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子诗歌英译现状述评

2016-12-30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译介海子英译

戴 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海子诗歌英译现状述评

戴 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海子诗歌已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经典。海子死后,其诗歌也逐渐被译介到英语世界。本文将梳理海子诗歌译介的五种形式,即个人诗歌英译集、诗歌英译合集、纸质刊物、网络平台及学术论著中的译介,并探究其背后的翻译生态如译者、出版社、读者等显著因素,以管窥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图景。

海子;中国当代诗歌;英译

一、引言

海子在中国当代诗坛占据独特地位。一方面,海子诗歌的“经典化”已成为学界共识,在时间的纵轴上,由精英话语一步步推上经典的宝座。而另一方面,海子诗歌的“大众化”与其并行不悖,在空间的横轴上,一步步获得大众认同,继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怀载体。这种“从上到下,从中心到边缘的双重认同”使海子在中国当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1]

伴随“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力推动,以及海外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持续关注,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尤以北岛、杨炼、多多等为最。[2]虽然在译介规模上略逊一筹,海外对于海子诗歌的译介和研究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海子诗歌的英译现状进行梳理,而这在国内研究中尚属首次。具体而言,本文将就海子诗歌译介出版的不同形式、英译背后的翻译生态两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以此为契机管窥海子在海外的影响力,审视以海子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诗人的英译情况,吸取经验并总结不足,助力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战略。

二、不同形式的海子诗歌英译

海子诗歌在海外的译介已具规模,在译介形式上呈现多管齐下的态势,有个人诗歌英译集、诗歌英译合集、散见纸质文学刊物中的英译诗歌、网络平台的英译诗歌以及学术论著中的英译诗歌等。下文将就根据以上各种译介形式进行一一介绍。

1.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

截至目前,一共有三本海子的诗歌英译集在海外出版。具体信息如下表:

表1 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统计

由表1可知,美国是海子诗歌集中英译的主要阵地。相对而言,海子个人英译诗集的译介出现较晚。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资料中心(MCLC Resource Center)对中国主要诗人英译集的目录汇编,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的出现比北岛、多多、舒婷等晚了十余年。不过,尽管起步较晚,海外对海子的诗歌译介后劲十足。近年来更是新作频出,体现了海外对于海子的阅读兴趣日益浓厚。

2.包含海子作品的英译诗歌合集

在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出版之前,其作品已被收录于多种中国当代诗歌英译合集中。经笔者统计,截止目前,包含海子作品的诗歌英译合集共9种。如下表:

表2 包含海子作品的英译诗歌合集统计

由表2可知,在出版社方面,主要以专注诗歌出版的商业出版社为主,但也不乏如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这样的大学出版社。就出版地而言,除了美国以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西班牙都有合集出版,在地域上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而就出版时间而论,海子作品在合集中的译介始于1992年,比海子个人英译诗集的出版早了13年。近十年来更是势头强劲,受到诸多编者和译者青睐。此外,海子在诗歌英译合集中也没有固定的译者。除了欧阳昱在两部合集中同时担任译者外,海子在诗歌英译合集中的译者几乎没有重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诗歌以外,海子其他体裁的作品也得到了译介,如《天下地下》(Under-Sky Underground: Chinese Writing Today)就译介了海子的短篇小说《初恋》(First Love),而海子散文《源头和鸟》(《河流》原代后记)也被《孔明灯:中国大陆、台湾及其他地区的新诗》(Sky Lanterns: New Poetry from China, Formosa, and Beyond)所译介收录,这一现象可做进一步探讨。

3.纸质文学刊物中的英译海子诗歌

除以上两种译介形式外,海子作品还大量散见于各种英语文学刊物中,为海子诗歌的海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笔者统计,曾出版海子作品的英语文学刊物至少有以下13种。该统计以纸质刊物为准,纸质刊物的网络版和网络期刊暂不列入。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3 包含英译海子诗歌的文学刊物统计

