和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和平与均衡的威胁”。奥巴马认为“有效的对华政策”需要三根支柱:向中国展示欢迎其崛起的姿态;推动中国遵守国际法律和规范;重塑亚太安全环境,以确保中国不崛起为破坏性的力量。
时隔八年回头看,不得不承认早期的政策框架已能隐约勾勒出奥巴马任内中美关系的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