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北烽烟再起的思考

2016-12-30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6年24期
关键词:缅北缅甸政府民盟

李晨阳

2016年11月20日凌晨,急促的枪炮声在缅北地区的勐古、棒赛和木姐等地响起,不仅多名缅甸军警和平民在冲突中死亡,而且导致14000多名缅甸边民进入中国躲避战火。中方虽然多方斡旋,但是冲突并未很快停止,而且缅甸和平委员会主席丁妙温率领的代表团与缅北民地武联军在云南玉溪的谈判破裂,战火可能还会持续蔓延。

此次缅北冲突与以往相比,有两点明显不同:第一,冲突地点转移到了缅甸政府控制区,而且是民地武主动向上述地点的军营、警察局发起攻击,不同于以往的政府军围攻民地武模式。第二,不是单一的某支武装与政府军冲突,而是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以及若开军组成“缅北联合阵线”合作行动,这是30多年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民盟自今年4月正式执政以来,竭力推进民族和解,并于今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了“21世纪彬龙会议”的第一次会议。笔者认为,上述四支民地武之所以会选择主动出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试图减缓军事压力。民盟政府虽然不遗余力地推进国内和平进程,但是政府军对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的围剿力度却持续增大,克钦独立军的总部拉扎和重要据点勒新都陷入了包围中,果敢同盟军一直被压制在果敢北部山区的狭小地带里。其次,希望获取合法参与国家和平进程的权利。民盟一度想让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参加“21世纪彬龙会议”,但是因为军方的反对而作罢。克钦独立军虽然是缅北众多民地武的“带头大哥”,但其很多主张也得不到缅甸政府和国防军的认可。因而,他们试图用这种制造冲突的手段使军方认识到其力量,同意其参加和平进程。第三,希望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维持中缅边境的稳定与和平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近年来多次爆发的缅北冲突不仅导致中国公民伤亡,而且中国还不得不安置十多万的缅甸边民。从“缅北联合阵线”这次发表的声明来看,他们认为中国方面为了中缅边境长治久安,不可能坐视不管。

此次缅北冲突深化了我们对以下三个问题的认识。第一,民盟执政后,缅甸确实存在政府和军队两个权力中心。民盟政府在民族和解事务方面的作用有限,军队在处理民地武问题上依然专断。从这个角度来看,民盟今后的执政更加步履维艰。第二,中国现有的调停方式难以奏效,需要创新。从2009年“8.8事件”以来,中国作为缅北冲突的利益攸关方,积极劝和、促和,并为缅甸军队、政府和民地武的和谈提供场地和经济上的支持。但由于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中方只是呼吁冲突双方克制并通过和谈方式解决矛盾,并不直接参与和谈,对双方之间的分歧也不预设立场;双方和谈难以进行下去时,中方也只进行调和。从这次中方协调缅甸和平委员会主席与缅北民地武谈判的结果来看,中方需要创新方式,必须更加积极作为,否则劝和、促和就成为一句空话。第三,通过对近年来缅北历次冲突的观察,无论是缅甸政府、国防军,还是缅北民地武,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并不会优先考虑减少对中国边境安宁的影响。

展望未来,缅北冲突可能出现“多输”的局面。首先是上述四支民地武的诉求可能难以实现。这次联合军事行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上民地武力量有限,武器弹药也供应不足,民地武只能对缅军据点、警察局进行袭扰,打不赢就跑;因为没有根据地,即便打下了也无法有效占领。而对民用目标的袭击,则可能使这四支民地武被列为“恐怖组织”。这次缅甸联邦议会就讨论将果敢、若开和德昂等三支民地武定性为“恐怖组织”,并且已获得了相当多的议员支持。未来还可能被缅甸政府以及国际社会认定为“恐怖组织”。如果说民盟此前对果敢、若开和德昂等三支民地武还有某种“同情”的话,今后不再坚持将这三支民地武纳入民族和解进程的可能性增大。其次,民盟的民族和解道路将更加艰难,很可能重蹈吴登盛政府的覆辙。第三,中缅合作可能陷入停滞。这次的冲突地段是中缅合作项目的密集地区,其中木姐—腊戍公路是中缅货物贸易和陆上人员往来的“生命线”,中缅油气管道和规划中的昆明—皎漂铁路都途经冲突地区。如果上述地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新项目的施工以及老项目的运营都面临严峻挑战。第四,老百姓是最大的牺牲品。不仅缅北冲突地区的老百姓生命财产遭受了无妄之灾,中缅边境中方一侧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笔者认为,无论从人道主义出发,还是从促进“一带一路”项目在缅甸的实施与安全运营出发,中国都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缅北缅甸政府民盟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向党而生伴党行——湖南民盟地下组织建立前后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孟加拉国对罗兴亚人涌入“严重关切”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盟关系探讨——兼论政党关系和谐
海角小诗(2首)
缅甸勒令国际组织离开若开邦
缅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