由表3可知,海子诗歌早在1990年即被董继平译介,这一方面彰显了译者和出版刊物的慧眼识珠,同时也侧面印证了海子诗歌的独特魅力。在出版密度上,海子诗歌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06-2009这四年,尤以2008年为最,同时有三本文学刊物选登了海子的英译诗歌,译者皆为叶春,对海子诗歌的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就出版地而言,译介海子诗歌的文学刊物依然主要集中在美国。当然,除了海外文学杂志的积极推介,国内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例如,由纸托邦(Papper Republic)和《人民文学》合办、专注于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的文学杂志《路灯》(Pathlight)就在2015年春季刊的显要位置(全刊首位译介作家)重点译介了海子的四篇短诗,对海子译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译者方面,文学刊物中发表海子英译诗歌最多的当属旅美华人学者作家叶春。她的不少译诗被收录于2015年出版的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熟了麦子》(Ripened Wheat)中。此外,2006年Dan Murphy(慕浩然)在Harpur Palate上发表的海子英译诗歌也被2010年出版的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秋天的屋顶上》(Over Autumn Rooftops)收录出版。在数量方面,加拿大文学刊物The Antigonish Review对海子的译介数量最多,一共达到了18首,其他大多为4首以内。不过聚沙成塔,而且这些文学刊物读者多为精英读者如诗人、诗歌研究者、汉学家等。他们对海子在海外文学地位的确立起到关键作用。

4.网络平台上的英译海子诗歌

随着时代变化,除了纸质刊物外,不少文学刊物都设有网络版,刊登质量上乘但未能在纸质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网络期刊,以网络平台为唯一载体刊登文学作品。当然,一些大众诗歌网站也不容忽视。本文以“Haizi”和 “Hai Zi” 为关键字搜集了所有谷歌搜索中刊登海子作品的网络平台。整理如表4:

表4 网络平台上的海子诗歌英译统计

在以上7种网络平台中,共有5种为专门的网络期刊,一种为文学刊物的网络版,另外一种则为大众诗歌网站。前两种严肃性较强,在学术性和大众性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而后一种则有失严谨。例如,Poemhunter网站将海子诗歌《春天,十个海子》(Spring, Ten Haizis)的作者写成Liu Xizi,犯了常识性错误。而归在海子名下的两首诗也都缺乏译者信息,其中一首“The Shades”在海子全集中并无汉诗对应,笔者怀疑此为编辑之谬。就出版时间来看,所有诗歌译介也都集中在最近十年。译者以Ye Chun(叶春)为主,而Gerald Maa也贡献了多首译诗。和纸质刊物相比,网络平台具有门槛低、受众广、容量大、便于查询的优点。一首诗歌被译介到网络平台就意味着全世界所有联网的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都能共同阅读,而且不用担心过刊的问题。而纸质刊物则往往传播渠道比较狭窄,限于少数精英读者,在大众传播效果上略逊一筹。

5.学术论著中的英译海子诗歌

除了以上四种译介形式外,也有少数海子诗歌通过研究者的学术论文被译介。例如荷兰著名汉学家Maghiel Van Creve(柯雷)就在专著《精神、混乱和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Chinese Poetry in Times of Mind, Mayhem and Money) 中翻译了4首海子诗歌。[3]其中《抱着白虎走过海洋》(Clasps a White Tiger and Crosses the Ocean)、《感动》(Moved)和《春天,十个海子》(Spring: Ten Children Haizi)为全译,《祖国(或以梦为马)》(Ancestral Land: Or With a Dream for a Horse)及《黑夜的献诗》(In Dedication to the Dark Night)为节译。另外,德国学者Rui Kunze(王瑞)的海子英文研究专著中也有诸多海子诗歌英译。其中《亚洲铜》(The Asian Bronze)、《自画像》(Self-Portrait)、《夜色》(The Dim Light of Night)、《黑夜的献诗》(Ode on Dark Night)等11首为全译,而其他则多为节译,如《传说》(Legends)、《太阳》(The Sun)、《祖国或以梦为马》(The Ancetral Land: Or Dream Rider)等十余首。[4]另外还有大量零散诗行及字词的英译,因数量甚巨,本文将不一一讨论。

出现大量节译的原因可能在于,学术论文中的诗歌英译多为论点服务,故对诗歌完整性要求不高。此外,海子长诗如《传说》、《太阳》等篇幅太长,难以也没有必要在学术论文中全部呈现。而像《自画像》(Self-Portrait)、《夜色》(The Dim Light of Night)等三四行的小诗则容易保持全貌。当然,诗歌本身的重要性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如《亚洲铜》(The Asian Bronze)对于解码海子诗歌起到了关键作用,故而得到了完整译介。

相对而言,学术论文中的诗歌英译受众更为狭窄,主要限于对海子或中国当代诗歌感兴趣的学者。但是,正是这些学者的分析和推介对海子诗歌的海外传播和经典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也不容忽略。

三、海子诗歌英译背后的翻译生态

根据翻译生态学理论的定义,“翻译生态场,或称翻译生态网络,是一个在翻译活动中有不同分工的生命体的组合,可以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出版商、编辑、译文审查者、译评人、营销者、版权人等”。[5]通过海子的诗歌英译研究,也可以管窥海子诗歌英译背后的翻译生态。本人将主要从译者、出版社、读者等显著因素解码以海子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诗歌英译。

1.译者

海子的诗歌译介得益于多位译者的共同努力。由上文可知,曾英译过海子诗歌的译者至少有Hong Zeng (曾红), Dan Murphy(慕浩然)、Ye Chun (叶春)、Steve Balogh、Brian Holton、Gerald Maa、Chao Tang(汤潮)& Lee Robinson、Ouyong Yu(欧阳昱)、Naikan Tao(陶乃侃)& Tony Prince、Andrea Lingenfelter(凌静怡)、Fiona Sze-Lorrain、Dong Jiping (董继平)、Aaron Crippen、Eleanor Goodman(顾爱玲)、Maghiel Van Crevel(柯雷)、Rui Kunze(王瑞)等18位。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慧娟的分法,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者主要有以下三种:母语是汉语的译者、母语是英语的译者、以及母语分别是汉语和英语的合作译者。[6]在海子诗歌英译中三种情况兼而有之,其中母语为汉语者有5位,分别是Hong Zeng(曾红)、Ye Chun (叶春)、Yu Ouyang (欧阳昱)、Dong Jiping(董继平)和Rui Kunze(王瑞),母语是英语者有Dan Murphy(慕浩然)、Steve Balogh、Brian Holton、Gerald Maa、Andrea Lingenfelter(凌静怡)、Fiona Sze-Lorrain、Aaron Crippen、Eleanor Goodman(顾爱玲)及Maghiel Van Crevel(柯雷)共9位,而Chao Tang(汤潮)& Lee Robinson和Naikan Tao(陶乃侃)& Tony Prince则属于最后一种情况。整体而言,海子诗歌的译者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这也满足以母语译外来语的国际惯例。

当然,于诗歌翻译而言,“诗人译诗”一直为译界推崇。英国翻译家德莱顿(John Dryden)就曾说过,“没有人能够译诗,除非他本身具备诗人的才华,且精通原作者和他自己的语言。”[7]而泰特勒(Tytler)则曾更为直白地表示:“只有诗人才能译诗”。[8]在以上18位译者中,有11位本身即为诗人,约占三分之二,分别为Ye Chun(叶春)、Ouyong Yu (欧阳昱)、Naikan Tao(陶乃侃)、Chao Tang(汤潮)、Fiona Sze-Lorrain、Aaron Crippen、Eleanor Goodman(顾爱玲)、Brian Holton、Gerald Maa、Andrea Lingenfelter(凌静怡)及Dong Jiping (董继平),是“诗人译诗”的良好典范。

而且,这些译者基本上本身都是学者,对于海子的翻译也都出自于个人兴趣,如执教密苏里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Ye Chun(叶春)在采访中就坦诚海子“对她个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她“第一个翻译的诗人”。[9]此外,她还创作了《给海子》一诗向已逝的海子致敬,可见她对海子其人其诗的热爱。另外,部分译者的文学编辑身份也为海子诗歌的翻译出版提供了便利。例如Fiona Sze-Lorrain本身即是网络文学期刊Cerise Press的主编,而Ye Chun (叶春)也同时兼任刊物The Missouri Review的诗歌编辑。其他译者如Dong Jiping(董继平)和Gerald Maa也都曾任文学编辑,享尽近水楼台之便。

综合来看,海子诗歌在英语世界译者众多,且多为以英语为母语者。译者学术功底扎实、资源丰富、“诗人译诗”为主要译介模式,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译作质量。

2.出版社

由前文统计可知,海子诗歌的英译出版主要依赖海外出版社,犹以美国为最。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主要英语国家也都有参与。当然,我国外文出版社也有助力,通过《路灯》(Pathlight)杂志向海外译介了海子诗歌。此外,还有一种新的翻译出版模式值得注意。2009年出版的《中国当代诗歌前浪》(The Frontier Tide: Poetry from Contemporary China)采用了中西合作、同时出版的模式。其中英对照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而英文版则由已经迁往西班牙的国际知名出版社Point Editions出版。这种国内外同时出版的模式比较少见,值得借鉴。

此外,在翻译研究领域,学者们通常会探讨两种翻译模式:一是非营利性的大学出版社的翻译模式,二是市场机制运作下的商业出版社的翻译模式。[6]就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而言,全部3本诗集的出版都由商业出版社运作。在诗人英译合集方面,情况也大同小异,包含海子英译诗歌的9部合集中只有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为大学出版社,其他皆为商业出版社。而纸质文学刊物的出版情况则大为不同,大学出版社成为了中流砥柱。在13种刊登海子英译诗歌的纸质文学刊物中,共有10种为大学出版社出版,只有Bitter Oleander, The Dirty Goat及American Poetry Review三种为商业出版社出版,原因可能是纸质文学刊物相对来说学术性较强,受众较窄,商业价值不高。在网络平台方面,由于出版成本较低,有更多商业出版社参与其中,在所有7个发表了海子英译诗歌的网络平台中,有5个即为商业出版社,只有Free Verse和Web Conjunctions为大学出版社。不过,在含海子英译诗歌的论文专著出版方面,商业出版社并无贡献,这也在意料之中。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 前文提到的五类译介形式其出版社常有交集。如文学杂志Bitter Oleander的出版社即为出版了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熟了麦子》(Ripened Wheat)的Bitter Oleander Press,而The Dirty Goat的出版商Host Publications也出版了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秋天的屋顶上》(Over Autumn Rooftops)。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文学刊物的诗歌发表都早于个人诗集。这也反映了美国诗歌出版的惯例,即文学刊物通常作为个人诗集出版的试金石。.

3.读者

众所周知,翻译作品在美国的图书市场并不景气,大概只占“3%”左右,而诗歌则更少,大概只有0.7%。[11]而诗歌译介中,又以古代汉语诗歌更为读者青睐,相对而言,汉语新诗的读者并不多。

著名学者奚密教授在2011年北师大的访谈中提到,当代汉语诗歌的读者主要是文学读者。因为美国出于兴趣写诗的人很多,他们构成了海子诗歌在海外的大众读者群。[12]其反馈可通过目前影响力最大的英语书评网站Goodreads管窥一二。由于后四种译介形式中难以找到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读者反馈,本文只探讨海子三部个人诗歌英译集的大众评价,相对而言也更具代表性。

先看2006年翻译出版的《中国当代诗人海子诗歌英译集》(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 Hai Zi)。就书名而言比较死板,缺乏吸引力。截至2016年7月31日,Goodreads网站上只有3人评分,感兴趣人数一共有10人,包括3人已评,4人想读,1人在读,2人添入书单。具体评分也不太理想,只有3.33分(5分制)。读者直接表示“诗歌具有超现实感、色欲和艺术性,深沉、压抑。不过不是我的菜”(Surreal, deep, artistic, erotic and depressive poems. Didn’t work on me)。

相对而言,Dan Murphy翻译的《秋天的屋顶上》(Over Autumn Rooftops)在接受方面明显更胜一筹。本书2010年出版,截至2016年7月31日,Goodreads网站上共有10人评分,感兴趣人数共有27人,其中10人已评,15人想读,2人添入书单。具体评分则达到了4.0分。在近三百字的书评中,读者对海子的诗歌以及Dan Murphy的译笔都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海子的诗,尤其是在Dan Murphy的译笔下,显得光芒四射、动人心魄”(Hai Zi’s poems, especially taken together as Dan Murphy has placed them, are brilliant and striking)。

Ye Chun翻译的《熟了麦子》(Ripened Wheat)则情况又有不同。因为该译本2015年9月才出版,至今一年不到,因此在总评分人数等指标上暂处于劣势。截至2016年7月31日,Goodreads网站上只有2人评分,2人想读。不过在评分方面,读者也给了其全5分的评价。当然,考虑到评分人数只有2人,还不能一概而论。在书评方面,读者虽然没有对翻译进行直接评价,但是引用了Ye Chun的多首译诗,来阐释海子诗歌的“激情与温柔”(passion and tenderness)。

综合来看,海子三部个人英译集的读者群都不算庞大,其中第一部受众最少,接受效果最差;第二部的接受效果较好,读者较多;第三部虽然出版时间较短,但读者评价不错,而且整体态势良好,具有一定市场潜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海子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初具规模,通过个人诗歌英译集、英译诗歌合集、纸质文学刊物、网络平台、学者论文等多种形式进入英语读者视野。其中,个人诗歌英译集、英语诗歌合集、网络平台这几种形式以商业出版社为主,纸质文学刊物和学者论文等则主要依赖大学出版社。目前,诗人译诗是主流,且译者都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以英语为母语者居多。在出版地方面,对海子的译介尤以美国最为积极,其他主流英语国家也都有参与。就大众读者而言,由于诗歌受众本身较小,故读者群还不够庞大。不过近两部海子个人诗歌英译集的读者评价都比较正面,具有一定市场潜力。

当然,如需掌握中国当代诗歌英译的全面图景,还需综合考察其他诗人的英译情况。此外,限于篇幅考虑,本文并未对翻译进行语言层面的分析,后续研究中将进行深入探讨。

[1]刘剑,赵勇. 经典化与大众化:海子诗歌接受中的两种倾向[J]. 探索与争鸣,2009,(11):66-70.

[2]刘江凯. 巴别塔上补天——中国当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J]. 南方文坛,2012,(4):93-99.

[3]Crevel, V. M. Chinese Poetry in Times of Mind, Mayhem and Money [M]. Leiden: Brill, 2008.

[4]Kunze, R. Struggle and Symbiosis: The Canonization of the Poet Haizi and Cultural Discours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M]. Bochum/Freiburg: Projekt Verlag, 2012.

[5]方梦之. 论翻译生态环境[J]. 上海翻译,2011,(1):1-5.

[6]马慧娟. 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J]. 中国翻译,2013,(1):64-69.

[7]Dryden,J. On Translation [C]//R.Schulte &J.Beguenet. Theories of Trans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17-31.

[8]Tytler, A.F, Essays on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T. Cadell and W. Davis., 1797: 198.

[9]Ye, C., Aart, G., Molini, S. & Rigby. K., Ye Chun on Mapping Images, Word and Landscapes[J]. Cerise Press: 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rts & Culture, Fall/Winter 2010-11, Vol.2 Issue 5. http://www.cerisepress.com/02/05/ye-chun-on-mapping-images-word-and-landscapes Retrieved, 2016-7-31.

[10]王文思. 发展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与新兴媒体的结合[J]. 现代妇女,2013,(11):21-22.

[11]刘江凯. 通与隔——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问题[J]. 文艺争鸣,2013,(6):45-50.

[12]但凝结,奚密. 现代汉诗的海外传播与阅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奚密教授访谈录[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5-41.

责任编辑:陈君丹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aizi’ s Poems

DAI Wei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he poet Hai Zi is a canonized figure amo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s. Since his death in 1989, his works have also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to the English world.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amine the five different channels of translation, namely through personal anthologies, anthologies of poets, literary journals in print, online platforms as well as academic works. Moreover,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ecosystem of translation including the prominent factors such as translators, publishers and readers, in order to get a glimps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Hai Zi;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English translation

2016-09-18

戴 薇(1990-),女,湖北石首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翻译。

H315.9

A

1674-344X(2016)10-0112-06

得关注的趋势是

的兴起。不少纸刊都开设了网络版,同时也有一些专门的网络刊物。和传统刊物相比,网络平台具有诸多优势,如 “长尾”效应,使过刊文章不再“过期”,能长久传播,同时还能避免纸刊因发行量增加造成边际效益递减。[10]当然,网络平台的优势还在于门槛低、受众广、容量大、便于查询。海子诗歌在网络平台上的译介大大增加了其海外受众,使更多普通读者能接触到海子诗歌。不过,有些网络平台如大众诗歌网站Poemhunter就在严谨性上有所欠缺,可能会误导读者。

猜你喜欢

译介海子英译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